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到股票市场各个特性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联立方程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是否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微观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股指期货推出一年内:(1)股票市场换手率下降了,表明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带来的“转移效应”大于“增量效应”;(2)股票市场的有效价差扩大了,表明其增加了现货市场的隐性交易成本;(3)股票市场波动率也增加了,表明其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日内波动性;(4)股指期货对不同类别股票的市场质量影响各异,总体上对大盘权重股和沪深300指数成份股的负面影响较大.本文认为,造成股票市场微观流动性和日内波动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初期非信息性交易者大量转移至期货市场,使得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并进而带来“逆向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正式挂牌交易,一方面它正式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单边市的格局,另一方面股指期货的引入也可以有效促进市场信息的流动。但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是否起到了价格发现的功能;是否起到了稳定市场功能,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关注。本文将通过持有成本模型推导出来的理论价格模型入手,通过对IF1102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实证分析,探讨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相关关系,并由此探讨股指期货对于市场功能发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从单边走向双边,对冲机制走向现实。推出股指期货将对各方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巨大风险,防范股指期货带来的风险因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颁布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表,中小投资者面临着交易门槛高、风险大的窘境。本文从四个方面——小型股指期货合约、放行股指期货投资基金、推出嵌入股指期货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相关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阐述了中小投资者运用股指期货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平缓发展阶段,一个新兴的股市元素被引入进了我国股票市场——股指期货。自2010年开始正式上市已有四年的时间,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设计GARCH模型来探索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受到了股指期货引入而带来的冲击与影响。并且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离出股票市场波动性的两大方向。分别独立分析时域和频域两种因素下的波动性之后,研究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之后股指期货(当月连续、下月连续、下季连续、隔季连续)的走势与原本的股票市场走势存在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上证指数收益率日数据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周数据为样本,通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建立ARMA-GARCH模型,对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并没有增加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且股指期货使股票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率增加,发挥了价格发现的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1分钟高频数据,在VECM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用因子份额模型(Component Share)和修正信息份额模型(Modified Information Share)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在开放半年内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各模型下的指标分别为CS=60%,MIS=90.62%,均大于国外股指期货的对应指标。此外,将本文实证结论与国外相关结论、沪深300仿真期货的相关结论进行比较,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在推出初期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异常显著的特点,并指出这种特点也可能与国内外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交易机制及不同的投资者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8.
股指期货近期在我国证券市场推出,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通过介绍股指期货的基本知识,并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来分析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冯瑞敏 《管理科学》2015,28(6):105-121
从模糊性视角研究中国股指期货价格呈现的双向偏差且正向为主的问题。建立模糊环境中投资者连续时间投资消费模型,分析模糊性对投资者最优投资消费决策的影响;在理清模糊性影响资产均衡价格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模糊性期货定价模型。利用2010年至2014年中国沪深300指数以及指数期货日交易数据,分别运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估计和向量自回归方法对模糊性期货价格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模糊性条件下,投资者对资产的保留价格受其交易头寸影响,当资产净持有者推动期货交易时,期货价格出现正向偏差,而由资产净卖空者推动时则出现负向偏差;股指期货定价和股票指数服从不同的随机过程,而且两者的持有期收益率存在较大差异;股票指数波动率与股指期货价格偏差的时间序列关系与模糊性期货定价模型的推论一致;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模糊性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均显著。新的期货定价模型阐明了模糊性影响期货价格的作用机制,强调了模糊性对资产价格产生的影响,更好地解释了中国期货价格偏差现象,对未来模糊性衍生品定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积极开发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多种衍生产品,希望形成多市场交易格局。论文采用信息份额模型和共因子模型研究了多市场交易对沪深300指数价格发现的影响。结果显示:股指期货对价格发现贡献度最高;与人们的直觉相悖,允许现金赎回的华泰柏瑞ETF基金的价格发现贡献度高于实物赎回的嘉实 ETF 基金。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股指期货和指数ETF基金各自的和相对的波动性是影响其相对价格发现能力的主要因素,而非流动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多层次指数衍生证券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2005年4月8日至2010年8月16日的沪深300日收盘价格指数运用混沌理论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混沌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分形维1.355,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0.013,股指期货且存在一个330天左右的平均循环周期的结果,结果表明中国股指货市场存在混沌特征,只能对沪深300指数作短期预测而不能做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2.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产品,更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避险工具.如何选择最佳的避险比率成为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此外,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也是避险决策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GARCH-M模型估计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厌恶系数(RRA),在此基础上运用OLS和VAR-MVGARCH模型计算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效用最大化避险比率,并与常规风险最小化准则下的避险比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RRA的效用最大化避险比率高于风险最小化的避险比率.并且,除了时变样本外预测,无论是静态避险比率,还是时变避险比率,引入RRA的避险策略表现均优于风险最小化标准下的避险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日益成熟,探索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效率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了2010年4月16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信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市场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慢于现货市场,并且对新信息的反映程度也低于现货市场,总体来看,股指期货市场的信息效率要低于现货市场。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首次用大样本跨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信息效率。  相似文献   

14.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流动性,市场效率,等都有影响,并且也是考察股指期货是否推出的重要标准。本文在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系统风险冲击和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影响企业经营基本面和投资者行为而对股票价格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系统风险冲击和企业创新能力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机理;然后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2017年期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2013-2017年期间中国沪深300指数跌幅超过18%的持续性下跌为系统风险冲击源,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创新能力指标,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理论模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票价格波动性与系统风险冲击正相关,与企业创新能力负相关,企业创新能力能够弱化系统风险冲击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进而增强股票市场稳定性。规范市场监管行为、改革上市和退市制度、优化创新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降低系统风险冲击影响、保障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股指成分股基本面和技术面数据构建了时序股票关联网络,然后利用深度图神经网络学习股票关联网络层次化表征,以端到端的方式获得候选预测信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考虑动作评估反馈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Action Evaluation Feedback based Deep Q-Learning, AEF-DQN),旨在将不同的候选预测信号融入智能体的动作空间,并基于股票关联网络层次化表征、股票市场整体运行状态和历史动作评估反馈学习环境状态;借鉴前景理论中的参照依赖特性估计奖励值函数,从而建立状态、动作与奖励值之间的映射关系.最后,采用沪深300指数、标普500指数、英国富时100指数和日经225指数的成分股历史数据,构造了股指期货交易模拟器,在投资胜率、最大回撤率、阿尔法比率和夏普比率4个回测指标上对股指预测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层次化聚合股票关联网络的节点属性信息可以动态捕捉不同行业对股指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可提升预测方法的准确率;2)考虑动作评估反馈的深度强化学习结构可智能化选择适用于当前股票市场环境的最优模型结构,进而可提升预测方法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金融市场高度发展的当下,本文选择沪深300股指期货作为研究对象,以Va R-GARCH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其收益能够显著覆盖Va R,能够显著对冲风险,表明投资者可以根据Va R进行投资决策以对冲风险,最后本文将其与一定股票池构建组合后,发现其能够通过降低组合收益波动性以对实现对冲发挥风险效用。  相似文献   

18.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5分钟高频数据为例,运用滚动时间窗的样本外预测和具有Bootstrap特性的SPA检验法,全面对比了基于日收益数据的历史波动率(historical volatility)模型和基于高频数据的已实现波动率(realized volatility)模型对波动率的刻画和预测能力.主要实证结果显示,已实现波动率模型以及加入附加解释变量的扩展随机波动模型是预测精度较高的波动模型,而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常用的GARCH及其扩展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波动率预测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9.
2010年股指期货已经在我国隆重推出,作为指数化投资的一个品种,其与指数化投资产生和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本文对沪深300指数2005年4月8日到2010年5月18日的收盘价是否满足随机游走假定进行检验,通过方差比模型方法对整个样本区间及两个子区间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我国股指价格满足随机游走假定,这表明我国股指市场是弱有效性市场,投资者将无法根据股票历史价格信息对今后价格作出预测,指数化投资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期货隔夜风险的防范历来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研究对象,采用CAViaR模型对普通隔夜风险进行度量,同时还采用新建的CAViaR-EVT模型对极端隔夜风险进行预测,全面地分析了多头VaR和空头VaR在不同分位数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后采用Kupiec似然比检验和动态分位数检验对模型进行后测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隔夜收益序列具有右偏、无长期记忆性和尖峰厚尾等典型特征;CAViaR模型对股指期货的普通隔夜风险具有优异的预测能力,其中AS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加入极值理论后,CAViaR-EVT模型同样能很好地刻画极端分位数下隔夜风险的动态演化过程,且其预测结果比EVT和GARCH-EVT模型要更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