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对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进行了探讨,为篮球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篮球意识提供了具体实践方法,并阐述了篮球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为篮球教学有计划 ,有步骤、有目的地培养篮球意识提供了具体实践方法。并阐述了篮球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假如说,诗性人生是魏晋美学的第一个发现,那么自然山水则是魏晋美学的第二个发现。1 自然山水是诗性人生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我过去曾经剖析:从先秦美学到魏晋美学,潜蕴着一个从本体视境到价值取向的嬗变,亦即从自然本体到艺术本体的嬗变。诗性人生正是这一嬗变所带来的第一个发现。那么,事情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显然不是。在这里,至关重要的是:在中国美学,所谓审美活动(艺术、诗性)截然不同于西方美学所指的内涵。不是“适人之适”,而是“自适之适”。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并非自由,而是自在;并非价值生成,而是价值消解;并非“为学日益”,而是“为道日损”。因此,正象我们在陶渊明那里所看到的:越是自在的就越是美的,越是自在的就越是诗性的。人生的审美化就是人生的自在化。这样,  相似文献   

4.
论老舍文化人格的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老舍是个穿长袍,着布鞋,戴顶礼帽,拿报手杖,儒雅简朴的旧式文人。这种印象固然有道理,但不是老舍的全部。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中,在新旧交替、除旧布新的大背景下,老舍既不是守旧者,也不是一般地随着时代大潮行走或被时代大潮拖着行走的从者。他曾广纳现代人文知识以充实自己,也曾站在时代思想文化舞台前沿摇旗呐喊,为推动时代前进、促动民族文化现代性转化不遗余力。他不仅力图蜕去自己思想意识的旧质,自觉地走出传统的人生轨道,也自觉地引导国人更新观念,促进国民性格、民族文化乃至社会形…  相似文献   

5.
于冰 《北方论丛》2011,(6):122-124
"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关系,而这一论断又深谙其实践哲学的基本范式,强调人的主体性对自然的客体性的一种自觉主动的对象化和非对象化。而"人化自然"命题又成为现代中国构建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则在于中国人应该进行三次大的意识转换,即由传统意识到主体意识、存在意识、世界意识的转换。要实现这种转换,则必须处理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作者扬弃了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说,提出了划清传统文化作用的界限和范围的"划界说"。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层面上的文化,是指由社会传承下来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实践活动与思想意识。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入手,管窥其与京派小说中现代意识内在的多角度联系和京派小说现代意识独特的深层蕴意。他们的现代意识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心理学、美学理论,对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和运用,从审美角度反思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论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庆 《东岳论丛》2000,21(2):83-86
随着生态伦理研究的深入 ,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道德意义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道德问题是人与自然利益关系的反映 ,这是把握人对自然道德责任的基础和前提。基于人与自然的利益关系 ,人对自然需要且必须担负一定的道德责任 ,主要包括 :1 改造和维护的关系 ;2 获得和贡献的关系 ;3 利用和尊重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为 :1 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平衡和谐原则 ;3 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现代解释学提出了“理解”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性、近代方法论所屏弃的“先入之见”是理解活动不可或缺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学家对自然界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过程即是“对话”,它与解释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完全一致。现代解释学将理解视为创造和发明过程,并努力超越“符合论”。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启蒙精神颠覆了古代人的自由观,将对自然和城邦的义务性自由转变为一项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利。这一现代性的自由权利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给人类带来丰盛物质财富的同时,制造了巨大的生态灾难。超越工业文明而走向生态文明,需要新建一种对自然的义务性自由,用以限制权利性自由对自然的滥用。对自然的义务性自由生成于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生态本体论,其实现形式是看护自然的存在真理。看护自然与看护自我是统一的,但看护自然优先于看护自我,唯有先行看护自然才能真正做到看护自我。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现实。然而,这一现实常常困扰人类自身。如何有效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这种关系及其结构得以良好运作,始终是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有效的实践操作与科学的理论求索无疑构成这一难题破解的有效途径。主体自然意识的研究无疑是解决这一关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陶晓红 《江汉论坛》2003,(8):116-119
现代化的社会是经济系统、政治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充分发展、高度协调、相互促进,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心理层面与价值体系的重建.现代化社会的基础,就是现代文化建设的核心--人的现代性.在经济体系中,以人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已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人的因素是生产函数的一个重要变量,是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发达的政治体系也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去建构和把握.而文化的实质和功能,就是塑造人并提高人的素质.新经济体制的建构、新经济形态的生成,必然要求社会主体以高于现实经济的文化意识和道德素质为之提供积极的文化氛围和思想动力,以使经济增长保持健康势头和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8,(1):177-184
在生态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如何构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处模式成为当下的热点议题之一。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注目新世纪以来的华人移民文学,可以发现有不少作者将写作的触角探入到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中,通过散文、小说等不同的体裁,呈现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陈河的小说《猹》、李彦的散文《大雁与乌龟》、朱颂瑜的散文《大地之子穿山甲》、袁劲梅的散文《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黄鹤峰的小说《西雅图酋长的谶语》等都蕴含很强的生态意识,涉及了生态文学中的动物关切、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等主题,提出了关于物种关系的新思考,也对现代性的生态悖论进行了反思,倡导生态整体主义,展现出新世纪以来的华人移民文学所具有的超越性文学视野。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现代文化的最主要因素 ,其表现为 :现代科学确立的新的世界观影响着文化 ;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双重的社会意识及文化效应 ;科学技术在文化中的含量日益增大 ,已成为人的教育和发展中的首要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创造的新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与文化结合 ,形成了新的文化式样 ;科技与文化的联姻 ,大大增强了文化的影响力 ;现代科技成为促使文化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语言学不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人文研究的自然延续苏新春80年代中期崛起的文化语言学,随着研究的深入,语言包括人文性在内的多重属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愈来愈为人们所理解,语言研究中的文化学方法逐渐在更多的研究者中运用开来。然而,此时有人认...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新诗在冲破封闭的传统与极左政治文化的僵局中,尤其是八十年代后期“后新诗潮”对诗本身的冲击,导致新诗本来就很脆弱的形式,其汉语言艺术更加黯然失色.新诗陷入有魂无面的邋遢境况,其根由是失去母语意识的现代意识所致.新诗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对母语的探寻.新诗的语言形式,离不开汉语的特性,新诗形式的创造是现代汉语诗意的创造.几千年的古代汉语诗歌提供了重要资源,有助于现代汉语诗意结构的探索与创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识”(或称“当代意识”)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尽管对于“现代意识”的内涵、特点,现代意识与现代生活、传统观念、民族文化以及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分歧,但对其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作用是普遍重视的。去年9月份在吉林市举行的“新时期文艺与现代意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其由初始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历史条件形成的基调和风格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域文化底色。黑土地域文化的优长与缺憾是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简单肯定与简单否定。塑造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关键在于黑土地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超越,并提出了黑龙江现代人的理想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许宁 《学术研究》2002,(9):28-31
现代新儒家对文化与人的基本关系作了细致深入的考察 ,着重探讨了文化定义与人的生活 ,文化类型与人生态度 ,文化价值与人生境界 ,文化发展与人的创造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推演、生发、建构起现代新儒家的文化哲学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