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艳琴 《东南学术》2011,(3):166-172
作为社会保障基础地位的社会救助制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综观我国现行的社会救助制度,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若干不足,需要从立法上予以完善。鉴于此,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救助价值观;将追求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等作为立法原则;以促使受救助人群自立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同时规范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和救助人群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谈和谐社会下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人民法院开展司法救助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司法救助”观念认识上的问题;缺乏司法救助体系的完整构建;司法救助的对象不广泛;司法救助工作的片面性;司法救助的标准不具体、不规范。  相似文献   

3.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为重点,转变救助观念,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为了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还要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并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理应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题中之意。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还属于初创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功能也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探讨通过加强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健全听证程序、扩大行政听证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强对行政听证的监督和救济等途径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构建和谐,首先认识不和谐,当前我国社会某些不和谐表现影响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对此应当做到以发展促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健全矛盾解决机制,善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6.
当个体生存遭受自然或社会危险而无力自救时,获得社会救助不仅仅是一项道义诉求,而是一项基于法律的权利主张.社会救助权是对公民生存权的补救和扩展.确立和落实社会救助权,是社会救助立法的核心立法宗旨所在.以《社会救助法》的立法实践为契机,从法理上厘清社会救助权的根据、性属与功能,构建社会救助权的框架体系,对社会救助立法的价值定位,以及对社会救助立法的整体构造,都具有方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救济手段的制度架构应该和社会救助实体法律规范的完善同步进行.在诸种救济手段中,社会救助的行政救济手段更具有优势.社会救助救济手段的完善应借助《行政复议法》修改和《社会救助法》制定的契机,扩大社会救助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增强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确立社会救助案件行政复议前置原则.  相似文献   

8.
民生立法应基于正确的给付行政程序观念,这要求我们对给付行政程序概念进行澄清.“给付行政程序”不等于“非控权行政程序”、不等于“授益行政程序”、也不等于“给付行政行为程序”.目前国内法律界对给付行政程序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2008年颁布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明显缺失给付行政程序观念,2011年颁布的《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虽有所校正,但仍未厘清是否统一适用于给付行政领域的问题.《社会救助法》(草案)则在诸多方面存在给付行政程序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止形成“贫困陷阱”;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贫困的制度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实现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转变,减少贫困发生因素;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劳动自救,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反贫困目标.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行政执行公正从和谐社会的视阈探讨行政执行公正的前提是对行政执行有正确的认识,立足点是克服执行不公正;从制度入手健全与完善公共行政执行制度是解决行政公正问题的有效途径,其相应的制度建构为:公正的行政执行主体制度与公正的行政执行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呼唤民主法治,强调民主立法和立法民主。作为我国重要立法部门的行政立法,在立法理念、立法制度、立法内容、立法程序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完善行政立法,贯彻立法的民主和谐理念,严格程序,健全监督审查制度,对制约行政权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都具有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在现实中,两者都具有相对性。即使是相对的,社会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社会公正问题的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揭示了社会公正的现实道路,不断发展是在构建过程中解决公正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行政公开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行政公开制度作为衡量一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已成为我国学术界各个领域学者竞相研究的热点。文章从法学角度对行政公开的概念进行了科学地界定,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行政公开的内涵,并从我国行政公开理论研究的程度以及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肯定了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法律对社会冲突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东平 《齐鲁学刊》2006,(2):146-148
现实社会是冲突与和谐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并不是不存在冲突,而是社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中国目前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各种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在立法上,建立一种服务于最大多数人利益整合的制度,实现对利益的分配、保障和协调;在司法上,做到阻止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容许法外利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舜钦 《学术探索》2008,2(2):80-85
公民政治参与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受宪法和法律保障和限制,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并影响国家政治构成、决策、进程、结果,而不受他人非法干涉、侵犯和剥夺的权利。我国已形成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的法律制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对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重要的战略任务,而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保障与服务是否到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此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目前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严重、法律制裁措施不力、农民工个人相关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需要我们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采取分层分类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律宣传等措施推进其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儒家行政伦理思想中包含有丰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儒家行政伦理思想以确立行政伦理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最为重要。儒家实现行政价值目标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行政主体修养行政道德,将行政道德内养于已;二是通过对行政主体的道德要求和考核,促使其将行政道德外化于人。研究和总结儒家为构建和谐社会而进行行政伦理建设的理论经验和教训,无疑有益于当今我们党的行政伦理建设和行政能力的加强,从而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成、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黄烨 《兰州学刊》2008,(6):91-94
目前少年犯罪已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无论今天还是未来其危害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少年既是社会的希望,又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希望。我国现有的少年司法制度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尽快构建少年司法制度不仅对预防和减少犯罪,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的新考量。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着眼点在未来的改革方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目标,稳定是二者当然的前提。创新来自于差异基础上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来自于创新。差异社会的和谐状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