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于金融系统稳定及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成本最小化假说对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效率进行了衡量,并从整体与个案两个方面与美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状况相比较,得出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效率低下的结论。为提升效率,建议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择机使用行政手段及完善银行退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违约风险下的信贷决策模型与机制,通过以银行个体合理性和激励相容性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在考虑违约风险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的信贷决策模型,分别给出了基于抵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策略下的信贷决策机制,探讨了信贷配给机制与无配给机制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在信贷出现配给时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和有抵质押贷款的条件.最后运用实例详细分析并讨论了不同违约概率条件下企业项目成功概率对银行期望收益的影响,得到了银行相应的贷款临界值和在不同项目成功概率条件下银行最大可接受的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调研的基础上所做的实证研究.作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天津温州商会的支持下,与银行合作,对近500家天津温籍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通过调研分析,力图探讨在新的形势下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困难以及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不畅、风险较大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尝试以商会或行业协会作为信用中间人和担保人实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提出了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服务中介的中小企业信贷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绿色信贷是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银行信贷政策,其目的主要是政府为抑制高污染企业,鼓励节能环保企业发展。根据银行属性不同分为三类,以2015—2020年的14家上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数据为基础,基于数据包络法,分析不同类型银行效率存在的差异,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索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从银行整体上看,短期内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效率起抑制作用,但长期内绿色信贷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银行应大力支持绿色信贷业务,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审核机制与风险控制机制、加强社会主体监督意识;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也有利于银行长期经营。  相似文献   

5.
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银行可以绿地投资或作为本地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两种模式进入.本文考虑本地银行具有老客户和甄别能力带来的信息优势,外资银行具有信贷成本优势,首先在银行不损失优质老客户利润的竞争规则下,将单期信贷模型扩展到多期,然后利用多期竞争的结论对两种进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与单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来源于老客户和甄别能力两方面不同,在多期信贷竞争中,本地银行信息优势主要来源于甄别能力,并成为外资银行绿地投资的进入壁垒;在少数股权政策的限制下,为了消除信息劣势,外资银行倾向于入股因拥有甄别能力而具有长期信息优势的本地银行,因此少数股权政策可以保护本地弱势银行不被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银行业风险在不断增加,有的还出现了违法行为,从而导致银行业金融风险堆积,更有些银行已经退出了市场。2015年出台及正式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业风险监管、预警、定价和处置机制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比较,对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分析,提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监管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徐丽 《决策与信息》2009,(4):163-163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迅速崛起.迫切需要信贷资本支持.而国有银行信贷政策也对中小企业进行关注.但是中小企业信贷存在一定观实难度。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现状,以及国有银行已经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一个比较分析框架从保护中小存款人利益、保护大银行和国有银行、防止银行挤兑和问题机构处理四个方面对国家信用担保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了信用担保退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信贷营销是银行经营者选择目标市场、动用整体营销手段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活动。本文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贷制约因素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风险是导致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信贷集中问题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系统介绍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表现、成因、风险及对策建议,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相应的综合与评述。  相似文献   

11.
绿色信贷和绿色供应链是银行与企业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引导更是绿色信贷和绿色供应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本文基于政府对银行与企业同时进行奖惩,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以及企业之间的三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政府选择何种策略,银行和企业总有一方会选择"不实施"绿色信贷或"不采取"绿色供应链策略;从短期的角度来看,无论政府选择何种策略,银行和企业都会选择"不实施"和"不采取"策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没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会主动选择"实施"与"采取"策略.  相似文献   

12.
谢兵 《经营管理者》2013,(31):19-19
村镇银行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健康合理的信贷资产结构,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资金规模较小,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困难。本文从资金来源、信贷投放和政策扶持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制约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绿色信贷和绿色供应链是银行与企业应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引导更是绿色信贷和绿色供应链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本文基于政府对银行与企业同时进行奖惩,通过建立政府、银行以及企业之间的三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三方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 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政府选择何种策略,银行和企业总有一方会选择“不实施”绿色信贷或“不采取”绿色供应链策略; 从短期的角度来看,无论政府选择何种策略,银行和企业都会选择“不实施”和“不采取”策略;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没有政府监管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会主动选择“实施”与“采取”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考虑组建西部中长期信贷银行。中长期信贷银行可以通过股份制形式设立。一方面由国家政策性银行作引导,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也可吸收外资进入;另一方面,可通过发行中期债券来募集资金,形成较大规模的股本金和信贷资本,形成一定的辐射能力和市场融资能力,切实发挥支持西部开发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们普遍认为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地缘优势和人缘优势,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业务中较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具信息优势,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了2012-2013年各类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效率,为城市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更具效率提供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6.
李飞 《经营管理者》2009,(18):231-231
一直以来,银行信贷与房地产市场价格相互影响,密切相关。在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房地产企业被为银行视为优质客户,银行对房地产企业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房地产泡沫逐渐膨胀的过程中,银行的信贷扩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上市融资行为的频繁出现,对资本金进行了充实,也让经营风险降低了,但是也导致了信贷过度扩张,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产生,对货币政策效果起到了削弱的作用。本文进行我国银行上市融资、信贷扩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商业银行工业信贷的影响,并讨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源错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金融资源错配水平不断下降。金融资源错配缓解显著降低了银行工业信贷规模,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改善资金的经济绩效。数字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错配缓解程度与银行工业信贷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错配缓解对银行工业信贷规模的负影响减弱,对银行工业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的正影响加强。总体而言,现阶段商业银行仍存在对“民、小、新”企业不敢贷的现象,但这类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应用、产业革新等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银行疑虑。  相似文献   

19.
探讨如何缓解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在以往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银行和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认知差异引入模型分析,研究了风险认知差异程度和信贷配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基于此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信贷配给会随着局中人风险认知差异程度的扩大而恶化,因此降低银行和企业在风险项目上的认知差异可以有效的缓解信贷配给的难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如何加大对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方杰 《经营管理者》2013,(15):180-180
当前,针对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化解与防控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措施。要对小企业贷款业务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重视信贷的尽职调查,银行应帮助小企业提供规范经营的管理经验,监控其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组建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专业服务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咨询。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良好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