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借助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而且能够通过驱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间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数字技术对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的专利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金融开放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开放总体上提升了我国的产业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内部竞争、推动技术溢出的方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金融开放对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在产业层面具有异质性,相对于第一产业,金融开放对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针对高资本要素密集度、高技术要素密集度、高风险的产业,金融开放的创新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测度了企业—产品层面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量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并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实证研究产品层面关税降低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于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总体上,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改变关键变量测算方法、样本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但"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的作用显著,特别是通过提高异质性产品质量、降低同质性产品边际成本影响出口加成率。相对而言,进口竞争对出口中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口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产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加成率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文识别了进口竞争影响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机制,发现了进口竞争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质量升级效应,表明进口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4.
提升出口复杂度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少有文献关注到金融扭曲和创新抑制对中国各地区出口复杂度的影响.本文借助金融扭曲指数与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层面数据,实证考察金融扭曲、创新抑制及其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了出口复杂度.研究发现,金融扭曲和创新抑制对出口复杂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金融扭曲加剧了创新抑制对出口复杂度的侵蚀效应,并且金融扭曲跨越特定临界值,创新抑制的这种影响更为凸显.在较低外向度、较小产值规模以及较低技术密集度的高技术企业中,金融扭曲对出口复杂度的抑制效应尤为强烈.扭曲收益、研发抑制和技术锁定是金融扭曲阻碍出口复杂度提升的重要作用渠道.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本文为深化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重塑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发展低端解锁的内在机理,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产业发展低端锁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能够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通过促进要素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交易效率,间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的低端解锁;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以及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一效应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在考虑不同的估计方法和模型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研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庄惠明  郑剑山 《管理评论》2015,(2):26-34,98
本文对服务业FDI技术溢出与竞争排斥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确实存在,外资进入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各地区技术进步,促进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技术外溢效应也呈现地区差异,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技术拉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可能会加剧地区技术差距水平;而服务业外资的竞争排斥效应呈现非线性特征,即服务业引资相对规模必须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否则服务业外资对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不再是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机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将Long(2001)的两部门模型拓展为三部门模型,构建了一个分析出口技术结构演进机制的新框架,并运用经适当修正的Hausmann(2005)模型对2002~2008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出口技术结构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之上,从国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发,对中国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动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近几年,中国出口技术结构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并没有Rodrik(2006)等人测度的那么高。(2)中国出口技术结构较高的省份都位于东部地区,虽然产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技术结构差异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未出现"两极分化"。(3)中国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与普通发展中国家并不相同,国家和地区层面演进的根本动力是国内物质资本存量的递增,但物质资本边际效用的区际递减现象明显。(4)中西部地区资本生产性部门非熟练劳动力过多与东部出口价格过低分别导致了中西部熟练劳动力和东部非熟练劳动力对当地出口技术结构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选取广东省2001-2010年16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结构视角,检验FDI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表明,FDI总体上产生了正向显著的水平技术溢出效应,对民营及内资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FDI垂直溢出效应为负,但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后向溢出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技术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作为母国获取技术的新渠道,已成为全球-地区背景下发展中地区经济、技术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样本下,相较于FDI和IM技术溢出的滞后提升作用和抑制作用而言,OFDI逆向技术溢出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技术发展。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显著性较一致。分区域水平上,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较一致的空间格局。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协调促进作用是国际技术溢出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制,其中尤以技术效率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巩固其主体地位、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制造业国有控股企业数据,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混改)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并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企混改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影响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杠杆率两条作用路径实现。在隶属层级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时,本文发现地方国企混改的效果优于央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演化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研究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基于生态学种群Logistic共生演化模型,对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阶段进行划分并给出具体特征表现,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动态演化过程可由分段Logistic曲线叠加进行描述,建立最大环境容量模型,对中国1983-2007年的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生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和制造业都处于成长期,二者之间互动发展属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 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rior literature is ambivalent about whether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has positive or negative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Using rich data on global service providers, we explore this ambivalence by disentangling performanc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We show that complexity arising from the coordination of different services and operations negatively influences profit margins through increased coordination costs, whereas complexity coming from the sophistication of particular services may positively influence margins through informational advantages.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process commoditization and client-specific investments. Our findings point to critical performance dilemmas facing global service providers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industry, and they help better differentiate performance effects of complexity at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levels.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urvey results for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Cypriot adults and reports their financial aptitude and behaviour. Additionally, it investigate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mplications of financial literacy on respondents’ usage of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particularly internet banking (i-banking). The focus is on Cyprus, a country that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financial crisis in 2013 that resulted in a bail-in and an enormous subsequent shrinkage of the banking sector. Cypriot consumers face an ever-increasing need for financial sophistication to effectively utilise and manage digital banking services. Neverthless, financial literacy is still low in Cyprus, whereby only 37.33% of survey respondents showed proficiency in financial knowledg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s of financial knowledge and the frequency of i-banking use. More importantly, financially illiterate consumers appear to report far more often than their financially literate peers the lack of trust in i-banking, as well as a lack of self-confidence in financial and digital skills as the main reasons for not using this service. 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terplay between financial literacy and digital proficiency, and their implication on individuals’ use of i-banking services.  相似文献   

14.
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扩展及其认知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制造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要面对快速反应多变市场和应对价格压力的要求,面对越来越小的产品利润空间和越来越复杂的客户需求,本文从对工业服务管理文献分析和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入手,揭示了制造企业从纯粹的产品生产者向客户支持方案提供者发展的转移趋势.通过对瑞士和德国30多家机器和设备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研究,说明了服务业务对制造企业在开发财务、营销和战略机会上的重要作用,并对转移过程中服务业务的扩展过程进行了总结.结合具体企业实践,本文对制约制造企业扩展服务业务中在管理动机上的认知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企业将全面融入国际竞争的背景,本文期望对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地位的提高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企业集群共生演化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企业集群的共生演化主要受集群企业个体适应度、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三个因素影响。企业集群的演化实质是区域经济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藕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其发展受利益驱动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双重制约。在复合机制的支配下,企业集群的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和轨迹。利用模型相关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类企业集群1985-2004年的整体演化轨迹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普通机械制造类企业已经进入集群演化周期的衰退期以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和仪器仪表及文化设备制造类企业集群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企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集群水平变化对区域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评价和发展企业集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服务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打算进入国际市场的服务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然后提出了服务企业国际化的五种相互并不完全排斥的战略。它们是:直接出口服务,即最适合于面向产业市场的维修和保养服务;系统出口,指由两家或多家提供互补性解决方案的企业开展的合作出口;直接进入模式,指服务企业在国外市场直接建立子公司;间接进入模式,适用于那些不愿意直接在国外设立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子公司的服务企业,通常通过授权协议或特许经营方式由当地企业提供服务;电子营销,这种方式使企业不必局限于某一特定市场。  相似文献   

17.
As the exchange rate, foreign demand, and production costs evolve, domestic producers are continually faced with two choices: whether to be an exporter and, if so, how much to export. We develop a dynamic structural model of export supply that characterizes these two decisions. The model embodies plant‐level heterogeneity in export profits, uncertainty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future profits, and market entry costs for new exporters. Using a Bayesian Monte Carlo Markov chain estimator, we fit this model to plant‐level panel data on three Colomb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e obtain profit function and sunk entry cost coefficients, and use them to simulate export responses to shifts in the exchange‐rate process and several types of export subsidies. In each case, the aggregate export response depends on entry costs, expectations about the exchange rate process, prior exporting experience, and producer heterogeneity. Export revenue subsidies are far more effective at stimulating exports than policies that subsidize entry costs.  相似文献   

18.
基于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并考虑非管理性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运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评价和比较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及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效率及差异,并进行投入要素的投影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Tobit回归模型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呈上升态势,而产业链各环节除封测业因技术换挡而呈现“N”型发展态势外,其余环节与产业整体情况相同;产业链各环节技术创新的投入冗余情况则各有不同,但制造业和装备业是投入冗余较为集中的环节;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使得当前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负相关性,而企业R&D人员投入和人才密集性对技术创新效率分别存在消极和积极影响,可见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R&D人员的“质”而非“量”,政府支持程度则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明显积极作用,但企业R&D经费投入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当前产业发展阶段,高投入并不一定会产生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创新已经成为国内通信服务企业的竞争利器,探讨创新影响企业内部运作、外部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绩效的路径和模式.本文以河南省新联通为例,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基于东方管理的服务创新与员工满意、顾客满意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基于东方管理思想的"内部服务创新-员工满意-顾客满意-企业绩效"的服务利润链路径得到验证,但强度较弱,这表明东方管理思想和服务创新理论在国内通信服务企业的应用是有效的,但其作用有待提升;(2)内部和外部服务创新通过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绩效;(3)内部创新影响路径(内部服务创新→员工满意→顾客满意→企业绩效)的强度小于外部创新影响路径(外部服务创新→顾客满意→企业绩效)的强度,表明针对员工的内部服务创新还未成为当前国内通信服务企业创新的重点;(4)除了创新对绩效的间接影响外,内部服务创新和外部服务创新会直接影响企业绩效,这表明国内通信服务企业的创新可能仍倾向于绩效导向,而非顾客导向,即表现出行为短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