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帕森斯在《现代社会体系》一书中对世界现代化三个阶段做了划分,据此,我们可以把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中的“现代化理论”也大致分为这么三个阶段。自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末为现代化理论的第一阶段,它包括洛克的古典市民社会论,斯密和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和圣 相似文献
3.
4.
究竟什么是“社会”?怎样分析和研究“社会”?研究“社会”的目的又是什么?人们能否真正认识和把握“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真正面目的辨别标准又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科学自建立以来就面临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答的立场和观点,将最终决定社会研究的性质及其采取的基本方法。同时,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不但将决定社会科学的命运及任务, 相似文献
5.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8,(11):58-58
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携妻子布吕尼对英国进行了访问。由于布吕尼模特出身,身材高挑,而萨科齐身高只有165厘米,因此二人在合影时,萨科齐不得不悄悄踮起脚尖。为了解决像萨科齐这样的"夫矮妻高"的困扰,西 相似文献
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一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清晰地从一只鹩哥的嘴里“蹦”出来的时候,人们先是惊讶、继而好奇地围拢过来……这是我老爸心爱的鹩哥——“学者”在公园亮相的经典镜头之一。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学者,他把总结、研究我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一生的追求和使命,主持整理和编纂了超过10亿字的古代文献;因为最早研究宗教,他被毛泽东称为“凤毛麟角”。耄耋之年后,他又不顾年迈体弱,担任了我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公益广告代言人,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奔走呼吁。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者的方法意识和方法素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理论相比,方法总是具体的,琐碎的。理论往往会因为它所具有的抽象性、深刻性和概括性,而显得更为辉煌。建设理论大厦的工作一直吸引着众多社会学者为之奋斗,方法则往往被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上。关于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不是笔者这里探讨的重点。笔者思考的...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转型所导致的中国社会分层问题,引起了美国社会学界的瞩目,并且在90年代还引发了一场学术论争。由边燕杰主编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三联书店版)一书主要选译了这方面的成果。1975年怀默霆率先发表的《中国的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一文认为,当时的中国,上层阶级确实享有一定的特权,但特权阶级的圈子同苏联、东欧相比较小,因而他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历史悠悠五千年,三晋文化源远流长。时下,作为三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关公文化,正在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关注。连日来,来自海峡两岸百余位历学界等多学科学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属于在现代教育体制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他们身上显示出这批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获得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西方学术训练。这个特点影响了他们的为人和治学以及对国家与世界的看法,也最终决定了他们个人的命运。同其他专业的学者相比,社会学者选择了社会学这一"经世济民"的专业,各种新旧传统、东西方文化、科学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特别鲜明地体现在他们身上。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从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至今,这两个概念在各个阶段的重要文献中被使用时,其含义一直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当然,“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最终都变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操作性定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人”是当代中国耳熟能详的名词,有多种不同解读。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人与“单位人”相对。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城镇地区,从摇篮到坟墓,城市居民都离不开单位,找单位解决问题也是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因此,这个时代的人被社会学家称为“单位人”。城市改革启动后,劳动合同制得以推行,单位制度不断解体。这就使得单位员工的生活重心逐渐由就业单位向生活社区转移,表现为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嬗变。 相似文献
14.
15.
16.
自2009年底五学者上书建议审查《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来,拆迁变法就成为备受舆论关注的焦点。其后,国务院再启修法程序,也激发了坊间对于这一行政立法进展的“窥视欲”。近日,刚参加了1月20日国务院座谈会的专家就向媒体披露,新条例草案中,“拆迁”的概念即将成为历史,并由“搬迁”取代。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以来,易中天横空出世,迅速窜红,不但讲座人气火爆,而且其作品已垄断畅销书排行榜,有人说他是“学者明星”,有人讥他为“学术异类”,还有女“粉丝”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 相似文献
18.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这一定义意味着和谐需要人为去创造,人为去协调。古代圣贤们的“和为贵”“兼相爱”“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和谐”理念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21世纪的现代社会仍将延续古代构建“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且赋予其新的涵义。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执政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大城市在外来农民工落户政策方面有所宽松,使一大批学历较高、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新一代农民工得以在大城市或者省会城市落户扎根,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这些正值婚育期的"新市民"随着户籍身份的改变,其家庭教育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中既有"新市民"对城市生活的主动适应,也有对原来农村家庭教育文化的扬弃,城乡家教文化的杂糅相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这类家庭儿童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0.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7,(11)
陈美丽和武秀君的故事之所以让人感动.除了因为她们自身美好品德的人格魅力感召外,也因为在这个诚信日益缺失的年代.这样一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还债举动让人有一种久违的熟悉和依恋。事后分析,不论是陈美丽,还是武秀君,两人的举动都带有典型乡土社会的行为特征。两人分别所在的江西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和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南甸镇滴塔村都是农村.相对大城市来说,都是相对落后且封闭的"小社会".或"熟人社会"。因为相对封闭.所以在这样的地方,其成员间能实现福祸同当、守望相助。这正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礼治秩序"使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