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格·布洛夫是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现年五十岁,五十年代曾在北京留学,著有《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家王船山的世界观》(1976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现代中国哲学》,并编辑《中国古代哲学》等书。1986年元月上旬曾借夫人访问船山学社,本文就船山启蒙思想性质问题与侯外庐、费什曼等争鸣,反映了这一争论的国际性。本刊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丁海力 《学术研究》2003,(12):153-153
2003年10月27日,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举办了第5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本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苏俄哲学专家贾泽林教授做主题发言。他报告的题目是:苏联哲学——过去·现在·未来。 针对“苏联哲学”的过去,贾教授首先对“苏联哲学”和“在苏联的哲学”这两个概念进行了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从“Г·В·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一九五五年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出版)一书第四章节译出来的。一九五六年“共产党人”杂志第六期发表了西道洛夫关于本书的评论。该文批评了近年来苏联哲学史家对普列汉诺夫的著作“批评多于研究”的现象,指出作者В·А·伏明娜在这本书中“力求克服这些不正确意见,并且在很多问题上指出了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独创性”。这是探讨普列汉诺夫的哲学遗产的“重大尝试”,是一本比较公正的、一般正确的和有益的书。  相似文献   

4.
哲学马克思哲学遗产在当代俄罗斯的地位与作用/[俄]弗·瓦·米洛诺夫/1·4“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俄国哲学史观”的变迁———读M·A·马斯林主编的《俄国哲学史》(2001)/贾泽林/1·10俄罗斯的选择与俄罗斯哲学使命———世纪之交俄罗斯哲学发展趋势/陈树林/1·17马克思人权观的“生存实践论”解读/苗贵山/1·23论马克思的人权批判理论/刘冲/1·29传统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和特征/董世峰/1·34闪烁在城邦文明之上的理性之光———论古希腊哲学诞生的社会基础/王国坛/1·39对当代价值哲学的几点思考/王玉木梁/2·4论价值追求/王伦光/2·…  相似文献   

5.
译者注:一九八二年九月,著名的苏联哲学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功勋科学工作者、以列宁命名的国立莫斯科师范学院的哲学教研室主任弗拉基米尔·斯宾里达诺维奇·科特整整七十高龄了。科特教授主要从事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不仅在苏联,就是在国外,也是很知名的。多年以来,科特是与《哲学问题》杂志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合作的《哲学科学》杂志的主编。弗·斯·科特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活动得到了高度评价,前不久,他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哲学问题》编委会和编辑们决定发表弗拉基米尔·斯宾里达诺维奇·科特的这篇论文,表示对他七十诞辰和他从事科学教育、社会政治活动五十五周年的热烈祝贺,祝他获得更富有创造性的成就、健康长寿和幸福。  相似文献   

6.
Л·С·贝列罗莫夫是苏联历史学博士、高级研究员、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分部主任。本文是他投寄本刊的稿件。这里刊出的是他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文章的第二部分将在本刊(下期登载。  相似文献   

7.
中苏学者哲学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1日至24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苏联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哲学博士符·凯列教授,高级研究员、哲学副博士埃·索罗维也夫教授,高级研究员、哲学博士玛·科兹洛娃教授;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所有的博士生导师及全国其他专业著名的哲学教授和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体系发展与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组的成员,以及有关出版社和新闻单位的同志.这是近130年来中苏哲学界的第一次最高级别的对话和交流,也是中国哲学界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就苏联新近出版的《哲学导论》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就中国正在编写的  相似文献   

8.
杨耕 《学术月刊》2012,(7):30-39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形成始自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和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929年出版的芬格尔特、萨尔文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和1931年出版的西洛可夫、爱森堡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程》,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引证的列宁、恩格斯的著作多于马克思的著作这一文献格局,直接为现实政治服务和为现行政策作论证,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在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中得到集中体现。因此,1932、1934年出版的米丁和拉祖莫夫斯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成;而1938年出版的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模式的最终确立。尽管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模式深化并普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但从总体上看,它忽视了实践的世界观或本体论意义,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颠倒了马克思哲学的总体逻辑。其根本缺陷就在于,向以自然为本体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苏联和中国哲学界围绕着“差异是不是矛盾”的问题酿成一桩公案,至今不仅悬而未结,而且余波迭起。 一九二六年以来,德波林及其学派在参加反对布哈林机械论的斗争中提出:“当一切必然的发展阶段——从单纯的等同,经过差别和对立而达到极端的矛盾,——都过去了的时候,‘解决矛盾’的时机就到来了。”(德波林《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无差别的同一是一种纯粹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问题,虽然经过史学界的讨论,但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我认为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说明什么是分期的标准。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凡·丹·帕述舵、爱尔·凡·车列卜林等在“论封建时代俄国历史的分期”一文中这样说:“历史家于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德波林把理论与实践分离,把哲学与政治分离;杨献珍同志也主张:“理论学习不能为政治服务。”德波林抬高形而上学唯物论者费尔巴哈和唯心辩证法家黑格尔;杨献珍同志也跟着说什么费尔巴哈“把所有的唯心主义者的‘底’都给抖出来了”,并大肆宣扬黑格尔的“矛盾和解”思想。德波林象普列哈  相似文献   

12.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1888—1938),生于莫斯科的一个教师家庭。1906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曾任联共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党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主编等职。1938年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50年后,即1988年2月苏联最高法院决定,撤销对布哈林的判决,宣布为该案件平反。布哈林是苏联早期著名的理论家,他的著作涉及到哲学、经济学、政治理论、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十月,苏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三国的哲学学者分别前来我国,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十月十五日,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布洛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苏联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同志举行了座谈会。布洛夫着重介绍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建制及目前的主要研究课题、研究方向、课题协调等方面的情况,并谈到一九八七年将在莫斯科召开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会议,他希望中国学者出席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4.
1939年8月14日,希特勒的外交部长约西姆·冯·里宾特罗甫向纳粹德国驻苏联大使弗雷德里希·瓦尔纳·冯·德·舒伦贝格伯爵发出特急电,请他马上面告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员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宜尽快就两国“恢复友好合作”或是“毫无理由地在某一天再度兵戎相见”的问题作出抉择。①接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一一签署,苏联领导人或称“中立”,②或以为获得了“一年半的和平”。③四十几年过去了,史学界对苏联外交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的评价,如因而摆脱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东西两面夹击”的“危  相似文献   

15.
1938年,安·扬·维辛斯基在任苏联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时,在批判苏联法学家莱斯涅尔、斯图奇卡、巴舒坎尼斯等人的法学观点时,提出了他的关于法的定义:“法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国家为了保护、巩固和发展对于统治阶级有利和惬意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以强制力量保证它的实施。”安·扬·维辛斯基关于法的定义(以下简称维氏定义),将法的范围限定在陕隘的阶级法阶段,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十分有害的。第一,他否定了对法的起源的研究,使我们的法制史只能从国家建立开始;第二,他无法使我们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我们…  相似文献   

16.
1924年,前苏联哲学家德波林在看到《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后,写下了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其中,德波林已经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历史性,这使他的思想超越了原来的哲学唯物主义构架,可是这篇论文后来在他出版的《哲学与政治》文集中被全部删除。本文讨论了这一删除事件及其历史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科学院艾利康宁博士说:“教育理论家,尤其是教学论专家,不可能同时不是一位心理学家,因为全面研究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特别是学习和掌握的心理学理论,乃是教学论理论的核心。在教学论中没有这个核心,就只剩了一些准则性的论点”。探讨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列·符·赞科夫实验教学论体系中的心理学思想,可作为中国心理科学发展和教学论改革的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卡尔·鲍波尔(K·Poppel)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擅长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近三十多年来,特别是七十年代后,他受到了知识界的广泛注意。苏联哲学家从五十年代起,就对鲍波尔的哲学进行了专门研究。二十多年来,他们涉及了鲍波尔哲学的方方面面。他们的态度,基本上是进行批判。 苏联哲学家认为,鲍波尔的哲学是逻辑实证主义,但也承认鲍波尔对逻辑实证主义一些基本观点持批判态度。他们还断言鲍波尔的哲学是接近于新实证主义的(尽管鲍波尔本人并不同意)。  相似文献   

19.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评析刘光慧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之后的第四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10月上台执政到1982年11月病逝,历时18年,执政时间之长,仅次于斯大林,约占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全...  相似文献   

20.
由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四川大学、中国《三国演义》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1991年11月1日至7日在四川举行。出席研讨会的100余名代表,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的专家学者及三国文化爱好者,包括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鲍里斯·李福清博士,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三国演义》英文版译者莫斯·罗伯茨(罗慕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克劳婷·苏尔梦博士等;有来自中国各地的文史专家和艺术家,包括四川大学博士导师缪钺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研究员、上海古籍出版社何满子编审、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著名电视艺术家王扶林等。他们共提交学术专著8部、论文50余篇。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