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研究:绩效和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立荣  赵慧娟 《管理学报》2009,6(6):767-775
以399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我国文化背景下开发的组织价值观问卷,探讨了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匹配现状及效果,并尝试揭示具有优势效应的价值观要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差距较大;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有显著预测作用;价值观匹配影响我国员工的心理和行为时存在"绩效与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个人-组织匹配的理论视角出发,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的个人-组织匹配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组织匹配对工作满意度起到显著正向影响;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离职意向起到显著负向影响;工作满意度中的2个维度--工作压力满意度和管理因素满意度在个人-组织匹配对离职意向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人与组织匹配的内涵、类型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  樊耘  邵芳  纪晓鹏 《管理学报》2009,6(10):1377-1383
理清了人与组织匹配的概念内涵,包括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一致、组织工作要求与个人能力匹配,以及个人需求与组织供给匹配;讨论了人与组织匹配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并演绎出8种匹配结果类型;结合互惠理论,将较好的4种匹配发展为人与组织匹配的四方格图,并探讨了3种不完全的匹配向完全匹配改进的途径.研究的结论不仅是对人与组织匹配理论重要的补充,而且对于组织管理实践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宁 《经营管理者》2009,(23):263-264
近年来人与组织匹配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人与组织匹配除了强调员工综合技能与工作岗位匹配外,还注重员工的内在特征与组织文化相匹配。本文从招聘、新员工社会化、培训、职业生涯发展和员工保持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分析人与组织匹配模式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雪莉  马琳  张勉 《管理学报》2014,(5):691-695,719
从中国80后独生子女员工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步入职场的80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行为态度差异以及他们分别在个人-工作匹配、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离职倾向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80后独生子女的受教育程度、税前收入较非独生子女更高,但离职倾向也更为明显。80后独生子女强化了个人-工作匹配与员工离职倾向、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离职倾向间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招聘,是企业与员工直接接触的第一站,是人才“选、用、育、留”的起点,是员工进入企业的“过滤器”,也是员工从了解到认同企业的开始。企业招聘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敬业度。如何提升招聘的效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企业应以“人与组织匹配”(P-O Fit)为基础开展招聘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的边界管理与工作家庭界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工作家庭平衡问题浮出水面。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对工作和家庭两个领域的边界管理存在个体偏好和组织供给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应用潜变量匹配模型的方法验证了个体和组织在工作家庭边界管理风格上的匹配与工作家庭冲突和促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匹配有利于个体的工作家庭相互促进,不匹配将导致工作家庭的冲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建议,旨在帮助员工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以及对组织绩效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青松  陈维政 《管理学报》2009,6(5):628-634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员工、组织的价值观双向角度出发,提出将"价值观实现度匹配"作为员工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匹配衡量新指标,并分析了"价值观实现度匹配"对员工效能、组织效能的解释力,通过实证方法研究这一指标对员工效能、组织效能的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的结构-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环境匹配是组织管理的核心主题之一.讨论人与环境匹配的概念内涵.回顾并评价从A-S-A模型到三因素匹配的理论发展历程以及多维度匹配的相关研究,对各种测量方式的不同特质进行评价;通过从内涵视角和多维度视角对人与环境匹配的概念解释,讨论三因素匹配与多维度匹配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可操作的社会化和人力资源实践的影响,建构一个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的结构-过程模型,并将模型在两方面进行延伸,说明人与环境匹配三因素对多维度匹配的影响;讨论了建立模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贡献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员工文化匹配、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亚平  郑宇  朱东红  阎俊 《管理学报》2010,7(3):373-378
员工的工作绩效构成企业的组织绩效的微观基础,研究工作绩效与其他组织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探讨个人-企业文化匹配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基础上,发现了组织承诺是文化匹配影响工作绩效的中介变量,构建了个人-企业文化匹配通过组织承诺影响工作绩效的关系模型,从文化匹配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工作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丽 《管理评论》2015,(2):135-144
工作和家庭是人们生活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使得这两个领域的平衡愈显重要。本文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提出了三维度的工作家庭匹配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模型。该模型关注个体、组织、工作和家庭变量的相互作用结果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而不是各个变量的单独作用。结果证明匹配的三个维度与WFC及FWC负相关,与WFF正相关。最后提出了如何平衡员工工作和家庭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建议,从而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及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2.
鉴于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为组织所带来的重大管理价值,深入研究该变量的影响因素,探讨其内在作用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中国背景下进行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的研究,初步探讨主观价值观匹配与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试图深入探讨主观价值观匹配对结果变量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和人与环境匹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和谐管理作出了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评价了组织和谐管理的2个实践性操作模型;分析了组织和谐管理面临的理论挑战;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的员工-组织复合型视角全面审视了组织和谐管理研究,提出了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组织和谐管理的实践性操作模型和量化实证研究的概念模型,为组织和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可操作化的指导,为量化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在中国情境中对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4.
王雁飞  朱瑜 《管理世界》2012,(5):109-124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是促进员工适应组织并提升其行为绩效的关键因素,但是组织社会化对员工行为绩效影响过程的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一致结论。本研究采用纵向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249名新进企业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历时一年的跟踪调查,就组织社会化、个人—组织匹配、员工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模型进行了探索与验证,考察了在不同时期组织社会化影响员工绩效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绩效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效应呈现有规律性变化。对于工作绩效,随着员工组织社会化进程的推进,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从直接效应转变为完全中介效应;对于组织公民行为,随着员工组织社会化进程的推进,组织社会化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从原来的部分中介效应转变为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创新应用正在重构传统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工作中片刻不离手机和笔记本等多种设备的“超连接”成为常态.已有研究关注了互联网超连接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却忽略了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领导与员工超连接对工作绩效的潜在积极影响.本文基于平衡理论,连续三个月跟踪调查了343份领导与员工的配对样本,结果发现: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超连接越匹配,员工自主性越高,工作目标进展越快,工作绩效显著增加.进一步发现,当领导与员工同处于高超连接时,员工的自主性高,工作目标进展和工作绩效最佳;而在“员工低—领导高”的不匹配模式下,员工的自主性和工作进展都低.本文从匹配视角探究领导与员工超连接模式对工作绩效的积极后效,为数字技术赋能组织管理的工作模式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均衡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实现领导与员工的工作模式匹配、协同推进工作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聂琦  张捷  侯楠  夏莹  彭坚 《管理学报》2024,(4):539-549
基于需要-供给匹配视角,采用3个时点的领导-员工配对数据,通过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探讨组织提供的工作自主与员工需要的工作自主之间匹配程度(工作自主需要-供给匹配)如何通过积极情感影响员工创造力,以及情绪稳定性在上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自主需要-供给越匹配,积极情感越高;在匹配情况下,与“低需要-低供给”匹配相比,积极情感在工作自主的“高需要-高供给”匹配时更高;在不匹配情况下,与“低需要-高供给”相比,积极情感在“高需要-低供给”时更低。此外,工作自主需要-供给匹配通过积极情感进而影响创造力,情绪稳定性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晓荣  苏郁锋  吴能全 《管理评论》2015,(3):105-112,162
以往关于发展性支持与离职意向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本文引入人-职匹配与职业自我管理作为两者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发现,能力匹配和职业自我管理都调节两者的关系。对于能力不匹配的员工,发展性支持对其离职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然而,发展性支持则与能力匹配个体的离职意向不呈相关性。对于职业自我管理倾向高的个体,发展性支持与离职意向的相关性不大,而对于职业自我管理倾向低的个体,发展性支持会转化为组织支持感,负向预测员工的离职意向。最后,人-职匹配与职业自我管理共同调节两者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女性高层次人才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何使更多女性更好地发挥才能,为组织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职业成长和匹配理论为基础,以企业女性高层次人才为对象,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扎根分析探究企业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试图从个体—组织匹配的视角,探寻两者的匹配规律及其对企业女性人才职业成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个体层面的个体价值观、个体目标和人格特质会分别与组织价值观、组织目标和组织氛围产生一致性匹配,个人需求、供给和组织供给、要求间产生互补性匹配。个体—组织匹配程度越高,女性人才的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越高,进而推动其职业成长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回顾,根据个人-组织匹配方式的不同,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个人-组织匹配对员工产生的各种影响;最后本文针对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思考,对未来个人—组织匹配研究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人与环境匹配(P-E fit)的纷繁概念和理论导致匹配的评价颇为模糊,这也给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造成了困扰。整理述评了P-E fit的不同概念定义和操作定义,从员工视角和组织视角分析整理了P-E fit各种理论,提出了十个相关命题,构建了一个基于员工-组织复合型视角的P-E fit综合评价模型。此模型不仅可有效测量P-E fit,而且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