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 研究企业IPO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均衡价值及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入信息溢出效应, 基于动态产品市场竞争构建了一个微分博弈模型, 模型结果表明:IPO后在位上市公司相对行业竞争力低于临界值时, 其均衡价值减少; IPO前其相对行业竞争力高于临界值时, 其均衡价值增加.采用沪深A股、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市场数据, 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动态结构化模型参数, 实证研究IPO对产品市场异质化竞争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IPO后行业消费者忠诚度提高, 产品市场竞争倾向趋于异质化竞争, 在位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利润转化率提高.这说明我国IPO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 企业IPO对在位上市公司构成威胁, 在位上市公司采用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企业的IPO融资决策与产品市场竞争结合起来,研究IPO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实证分析IPO公司产品市场竞争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IPO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虑IPO股票长期持有收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将单期决策的效用函数拓展为多期决策的效用函数,在理性预期模型框架下,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微观结构为背景建立理论模型,对信息披露影响IPO首日回报率的微观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模型表明:信息披露与IPO首日回报率负相关,披露的信息即公共信息降低了二级市场定价对一级市场定价的偏离程度,从而对IPO首日回报率产生负向影响。以2009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深圳主板上市交易的593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论支持理论模型结论。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研究视角、方法上丰富了IPO首日回报率的研究文献,而且可以为监管者提供相关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竞争企业两周期动态定价模型,研究基于战略顾客行为的质量差异化产品最优定价策略,并分析基于行为的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BBP)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研究结论表明:1)企业相对生产效率和决策顺序是影响BBP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2)当竞争企业相对生产效率差异较大时,BBP策略保护弱势企业利润并且损害强势企业利润,从而加剧行业竞争;3)拥有信息优势的企业单独采用BBP策略时,不仅自身利润降低,也会损害竞争对手利润,从而导致“损人不利己”的双输局面,这与直觉相悖. 最后,选择实际企业数据对本文的模型和结论进行说明验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测度了企业—产品层面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量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并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实证研究产品层面关税降低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于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总体上,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改变关键变量测算方法、样本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但"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的作用显著,特别是通过提高异质性产品质量、降低同质性产品边际成本影响出口加成率。相对而言,进口竞争对出口中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口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产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加成率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文识别了进口竞争影响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机制,发现了进口竞争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质量升级效应,表明进口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博弈论方法构建竞争企业两周期动态定价模型,研究基于战略顾客行为的质量差异化产品最优定价策略,并分析基于行为的定价(behavior-based pricing,BBP)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1)企业相对生产效率和决策顺序是影响BBP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2)当竞争企业相对生产效率差异较大时,BBP策略保护弱势企业利润并且损害强势企业利润,从而加剧行业竞争;3)拥有信息优势的企业单独采用BBP策略时,不仅自身利润降低,也会损害竞争对手利润,从而导致“损人不利己”的双输局面,这与直觉相悖.最后,选择实际企业数据对本文的模型和结论进行说明验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服务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研究没有对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差异化机制的作用有效性进行令人信服的实证检验。本文基于产品差异化理论和和营销理论,构建了服务差异化实证模型,采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2005年国内制造业的大样本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EFA、CF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检验了服务差异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考察了产品类别和企业规模两个控制变量的作用。研究发现:基于组织资源投入的服务质量差异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差异化能有效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工业品企业较消费品企业更倾向于进行服务差异化竞争,而大规模企业较中小企业有更强的动机和能力提供顾客服务。本研究结论揭示出国内制造企业服务竞争的现状和基本特点,为制造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Bertrand竞争下融资策略与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融资策略与产品差异化策略是企业两大重要的决策.本文通过构造一个纵向产品差异化的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债务融资对产品差异化策略和定价策略的影响,并与不存在债务策略下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负债情形下,企业的均衡质量和均衡价格均高于无负债下的质量和价格,产品纵向差异度低于无负债下的差异度,且负债水平越高,企业的均衡质量、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越高,企业间的产品纵向差异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影响IPO首日回报率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因素,本文将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和散户投资者的情绪结合起来,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建立模型,对IPO破发或抑价产生的微观机制给出一种理论上的解释。模型结论表明:IPO是否破发主要取决于散户投资者的情绪,而不是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并且散户投资者情绪越乐观,IPO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发现IPO首日回报率与散户投资者情绪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负相关。以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披露网下具体报价情况的477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模型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IPO发行效率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由于消费者认知水平的差异,在仅以价格作为产品质量信号的市场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鸿沟,这为企业使用虚假质量信息提供了空间。因此本文在企业和消费者拥有不对称质量信息的背景下,对企业使用虚假质量信息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差异化产品的消费者效用模型和不同质量信息策略下企业利润模型的构建,探讨企业虚假质量信息的使用策略。随后,引入虚假质量信息的额外营销成本和被发现后的惩罚成本,考虑额外营销成本和惩罚力度对企业虚假质量信息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是否使用虚假质量取决于额外营销成本和使用虚假信息后被发现的惩罚成本。对于高、低质量的产品企业倾向于单独使用虚假质量信息,而不会对差异化质量的产品同时使用虚假质量信息。  相似文献   

11.
系统风险冲击和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企业经营基本面和投资者行为而对股票价格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系统风险冲击和企业创新能力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机理;然后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7年期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2013-2017年期间中国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18%的持续性下跌为系统风险冲击源,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创新能力指标,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票价格波动性与系统风险冲击正相关,与企业创新能力负相关,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弱化系统风险冲击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进而增强股票市场稳定性。规范市场监管行为、改革上市和退市制度、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降低系统风险冲击影响、保障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4-2012年提供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基金公司市场份额为切入点,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基金公司历史业绩、产品创新策略和机制创新策略在基金公司竞争中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历史业绩是影响基金公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金投资者偏好具有产品创新能力和机制创新精神的基金公司,并不热衷于投资成立时间久、旗下基金数量众多的老牌金公司,对基金公司股东背景也没有显著偏好。进一步细分市场发现,在股票型基金市场上,实施创造明星策略有利于获得更高市场份额。在债券型基金市场上,提高新基金供给量和相对供给强度是最优策略。与股票型基金市场相同,在混合型基金市场上提供具有实质性创新特征的新基金、增加基金从业者持基的基金数量,有助于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因此,基金公司决策层在制定竞争战略时,应当考虑基金投资者对产品创新认知能力的提高和对利益绑定机制的诉求,依据基金类型的不同,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3.
黄莲琴 《管理科学》2008,21(2):69-78
利用剩余收益估价模型能提高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和预测价值的准确性,因此剩余收益的来源显得至关重要.以2001年~2005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Panel Data和OLS回归方法,从竞争的视角对公司剩余收益的来源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收益确实来源于企业的经活动,并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强而降低;公司不同性质的负债杠杆对剩余收益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经营负债杠杆产生正面影响,金融负债杠杆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竞争程度的减弱而增强;同时剩余收益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拓展、产品差异化和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而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双寡头一方垄断中间产品市场的纵向差异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品纵向差异的角度出发,假设双寡头垄断市场中,一个企业在生产方面依赖于另一个企业,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短期市场行为和长期市场行为:一是从短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外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产量策略和利润状况,并对均衡结果做了比较静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企业都有提高或降低各自产品质量的动机,取决于双方现有的产品质量水平;二是从长期的角度出发,将产品质量视为内生变量,研究了双寡头企业的质量与产量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唯一的产品质量均衡,均衡质量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化,而是表现出较小的差异化.此外,无论从短期的角度还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都不存在高质量优势,相反,存在低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技术进步推动新产品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市场,企业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往往会选择推出老产品的改进型新产品,以完成产品的更新换代.针对企业不断推出改进型新产品的情况,考虑双寡头环境下新老两代产品共存时的需求变动,研究改进型新产品的最优上市时间和新产品上市后老产品的最优调整价格问题,并分析改进型新产品的最优上市时间、老产品的最优调整价格与技术水平、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老产品的市场潜力越大、技术水平越高,改进型新产品的最优上市时间越晚;改进型新产品的技术水平越高,其最优上市时间越早;竞争企业产品的价格和技术水平对改进型新产品最优上市时间起反向作用;改进型新产品的价格和技术水平对老产品的最优调整价格起反向作用;竞争企业产品的价格和技术水平对老产品的最优调整价格起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同类企业竞争与合作策略收益模型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比较同类企业竞争策略模型与合作策略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价格的信息作用,分析了合作策略收益更大和风险并不随之增加的原因。然后以现代决策理念为出发点,探讨了企业最大利润与企业条件的关系,提出了与企业单位变动成本和生产能力条件相适应的合理最大利润的概念,对“理性企业的假设”赋予了“追求与企业条件相适应的合理最大利润”的新含义。据此设计了非同类企业产量分配函数,建立了适用性更广的非同类企业合作策略最佳收益模型,并给出了随市场价格变化的企业最佳应对策略。最后用1个算例来直观体现合作策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客户服务投入是企业吸引新顾客和维持现有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服务投入究竟是否能给企业带来价值?对于这一问题,业界和学界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本文通过建模的方法研究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固有的市场因素对客户服务投入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服务竞争的市场均衡结构是两家厂商都投入客户服务。服务投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随着产品差异度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厂商自身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增加。即,在产品差异度高的市场,服务投入更容易给企业带来价值。而在集中度高的市场,服务投入更容易给市场份额大的企业带来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金储备支撑企业价格策略,产品价格相对成本的变化是价格决策的重要方面,影响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表现,因此本文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重点研究现金持有对相对价格竞争行为及相对价格变动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程度在经济不同时期是否有所差别,最后依据相对价格变动的中介效应研究现金持有影响产品市场竞争绩效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现金持有越充足,其在产品市场上价格相对成本而言下降的可能性和幅度也更大,进而为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带来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但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作用程度不同。同时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是现金持有支持企业获取竞争绩效的一种路径。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我国上市公司增强竞争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产品安全责任入手,基于批发价格合同,运用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对四种情景中供应链的均衡进行分析:"非竞争与非激励协调"、"非竞争与激励协调"、"竞争与非激励协调"和"竞争与激励协调"。结果显示:适度的批发价格合同激励协调措施能够提升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市场需求量、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期望收益,但过度激励会降低市场需求量与分销商的期望收益,进而阻滞供应链总期望收益的增加;竞争将降低市场需求量、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期望收益;低度激励时竞争将降低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高度激励时竞争将提升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供应链采用批发价格合同激励协调机制能够增强其对外部的竞争能力,但过度竞争将降低制造商履行产品安全责任水平,进而对供应链及其各成员的利益造成损害。研究成果对供应链的产品安全责任管理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