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篇论文通过对禅宗(尤其是南宗禅)顿悟思想的主旨的简要分析,力图揭示出悟之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悟对宋代诗学(主要是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思想)产生的具体影响.文章通过比较江西诗学之悟与严羽诗学之悟,试图揭示出悟在严羽诗学中的意义与作用,并指出妙悟(悟)实际上是<沧浪诗话>中最核心的本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2.
与朱熹道学并峙的陆象山心学是南宋后期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严羽诗学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心学反对道学将人心与天理割裂开来,明确主张"心即理也";这大大缓解了道学以道德理性压制感性经验所带来的过度理性化的弊端,而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个体生命情感存在的合理性.这启发严羽诗学建立一种新的诗"悟"观念,这并非一般人所简单理解的感性直觉,它实际是对江西诗派忽略诗意性的一种反拔.  相似文献   

3.
严羽认为宋诗笔力之劲健不减唐人,而气象之浑厚却差之甚远.他的复古诗学正在于提倡浑然之美,试图全面恢复汉魏盛唐诗以浑为美的诗学传统.在《沧浪诗话》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诗美主张,即上乘诗作应具有古朴浑厚、整一无间的气象,妙悟浑成、兴发无痕的诗法和物我浑融、超形入神的意境.“妙悟”“兴趣”与“入神”等诗学理论正是围绕他以浑为美的复古旨趣提出的.自严羽后,以浑论诗逐渐成为潮流,谢榛和王夫之等全面承袭并发展了严羽的浑然美学,并将其推向了巅峰.  相似文献   

4.
周弼<三体唐诗>、范文<对床夜语>、方回<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三部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三者都是就近体诗或着重就近体诗而言的;三部书都以"情景论"为其重要理论基础.但在诗学旨趣、理论核心、宗法对象、排击对象上又有差异.同反江西诗派,周弼看重许浑,范文高标杜甫;都宗杜诗,但范文推崇杜夔州前声色流动之作,方回则青睐夔州后瘦硬松劲之诗.  相似文献   

5.
从吕本中到方回 ,是江西宗派学说内涵和外延不断明确延伸的发展过程。江西诗派是一个历时的概念 ,后人没有理由把江西宗派学说凝固在吕本中时代。方回举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诗学依据 ,是因为南宋诗坛关于江西诗派学说舆论的充分铺垫和陈与义“诗宗已上少陵坛”的创作实绩 ,其深层的意义在于方回对黄庭坚及江西宗派理论的深切把握  相似文献   

6.
严羽为纠正宋代诗学发展的弊端,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创作经验。他视诗歌为有灵性的鲜活生命,认为"兴趣"是诗歌的内在生命,而"气象"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严羽提出,由于盛唐之人诗歌创作有"兴趣",故其诗有"盛唐气象";而宋人创作由于没有"兴趣",故其诗无此气象。  相似文献   

7.
南宋末年,严羽首次提出“简斋体——亦江西之派而小异”之说,认定陈与义为江西诗派成员但又有所变异。宋末元初方回则说“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从此确立了陈与义的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的地位。此论到了近代颇遭非议,如钱钟书先生就反对将陈与义列入江西诗派,中科院的文学史则把陈与义从江西诗派中划出来单独论述,并指出其对苏黄学杜门径不以为然的态度。其实这是没有准确分析严、方二人  相似文献   

8.
《沧浪诗话》是宋代严羽的一部批评著作 ,其中心命题就是高倡“盛唐气象” ,本文从“气象”、“兴趣”两个方面入手 ,着重论述了盛唐气象“浑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诗派。《韵语阳秋》深受江西诗风影响。本文通过《韵语阳秋》的分析,探讨江西诗风盛行下的宋人诗学观,并就该书的价值及地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严羽论诗以兴趣、诗识和妙悟为着眼点,指陈江西诗派积弊,总结唐宋诗美特质,既有标识时代审美趣味变迁的重要意义,又有自身立论取法未尽完善的弊端.兴趣说提出了新的诗歌至境的理想,主张诗学汉魏盛唐,但历史潮流与时代风会的影响又使其诗论主张包含着微妙的矛盾.诗识与妙悟说指出了学诗的门径和方法,以禅说诗顺应了时代风气而触及到诗歌美学的本质,同时其理论缺陷也使妙悟说自陷其弊.对严羽论诗的利弊得失应结合时代背景而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禅宗(尤其是南宗禅)顿悟思想对宋代诗学(主要是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思想)产生了具体影响。但江西诗学与严羽诗学对悟的把握有明显差别前者“自下而上”,后者“自上而下”。妙悟(悟)实际上是《沧浪诗话》中最核心的本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沧浪诗话》与江西诗学相关的理论与批评作一比对,认为严羽不少诗学思想来自江西诗学,尤其是黄庭坚的诗学思想,诸如师法前人“立志须高”、“参”“悟”之法、“别趣”之说、“收拾贵在出场”等。“别材”与用字拘来历,针对江西“以才学为诗”而发则切中江西诗学病痛,但未能考虑特定的政治背景。批评宋诗“尚理而病于意兴”,实则宋诗尚理而趣在其中。反对宋人和韵酬唱,本自朱熹,当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朝鲜古代诗话中、汉诗创作和中国诗话集的引进中,对中国江西诗派有不同称谓,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或者直接引用诗话集的过程中,可以管窥到朝鲜古代诗学对中国江西诗派的接受情况。朝鲜古代诗学对江西诗派概念的称谓虽然有个别差异(苏黄),但对内涵和外廷的认识是非常清晰的,对诗话理论的接受是全面的,在朝鲜文坛上的反响是先褒后贬,二者兼具。  相似文献   

14.
江西诗派的诗歌风格讲究趣味.求新求变是江西诗派达成诗趣的努力之一.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在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均以求新求变著称.黄庭坚具有浓郁的道教情结.黄庭坚的诗歌趣味来源于对道教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沧浪诗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浪诗话》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继钟嵘《诗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后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诗歌理论专著.作者严羽,字仪卿,号沧浪逋客,南宗晚期人.宋代的诗歌创作,曾经受到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是宋代理学,二是江西诗派.北宋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灏等人完全扼杀诗歌的艺术特点,把诗歌当作反动理学的说教工具.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则一味在用事用典、遣词造句上下工夫,讲求“无一字无来  相似文献   

16.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他的生卒年月,史籍阙载,难以准确考定,约当生于宋孝宗淳熙末年,卒于理宗末年。著有《沧浪先生吟卷》。其诗多感时忧国、思乡怀友之作;然而,严羽却是以其诗论专著《沧浪诗话》闻名后世,奠定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以及《答出继叔临安吴景先书》中,对江西诗派是采取  相似文献   

17.
朝鲜古代诗学对陈师道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高丽、李朝前期推崇宋诗,以“苏黄”指称江西诗派,对陈师道也表现出称颂和喜爱;李朝中后期,推崇唐诗反对宋诗,改以“黄陈”指称江西诗派,虽然承认其在宋诗中的地位,但反对其创作风格。朝鲜诗学还在次韵诗、诗人的性情和风格、琢炼等方面高度评价了陈师道,并在接受过程中体现了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从诗学思想这个角度去考察,宋代诗学的主流是江西诗派的诗学思想.因江西诗派的首领黄庭坚等人对诗歌的观点与理学家接近,为理学家所接受,而当时理学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故得相辅而行;不少江西诗派的主要成员同时又是理学家,其创作实践也渗透着理学观.以此观照,江西诗派的精神内核无疑应该就是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严羽诗歌理论的核心--"妙悟说"和"兴趣说"的分析,认为严羽的诗歌理论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从创作主体方面看,<沧>以"妙悟说"为核心,对创作主体的本质及其创作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特质等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从作品方面看,<沧>以"兴趣说"为核心,对诗的本体构成,诗的语言特质,诗的品评标准,作了提纲挈领的揭示.而这两个方面的逻辑连接点,则是严羽关于诗的本体的看法"诗者,吟咏性情也."  相似文献   

20.
江西诗派作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传入朝鲜半岛并产生影响是颊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朝鲜半岛当时的文化语境密切相关:首先是中朝文化环境的相近为江西诗派传入朝鲜半岛本土奠定了客观基础;其次是当时朝鲜半岛诗人的期待视野与江西诗派主张的趋同,为江西诗派的被接受做好了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