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斌斌 《统计研究》2018,35(4):30-40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不仅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的能源效率,还对周边地区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仅利于本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都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而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提升仅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特大城市、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Jacobs外部性对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小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对本地区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未江涛 《统计与决策》2016,(13):129-132
文章在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构造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对生产服务业集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和政府行为符合理论预期,但制造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与理论预期相反.通过采用地区平均集中率和空间基尼系数,进一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态势进行分析,发现天津生产性服务业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李顺毅 《统计与决策》2016,(15):129-132
文章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的30164个样本,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都具有正向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促进了原有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增加,同时也推动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出口;在影响程度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集约边际产生的效应大于扩展边际,即促进出口企业增加出口额的作用更加突出;从不同区域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出口二元边际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29个省份(海南、西藏除外)制造业TFP技术进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制造业TFP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带来的马歇尔和雅各布斯外部性是引起制造业技术前沿推进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经济对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作用具有异质性,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的溢出效应对西部制造业TFP技术进步的影响明显,而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以及科学技术服务业集聚产生的雅各布斯外部性对东部制造业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2003~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8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区位商指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文章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政府行为、金融发展程度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显著。因此,文章提出了中部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措施,以期更好的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从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研究视角,选取2003—2019年18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和收敛性,对于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从典型事实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存在着外围城市向中心城市、向国家级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的趋势特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更为显著,但在中心城市集聚优势不明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中心城市协同集聚优势明显。从分布动态来看,城市群中心—外围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特征。从收敛性来看,无论是全国所有城市群还是国家级、区域性、地区性城市群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条件收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传统产业剥离过程中空间集聚与专业要素集聚的外溢效能的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选取外商投资、国内资本、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等参变因素,结合专业化效率和产业多样化空间集聚,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溢效应进行估计.结果证实: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技术红利已不再因交通便利而迅速增加,东部区域相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更为显著的外溢经济推动特性,但其外溢效应主要依赖于这一区域相对集中的产业中间品供给,以及由原先制造业等产业中获得的丰富分支剥离.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还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之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都有利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Porter外部性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负面影响。在空间溢出效应方面,Jacobs外部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负向溢出效应,Porter外部性对人力资本水平相近的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因"虹吸效应"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对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快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效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性判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耦合发展,是中国经济破除发展相对困境的重要路径,而产业相对断裂是重要的阻碍。在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后发现,中国不同区域和产业内部的发展差异性较为明显,同时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各区域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性总体处于濒临失调与中级协调状态,尤其是中部地区的产业协调程度较低。因此,要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分离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服务业产业。本文通过对宁波海曙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海曙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未江涛 《统计与决策》2016,(16):139-141
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两个子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生产要素进行分解重组,发现两者无论在产业层面还是要素投入层面都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基于理论研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在加入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存在互动关系,且在不同影响因素下,两者产出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结合共生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的逻辑斯谛模型,分析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过程及集聚企业共生关系,从而揭示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机理,以期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演化统计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耦合发展是中国破除经济发展相对困境的重要路径。采取协调度指标分析后发现,中国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程度不高,且发达区域的耦合程度显著高于欠发达区域。构建数理模型,从动力层面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的因素,表明市场动力、内生动力对全国及各区域的影响较大,而内源动力、外部动力、竞争动力、政策动力的影响较小,并从挖掘内生动力、激活内源动力、拓展市场动力、引导外部动力、刺激竞争动力、调整政策动力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耦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两个维度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可能产生的正、负向影响基础上,基于我国2015—2018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抑制了现代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但推动了多样化集聚的发展;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集聚分位点的上升,数字经济对服务业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呈递减趋势,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呈递增趋势;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东中部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专业化集聚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多样化集聚的推动作用较大;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扩张市场潜力影响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6.
张虎  韩爱华 《统计研究》2019,36(1):39-50
产业空间协调发展兼有产业关联与空间关联的特征,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具有实现产业协调与区域协调的二重协调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城市2003—2016年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验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空间协调发展问题。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到年度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区间,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较低,67.37%的城市处于濒临失调衰退区间与勉强协调发展区间。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得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作用机制具有非线性特征,对本地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先弱化后增强的作用,但对相邻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虹吸效应。因此,建议增强产业与空间的系统性,强化产业空间集聚与空间转移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产业耦合协调作用促进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的支撑作用机制明显,为进一步证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具有支撑作用,文章尝试用我国大陆的整体性指标从1995年到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造业空间布局升级间相关性。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间相关性明显,从而,为制造业空间布局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沛 《统计与决策》2017,(9):111-113
文章引入耦合度与协调度函数,以物流业为例,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02-2014年之间两个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进行评价与分析,从而研究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在协调发展方面所处阶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划分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的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在山东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其它部门的作用.结论表明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比较弱,其产业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劳动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对山东省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在增加.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产业互动和产业融合角度出发,对湖南省高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数据进行了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