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慎古音学源流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棫《韵补》大体上是为"古音"而作,不过没有形成明确的"古音"概念。《韵补》综合运用押韵、谐声、异文、古读等方法考订古音,这也是他的开创,并被后来的古音学家所继承。杨慎古韵学出自吴棫,他的功绩在于,明确提出了"古音"概念,注意到了古今音变的复杂性,改进了考订古音的方法。陈第古音学在杨慎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大的突破:完全抛弃了"叶音说",注重阐明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采用穷举法等。至此,明代学术,在古音学方面,完成了同清代朴学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张民权先生《清代前期古音学研究》一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 ) ,对明末至清乾隆初年一百多年的古音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挖掘、考察和总结 ,是近年来音韵学 ,特别是古音学研究的一大成果。  一、全面考察了古音学研究的历史传承关系   1 对清代以前的古音学研究作了探源式的追溯。张著认为 ,古韵研究 ,肇始于六朝人的“取韵”“协句”之说。不过 ,真正意义上的古音学研究始于宋代吴《诗补音》和《韵补》的面世。元明两代的古音研究 ,虽大体遵守宋儒旧说 ,但他们在古音观念上的更新是不可忽视的 ,杨慎、焦、陈第…  相似文献   

3.
李元春是清代中晚期关学的代表人物。李元春的理学思想渊源于河东之学,属于理学中的程朱一派。在清代考据学独盛之际,李元春坚持朱学的立场,批判汉学和王学,同时又继承关学重视礼教、崇尚实学的学风,代表了关学在清代中期以后发展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4.
《音学五书》、《六书音均表》是清代古音学的代表作,成就有二:理论创新和古音音韵系统的初步建立。前者包括高举明陈第"古音时地说旗帜,还原古音音韵本来面貌"和"采用离析唐韵、以谐声系统归纳古韵分部、本证旁证推论的科学方法进行古韵分部";后者包括"清代古韵分部的历史发展"、"按照古音的‘敛侈’重排韵部顺序"、"四声之论"和"入声韵和阳声韵的搭配"四点。  相似文献   

5.
上古音研究是汉语语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清代可以说是对上古音研究贡献最大的一个时期。清代古音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古韵分部的研究上,而通过《诗经》押韵来推求古韵则是研究古韵分部的一条重要途径。古音学家们在辨析古韵分合、建立古音体系时都毫无例外地要利用这条途径。每位古音学家对古音的认识水平、审辨能力,都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要旨是阐述清初经世学派勤奋读书、博学多识、实事求是、贵于创新、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及其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戚学标的籍贯与科举戚学标是清代乾嘉年间著名的古音学家,他继承顾炎武、江永等人的余绪,锐意创新,立论精博,多发前人所未发,论者谓其后来居上。然而对于他的籍贯与科举,人们常常模糊不清。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简要的考察。戚学标在著述中,往往自署太平。...  相似文献   

8.
戴震《屈原赋注》的字词注释特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屈原赋注》的字词注释,在继承传统训诂学原则和方法的同时,还有着不同于前人的鲜明特色。这些特色主要包括:重视方言字词的注释,注重结合典籍进行注释,根据上下文探求新义,运用古音学知识的声训。  相似文献   

9.
《温州文献丛书》的编辑出版,整理出版工作是永嘉学派经世致用优良学风的再次发扬,为文史研究人员提供了一整套完备而有新意的基本资料,也让温州人能更好地继承永嘉学派的优良学风,它增强了温州人的认同感,增强了温州城市的“软实力”,营造提升了温州的文化品味和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代学术开山的顾炎武,继承明末陈第提出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思想,对古代语音如何分韵进行了研究。他为此后古音研究开启风气、指明路径的功绩是伟大的,但也存在分韵未密的缺点。长期以来,学者只注意到他分韵未密的现象,却没有深入分析其所以如此的原因。简言之,顾炎武之所以分韵未密,是由于以韵值探究古音,还是根据典籍中押韵的情况归纳总结出上古韵部的方法上纠缠不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译学界发生了所谓"文化转向",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研究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根据和背景。它使得翻译研究从文本分析走出来,走向文本背后的社会话语与政治权力的结合,从而拓宽和深化了翻译研究的维度。我国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由来有其特定的根据和背景,文化转向更多地说是翻译学科建构的策略,而不应当是翻译研究发展的主要方向,因为文化研究的"反学科"性消弭了翻译研究的学科性。文化研究只能成为翻译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脱离语言本体,翻译研究将迷失自我。我们应当加强学科意识,向文化研究学习其开放性,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保持自我反思,谨防沦为西方文化的附庸。  相似文献   

12.
诗学研究作为文学研究和文化的一部分,必将在文学文化研究这个宏大的语境下将自身的题型转换到文化研究上来。因为单纯的文学性研究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由制度、技术和工具理性主导的现时代,人们更多地是需要思想性。文学文化研究正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是伴随着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展开的.从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研究、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研究、西北藏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研究五个层面,对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状况、成果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开展的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期,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蓬勃兴起的文化研究是当下学术界极为流行的“话语”,它在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层层波澜,一种文化的“狂欢”似乎大有遮蔽一切之势,由此引发众多专家学者的争论。文章旨在追溯文化研究的渊源,阐明文化研究的定义,理清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并对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进行探讨,强调文化研究的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5.
朱熹之易学,以其特有的易学风格,在中国易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朱熹易学之价值,在于他把易学看成是一门变易的学问,即所谓的“尚其变”。通过对朱熹易说的几个独具特色的探讨,揭示朱熹易学中的辩证法因素,及他在易学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同时,亦指出朱熹易学和哲学思想上的不足,以及他所处历史条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外批评界对德拉布尔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颇有成就.国外的研究全面,视角多样,集中在宗教、女性主义、现实主义、后现代叙事技巧等方面.而在国内,德拉布尔研究尽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相比国外而言,仍然相对滞后.整理耙梳德拉布尔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德拉布尔研究视角,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德拉布尔研究的空间,以期推动国内对德拉布尔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对国内文学创作提供借鉴范式.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视角反思本土妇女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学开始引起重视,本土妇女学学科化进程也随之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妇女学的学科化现状,考察本土妇女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探讨妇女学学科的命运,以进一步探究本土妇女学在学科化过程中知识生产的文化政治学意义以及妇女知识处于边缘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学的研究正从传统的研究领域向语言信息科技领域扩展。作为语言学物质外壳的语音学,在这种扩展中更是首当其冲。目前,语音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正从过去单一的语音学,转向语音学科的整体研究和语音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互式研究,而这种多学科整体和交互式研究的集中体现就是语音的多元化研究和多模态研究。少数民族语音研究也正向多元化和多模态方向发展,出现了少数民族唱法研究、少数民族语音病理研究、诵经发声、少数民族语声纹鉴定研究、少数民族语唇形研究等多元化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互联网上原创词学话语的分类与解析,从论说方式、审美旨趣和学术个性三个方面,揭示其异于学院词学的种种特征与新变,即网络词学的论说方式有极强的互动性,审美旨趣偏向深情凝练,学术观点与学术话语对学院词学既有借鉴也有游离。网络词学与学院词学应互补长短,实现良性互动,才能让古老的词学在互联网时代重新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部分翻译理论文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翻译界主要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比较广泛地将语篇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译论研究。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分别将上述语言学理论对译论研究发展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评述,并对国内语言学译论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