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对面坐了两个女生,听到一位对另一位说:“我还没吃饱,想再吃一点儿。”另一位说:“你要什么?我去买。”前一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再我买两块儿。”我暗想:清华女生确实不一样,我们平时只是称那种饼为三角饼。2.俺一次在排队买西瓜,听到大师傅对偶前面的、面带运算符表  相似文献   

2.
饺子事件     
我以前是个不尊敬人的孩子,可是一次饺子事件让我学会了尊敬他人。那天,中午放学回家,我问爷爷做什么饭,爷爷说:“包饺子。”我一听就急了,说:“怎么又是包饺子,天天吃饺子,我都吃腻了。”爷爷瞪了瞪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孩子,我小时候……”“好了,好了,又要讲你小时候!”我白  相似文献   

3.
唉,读错别字真烦恼。一次,我和姥姥下棋,我发现姥姥下棋过程中有一个漏洞,就说:“你有一个破(dìng)。”姥姥哈哈大笑,说:“你怎么把绽(zhàn)念成(dìng)了”我答不上话来。还有一次,我跟妈妈开玩笑说:“我给您取了个(diào)号。”妈妈奇怪地问:“(diào)号?这个字怎么写?”我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社区》2004,(14):62-62
我被小偷骂了三次 第一次,我下夜班回家,已经很晚了,我在厕所洗漱,忽然听到门口有动静。好像有人在门口撬锁。于是我大喝一声:“谁,在干什么?”谁知道那贼却在门口答道:“啊!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搞什么搞。”说完就没有声音了。我一时不知所措。 第二次,我白天在家休息,正在上网的时候,忽然听到门口有声音传过来,我轻轻地走过去通过猫眼一看,原来是小偷在撬我的防盗门。我抽出一把菜刀走过去对他说:“你要干什么,再不走我就报警。”那贼不慌不忙地收起工具,然后对我甩出一句话:“你有病啊,家里有人,出点声呀,害老子白忙活了半天。”说罢转身走了。我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不称职”的妈妈有一次,小约翰偷偷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对您说句话。”“说吧!”爸爸回答。“我认为妈妈不会照料小孩。”  相似文献   

6.
同学老李今年六十有五,退休在家四五年了,今年春节过后,忽自远方归来。我问起他这次回乡可否多住几日?他不禁深为感慨地说:“回来就不走了。去年我就在家乡附近一个矿区给人家打了一年工。”我听后带有几分埋怨地说:“那你为啥一次也没来过?就连个信息也没有?”他语气沉重地说: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7,(7)
记者叮咚报道:近日,第四次下西洋的郑和带船队半路折回燕京。究竟为何半路折回?其中有何隐情?本报记者在郑和家中采访了他。郑和面带疲惫,沉思片刻后告诉记者:“我下西洋其实是一场悲剧。”记者曾经报道过郑和三次下西洋的盛况,对于他说出这样的话感到非常诧异。郑和接着说:“我下西洋其实挺失败的。我去一次少说  相似文献   

8.
    
有一件事情搁在心里,堵得慌有一天,一个叫凌的女孩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明天我爸爸就要回来了!”她爸爸在深圳打工,很少回家。“你来我家玩好吗?”我摸着她的头问:“想爸爸吗?”她很用力地点点头说:“当然想啦,爸爸一年才回来几次,我天天都梦见他。爸爸很爱我,每次回来都一直亲我,给我带好多玩具。”接着她开始  相似文献   

9.
求,则追其源,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是“敏而求之者”;索,则探其本。《周易.系辞》写道:“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求索者,求立身之道,索立身之法,追求、探索者也。求索是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态度。“求索”简明扼要,内容丰富。一、“  相似文献   

10.
考试后     
试卷发下来后,我一看,91分!怎么向爸妈交代呢!我心里越来越害怕。想了再想,还是下定了决心:“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说就说,大不了吃一次苦。回到家,爸爸问我:“今天考得怎样啊?”“优。”“多少分?”“91分。”“什么?91分!今天不许你看《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会议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错误,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2.
一次,在与一位外籍英语教师谈话时,我用了这样一个句子:“There’s no describing it.”(“简直无法形容。”)听了这话后,外籍教师称赞说这是“idiomatic English”。受到外籍教师称赞后,当然很自信,第二次不假思索又用了一个同样结构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幽默小品     
《今日南国》2006,(17):79-80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在一次制定美国宪法的会议上,有位议员说:“在宪法里要规定一条:常规部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5000人。”华盛顿平静地说:“这位先生的建议的确很好。但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侵略美国的外国军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3000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时,台下有人递条子上去。赫鲁晓夫当场宣读了条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笑话连珠     
《新少年》2003,(10)
盖克说:“昨天,我第一次给小狗洗澡,结果,它就死了。”吉尔说:“不可能吧?凶手是谁?”盖克说:“不是洗衣机要了它的命,就是烘干机下的毒手……”  相似文献   

15.
“咱家慧楠的作文在《都市家庭报》上发表啦!”姥姥在电话里喜滋滋地向亲朋好友夸耀。经她这么一宣传,喜讯一下子就传开了。很多人都对我说:“了不起,那可是一份影响很大的报纸啊!”“你那篇作文我读了,写得真好!”老师在班里把我发表的作文朗读了一遍,还让同学们向我学习呢!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表扬,我简直像掉进了蜜罐,真想躺在那里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上,熊猫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看”字,说:“请小朋友们各说一句能表示‘看’这个意思的话,但不能出现‘看’这个字。”“我先说。”小猕(mí)猴站起来说“,清晨,我们望着太阳从东方升起。”大公鸡指着小鹿桌上的乒乓球说:“咦,这是什么蛋呀?我没见过。”小山羊说“:瞧,小猪坐得多直呀!”小兔说“:熊猫老师,你干吗老瞅着我呀?”小狐狸说“:我坐在窗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树上的小鸟。”小猫说“:刚才我瞪了小老鼠一眼。”小狗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书,让我好好儿读。”熊猫老师笑了“:小朋友们,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你能再找出几个…  相似文献   

17.
一位同学在《我的老师》中写了一件事,大意是:一天,同学说语文老师让“我”去办公室一趟。正在做作业的“我”被一声喊吓了一跳:怎么啦?“我”什么地方惹了语文老师?“我”于是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语文老师却说要把“我”的作文推荐出去发表。“我”非常惊喜。接着小作者写道:我  相似文献   

18.
一次陪同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考察,谈到泰顺廊桥时,他说:“为什么叫它廊桥?”“1996年初夏,美国大片《廊桥遗梦》风靡中国,而当时我在报社随同苍南电视台摄制组正在寻找苍南母亲河的源头,来到了泰顺山区,路上平生第一次见到这古桥,随口喊了‘廊桥’。”我答道。“当地人叫它什么?”“八字桥或蜈蚣桥。”“这才是中国的。”陈志华叹了口气说。  相似文献   

19.
昨天,我正在看电视,妈妈拎回来一袋毛豆对我说“:菲菲,过来剥毛豆。”我头也没抬,回答道“:我不剥。“”为什么?”妈妈问“。因为我不喜欢吃,所以我不剥。”妈妈有点儿生气了,说“:你不喜欢,可别人喜欢吃呀!”我冲她调皮地一笑说“:那就让喜欢吃的人剥呗!”说着,我就跑到房间换了一条浅蓝色的裤子,准备出去玩一会儿。呀,不好,裤脚边有一个洞!我赶紧找妈妈“:妈妈,我的裤子破了,您给补一补吧!”妈妈回答“:不补。“”为什么?”妈妈一本正经地说“:我不喜欢浅蓝色的裤子。“”您不喜欢,可我喜欢呀!”我可怜巴巴地哀求道。妈妈也冲我一笑说“:…  相似文献   

20.
“一分为二”究竟是对立统一的完整表述,还是只是讲矛盾的可分性?这只要从哲学史和经典作家关于这方面几次引用的原意中便可以看清楚。我们知道,在中国哲学史上至少有三人用过“一分为二”一词。宋朝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说过:“一每生二”“一生两次”;比朱熹更早一些的邵雍也提出过这种思想,他说:万物“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等。此后,明朝张介宾在《类经》中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邵、朱、张是从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用之“一分为二”表述可分性的。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理论甲先后四次沿用过“一分为二”一词,并赋予新的内容。第一次,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按照辩证法,我看右派会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