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萧红一生迷恋于绘画,对绘画艺术的执着偏爱和深厚修养,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绘画美。这种绘画美特色主要体现为作品中人物画、风俗画、风景画的生动勾勒与描摹。绘画美深化了萧红小说的人物塑造和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从散文化结构、抒情笔致和诗情画意、“我”--“抒情诗魂”等几个方面论述萧红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崛起于中西文学艺术交融汇萃时节的萧红 ,直接感受到了近现代文学的新气息 ,应合文学艺术发展的需要 ,以其独特的叙事模式 ,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百花园里独呈异彩。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在小说写作诗歌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尝试。在创作实践中,伍尔夫小说的诗歌化特征具体表现为诗的透视法、抒情性、象征性。其中尤以抒情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超出一般小说的浓郁诗意贯穿始终。抒发情感是艺术的起源,是诗的灵魂也是诗化小说的一个首要的审美特征。伍尔夫感情充沛的天性在这种文体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萧红抒情小说因其意蕴丰厚、情感浓郁、体式特别而使人味之不尽,品之不完.笔者已从散文笔法、抒情诗魂、诗情画意几个方面作了论述,本文将从新颖别致的语言、多样的抒情风格、成因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萧红的小说学是对传统小说学的一种反拨。她弱化小说情节 ,而大张情绪 ,并且糅进了诗味 ;她间离了小说的艺术空间 ,以不完全的叙述 ,强化了艺术空白 ;她反人物的描绘转向负面的群体 ;而在追忆式的体式中 ,融化了风俗画的色彩 ,以象征的笔墨 ,增强了作品的内蕴。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把纷乱复杂的情感微妙细腻地渗透到人物、景物和事件构成的审美意象当中,不但引人深思,而且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多取材于身边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事件,构成了一组组鬼斧神工的浮雕、饶有特色的风俗画;并带有浓厚的自传性、抒情性和散文笔法;语言朴素自然,有诗的韵味,清新、明丽、流畅。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晚期小说《后花园》《呼兰河传》《小城三月》是她阅尽人生沧桑后对曾深切体验过的世事的重新书写。这些作品一往情深地回望家园与童年,回归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蕴含着对任性青春的反省和忏悔,显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启蒙话语与革命话语的疏离与反思。这种带有个人体温和气质的写作溢出左翼文学的宏大叙事洪流,提供了了解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另一向度的心理切片,展现了历史巨变中新女性的抗争、迷茫和"疼痛"以及左翼文学内部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在有生之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她的一些小说中,儿童视角的运用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她将这一视角作为倾诉自己、洞察社会、揭示真相的一个手段,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绝大多数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但她从来不曾对女性的存在做过浪漫的期许,自身所经历的苦难使她洞见了生命的空洞与无奈。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没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也鲜有自觉的生命意识,有的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她们如同动物般挣扎在生与死的轮回场上。萧红是一位热衷描写死亡的作家,但她没有一般作家关于死亡的诗意化想象,更多的指向了死亡本身。萧红以她深邃的内在质询探索着女性的命运,提示着女性悲剧的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2.
萧红把自身身体的受损经验投射到文本中的女性生存上去,形成了独特的身体叙事,但这并没有让她具有真正的女性主义立场,反而因为过度依赖与沉溺于女性的身体受损经验而失去了女性性别定位,从而在经历性别冒险后陷入自我的迷失。  相似文献   

13.
萧红跨文体写作打破传统小说学的限制,融合多种文体与非文学因素,注重场景的象征性铆接、风俗的审美性表现和氛围的艺术性营造。跨文体写作和小说文体的融合能力、接受主体的审美需求以及萧红的文化心理结构有关。萧红跨文体写作开创了现代小说诗学的新路向,创造了小说的新形式,促进了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萧红小说中女性悲剧根源的分析,透视出萧红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艳萍 《延边大学学报》2010,43(2):88-92,98
姜敬爱与萧红从无名的悲哀、无言的沉默与自语、家庭的女奴、生育与泄欲的工具等方面真实地书写了性别悲剧。但是,姜敬爱小说的性别意识往往因受到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催动而产生,萧红小说则是多从社会文化和性别压迫的视角进行反思和评说,从而表达鲜明而强烈的性别意识。这可从两位作家对传统文化的秉守与反叛、恋爱与婚姻的两难处境透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王蒙不仅坚持着鲁迅所开拓的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现实主义道路,而且还继承了鲁迅的现代文化观念,十分讲究风格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郁达夫对自己“感情强烈”、“自叙色彩浓郁”的小说怀有激赏之情,但他终于没有在自己身边停留下来。王蒙也没有在“八千里”、“三十年”中止步,他追求更广阔的现实世界,描绘出不少贴近现实人生的美好图画。写小说“很像古代陶潜、李商隐写诗”的废名,他与众不同的小说风格,经过时间的淘洗和过滤,在王蒙身上终于扎下了根并得到独特的发展。如果说废名与王蒙的创作主要是小同中有大异的话,那么沈从文与王蒙的创作便主要是小异中有大同了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谈论女作家萧红,总是首提其成名作《生死场》,并视之为“代表作”重点评介。其实,从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而又具有独特性而言,萧红后期的《呼兰河传》则更能真正“代表”她小说创作的水平和风格。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婚恋及其成年后曲折的情感体验 ,不仅影响着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还使作家最终回到精神家园 ,创作出一幅幅凄婉、生动的故乡风俗画  相似文献   

19.
凌叔华和萧红分别是京派文学和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家,进入抗战时期,两人都创作了一部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童年题材长篇小说,这其中有着惊人的巧合性和一致性。文章力图从对童年生活的遥忆、对人性、国民性的思考、对男权思想的批判、儿童视角的切入以及散文化的叙事文体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在叙事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萧红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女性作家.她和她的文本对人的存在进行着不屈的叩问.萧红的文本中表现了对人的动物般生存的置疑,对一切成规、历史传统的置疑,对女性痛楚命运的绝望.这使萧红走上了孤独漂泊的旅程.生命后期,萧红在文本中表现了对反抗的置疑,浸润着浓重的虚无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