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佩 《管理科学》2018,21(9):50-75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及调整对于零售商来说越来越重要。研究零售商经营模式选择条件及当市场环境改变时经营模式的转变机制,通过对比零售商在分销模式、平台模式、混合模式下的利润,给出了零售商经营模式选择条件,并分析当市场环境改变时零售商不改变经营模式和转为混合模式的利润,得到了零售商经营模式转变机制,最后结合我国网络零售业发展现状验证了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研究表明,第一,随着产品之间价格影响系数、佣金费率、固定成本的增加,最优经营模式由分销模式逐渐变为混合模式、平台模式; 随着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增加,最优经营模式由平台模式逐渐变为混合模式、分销模式。第二,当市场环境变化时,最初采取分销模式(平台模式) 的零售商,若产品的潜在需求变化为正且佣金费率较高(较低),随着潜在需求变化的增加,零售商更倾向于转向混合模式; 若产品的潜在需求变化为负且佣金费率较低(较高),随着潜在需求变化的增加,零售商更倾向于不改变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
金亮 《中国管理科学》2022,30(11):137-148
从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视角,为研究技术供应商、制造商以及零售商之间的专利技术授权与分销渠道选择问题,构建不同渠道结构下的经济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最优专利技术授权与产品定价决策以及分销渠道策略。研究发现:1)在专利技术授权阶段,技术供应商会策略性地选择仅包含固定授权费或者“版税提成+固定授权费”形式的授权合同;2)在产品分销阶段,制造商根据渠道成本、消费者渠道偏好、市场规模等因素来选择不同渠道结构,包括单渠道分销策略和双渠道分销策略;3)不同分销渠道选择不会影响授权合同形式,但会促使技术供应商和制造商调整各自的最优决策。最后,对原始模型进行不同维度的扩展,探究第三方电商平台模式、零售商渠道入侵模式等情形下的专利技术授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将产品成本以及市场需求函数中的参数视为不确定变量,研究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绿色供应链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最优产品定价和绿色度水平决策问题。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在非合作博弈下的三种均衡模式:制造商与零售商分别占主导地位时的Stackelberg均衡,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具有同等权力时的Nash均衡,并利用不确定理论给出各均衡模式下的最优策略。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三种模式下的最优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考虑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可以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其分别主导的Stackelberg均衡是最优的,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制造商和零售商具有同等权力时的Nash均衡策略为最优策略。此外,降低绿色产品投资系数的不确定性程度也可以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企业在设计与构造供应链时所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对纵向整合度进行权衡,通过一个单期、单制造商和单供应商的两级供应链模型研究这一问题.制造商生产最终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被分为两类,核心零部件与非核心零部件.对于非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既可以选择自制从而提高纵向整合度.也可以选择外包给上游供应商.首先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整合外包策略,然后分析了整合外包策略对上、下游企业及供应链整体绩效带来的影响,最后讨论了几种基于整合外包方式的供应链改进与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中双重混合渠道分销的价格竞争及均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销渠道决策是企业能否将产品送达市场并获利的决定因素,因此,分销渠道一直是商家的必争之地。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渠道之争也跃进到了虚拟分销渠道之上。本文针对制造商与零售商同时具有实体与网络两种分销渠道的双重混合分销渠道结构模式,分别基于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两种情况建立博弈模型,研究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价格竞争策略。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均衡价格、销售量及利润的变化趋势,并得出了具有启发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鲁芳  吴健  罗定提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144-155
有关产品分销渠道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渠道成本、风险规避、消费者公平偏好等方面,较少关注产品本身属性。对于体验性低的产品,消费者在网络渠道就能较为准确判断产品价值。而对于体验性高的产品,网络渠道由于其虚拟性导致消费者不能准确判断产品价值,实体渠道则可以凭借现实产品的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由于线下零售商营销努力的溢出效应,部分消费者在线下体验产品后转移到线上消费,因此有必要从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角度研究多渠道的合作策略。本文从消费者效用角度分析了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渠道需求的影响,基于此研究了制造商和线下零售商的三种分销渠道合作策略,探讨产品体验性和营销努力对不同分销渠道选择的影响:第一种为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的单一合作策略;第二种是在单一合作策略下,制造商与零售商采取价格协调契约的双重合作策略;第三种是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进一步引入收益共享契约的多重合作策略。通过对三种合作策略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合作策略均能有效提高制造商与线下零售商的收益水平,并且产品体验性越低,合作策略作用越显著。制造商在进入市场初期,往往需要快速增加企业价值,此时双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当市场发展成熟,双重合作策略虽然能够有效提高线下零售商收益,但却减少制造商收益,为了激励制造商支持线下零售商实施营销努力,需要将合作收益再分配,此时多重合作策略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混合分销渠道结构下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库存策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网络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销渠道出现。传统分销渠道和网上直销渠道并存的混合分销渠道结构给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混合分销渠道结构下短生命周期产品供应链,运用报童问题的框架,分析了两种不同运作模式下生产商和零售商库存策略,并通过数值实验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性对生产商和零售商最优库存策略的影响。最后,根据数值实验的计算结果,总结了本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零售商之间的横向信息共享策略和制造商的信息获取以及最优定价问题。在模型中,制造商同时为两家零售商提供等价商品,零售商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且进行价格竞争。以Bertrand博弈为研究手段,求解了零售商的均衡销售价格、订货量决策和信息共享策略,制造商的最大利润和最优批发价格,以及供应链利润。分析比较了在制造商不同的信息获取策略下,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链的利润。研究表明,零售商之间完全信息共享始终为占优策略。但制造商获取下游信息时会使得自身利润增加,零售商利润减少,因此零售商不会主动把信息共享给制造商。考虑到下游的边界均衡解,供应链的利润变化还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产品的替代性有关。当产品替代性较高或产品替代率较低且市场的不确定性处于中间水平时,制造商获取信息后供应链利润增加,此时制造商可以用部分增加的利润成功购买零售商信息。该模型为上游制造商提供了最优定价和信息获取策略,也为下游零售商提供了求解自身最优销售价格、订货量和信息共享决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个由制造商、网络零售商和平台企业组成的平台供应链,本文构建了一个非合作模型和三种合作策略(制造商与网络零售商合作、制造商与平台企业合作、网络零售商与平台企业合作)下的非合作模型,探讨不同合作策略对各成员企业线上分销策略以及整个平台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同时基于均分剩余值分配机制,研究了不同合作策略下的联盟稳定性。结果表明:(1) 在合作动机方面,制造商总会选择合作策略,与供应链中的另外两个成员形成联盟,但网络零售商和平台企业只有在较低的佣金比率下才会形成联盟。(2) 从联盟稳定性方面,制造商与网络零售商的联盟在较低的佣金比率下稳定;制造商与平台企业的联盟在中等的佣金比率下稳定;佣金比率过高时,每个成员都不会形成联盟。(3) 从供应链系统利润来看,制造商和平台企业合作下的线上分销策略最优。  相似文献   

10.
易余胤  杨海深 《管理科学》2019,22(12):15-30
在网络外部性市场环境下,为研究制造商质量决策和零售商经营目标策略选择之间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制造商质量决策和单零售商群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和可变质量成本系数对零售商经营目标选择、制造商质量决策、以及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制造商只拥有部分市场决策权力时,其质量决策将受到零售商的经营目标策略调整的影响,而零售商经营目标的策略调整则取决于网络外部性大小.当网络外部性较小时,零售商的经营目标将演化稳定为利润最大化,此时制造商将制定较低的产品质量水平;当网络外部性处在中等水平时,零售商的经营目标将演化稳定为利润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的混合目标策略,此时制造商将制定中等产品质量水平;当网络外部性较大时,零售商的经营目标将演化稳定为收入最大化,此时制造商将制定高产品质量水平.2)当网络外部性处在中等水平时,其与可变质量成本对零售商经营目标的选择呈现出交叉影响效应,随着可变质量成本的减小,零售商经营目标策略将从利润最大化策略向混合策略,或者混合策略向收入最大化策略演变.3)网络外部性对制造商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与可变质量成本和零售商经营目标选择有关,网络外部性效应的增加并不总是使得产品的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1.
在网上直销、网上分销两种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引入消费者对产品检验与评估需要时间和检验结果为假概率的敏感系数、区块链单位验证费等参数,在不采用和采用区块链技术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和渠道选择策略。研究表明:当采用区块链技术时,直销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要高于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下的传统零售商利润要低于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高于分销模式;在直销模式下,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制造商利润、传统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高于不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分销模式下,当制造商引入区块链技术一次性需支付的固定费用较小时,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制造商利润、传统零售商利润、网上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要高于不采用区块链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制造商通过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开展直销渠道已经成为普遍模式。除价格策略外,广告宣传是企业获得消费者最常用的策略之一,已有研究表明,合作广告策略可有效协调供应链冲突和优化绩效,但在新零售模式中,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特点使得网络零售平台和传统零售商的广告宣传对不同销售渠道的影响更加复杂和有趣,因此本文研究网络零售平台的参与对制造商合作广告策略的影响。在文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比较制造商的四种不同策略:不合作策略、制造商仅与传统零售商合作的策略、制造商仅与网络零售平台合作的策略和制造商与两者均合作的策略,通过对不同策略中渠道成员的利润进行比较,可得以下结论:1)制造商的最佳策略为同时与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平台合作;2)当两渠道的广告存在相互"搭便车"行为时,渠道成员之间最优策略一致;3)当网络、传统渠道的广告宣传为竞争关系时,渠道成员的最优策略不一致,但存在"相对"最优策略: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平台同时与制造商合作,该策略下传统零售商、网络零售平台的利润可能会降低,但降低比例为最小。  相似文献   

13.
考虑退货价格的易逝品供应链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制造商以批发价格为零售商提供一种易逝品,零售商再以零售价格将产品销售给顾客;零售商以一定的退货价格回收顾客的退货产品,制造商对零售商的顾客退货产品及销售季节结束后的剩余产品进行回收,零售商的退货价格不仅对产品的需求有影响,而且对顾客的退货率也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建立了需求不确定环境下顾客退货及制造商回收的模型,结果表明,制造商简单回收顾客的退货产品和销售季节结束后的剩余产品并不能实现供应链协调,而基于回馈与惩罚策略的制造商回收策略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最后,给出了供应链协调下的模型优化方法,并以数值实例计算了易逝品供应链协调下的最优退货价格和最优订货量,并分析了各种参数变动对最优退货价格、最优订货量和集中式供应链最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零售商之间竞争加剧,自有品牌战略成为零售商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研究拥有自有品牌零售商的平台开放策略,通过对比零售商不开放平台和开放平台下的均衡利润,给出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条件,并分析产品之间价格影响系数、固定成本和潜在需求差异系数对零售商平台开放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结合数值分析和京东自有品牌的发展现状验证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固定成本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减少,随着潜在需求差异系数的增加,佣金费率逐渐增加;第二,当产品之间的价格影响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三,当固定成本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第四,当潜在需求差异系数较小(较大)时,平台开放(不开放)是零售商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新零售模式下,本文针对双渠道生鲜供应链,考虑供应商与传统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合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格整合情形,基于消费者效用理论,综合考虑价格和产品新鲜度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共同影响,建立整合前后的定价和协调模型,采用线性补偿契约与收益共享契约进行协调,得到相应的最优协调策略。通过最优决策量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三种不同程度渠道整合情形下生鲜供应链个体以及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定价决策以及最优利润水平。研究发现:线上线下的物流合作会使对线性补偿量具有强势决策权的传统零售商在利润分配中占优;在进行物流整合的基础上,各供应链成员是否应开展价格整合,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时效性要求的高低以及其自身的讨价还价能力;对系统来说,渠道整合可以扩大消费者群体,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  相似文献   

16.
策略性补偿下混合渠道下游企业创新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以创新降低物流和库存等分销成本是零售商赢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渠道和谐和利润最大化的双重驱使下,策略性创新补偿成为制造商的首选策略.针对传统零售渠道与在线直销渠道的价格竞争,利用Stackelberg博弈,研究创新投入及其策略性补偿对混合渠道供应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零售商以创新投入降低其物流和库存等边际分销成本时,制造商将维持批发价和在线直销价不变,零售商将降低传统零售价,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得到改进;当制造商对零售商实施一定补偿以激励零售商进行更大的创新投入时,制造商将提高批发价并维持在线直销价不变,零售商将降低其零售价并增加创新投入,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创新投入及其策略性补偿能实现混合渠道成员收益的Pareto改进.  相似文献   

17.
梁喜  蒋琼  郭瑾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7):97-107
根据网上渠道不同销售模式的特征将其划分为网上直销双渠道、网上分销双渠道和网上代销双渠道。分析在制造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中,三种不同双渠道结构下价格竞争系数、网上直销成本和佣金比例系数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以及制造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与渠道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制造商在保证一定网上直销单位成本和佣金比例系数条件下,网上代销双渠道和网上直销双渠道中获取的利润高于网上分销双渠道;在网络代销双渠道中,制造商利润随着佣金比例系数增加而减少,而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的利润会随着佣金比例系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资金约束制造商在线上线下双渠道中分别销售两种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时的最优融资决策,其中制造商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融资和零售商融资两种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本文建立了两种融资模式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到了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决策以及融资利率和双渠道中的产品质量差异对均衡决策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两种融资模式下的价格、销量以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利润差异。结果表明融资利率的上升会带来双渠道定价的上升,但不一定会加剧双渠道间的价格竞争。制造商的最优融资决策同时受融资利率、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程度以及双渠道产品质量差异的影响。当电商平台融资和零售商融资利率相同且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程度较低时,制造商会选择零售商融资,并在零售商处销售高质量产品;当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敏感程度较高且双渠道产品质量差异较大时,制造商则会选择电商平台融资并在电商平台投放高质量产品。  相似文献   

19.
考虑双渠道供应链,制造商和零售商分别在各自渠道销售相同产品和不同质量的延保。按照制造商和零售商是否向购买对方产品的消费者开放延保,将延保开放策略分为:双方均不开放延保、仅制造商开放延保、双方均开放延保。构建了三种不同策略下制造商和零售商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策略下的定价和利润。研究表明:制造商开放延保会使产品批发价降低,所以并不总能增加利润;同时,零售商延保定价降低,但当制造商延保成本较大时,零售商产品定价增加,所以零售商利润未必受损,有时还会增加。零售商开放延保会使产品批发价进一步降低,但延保定价保持不变。当制造商延保成本较小时,制造商开放延保能同时增加双方的利润。数值分析发现:零售商总是偏好于开放延保,当零售商延保水平较低或者制造商延保成本较小时,制造商应开放延保。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和联盟策略下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考虑到产品需求和废旧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特性,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三种情形下,分别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与不联盟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获得了六个博弈模型下的均衡解,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下产品定价、废旧产品的最优回收价格和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期望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的情形下,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能够缓解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而在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的情形下,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负相关;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有利,而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不利;制造商和零售商权力结构不对等时最优价格决策之间的关系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有关;供应链期望收益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下最大,制造商期望收益在制造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零售商期望收益在零售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