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建嵘 《社会观察(上海)》2004,(6):44-44
对于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活动的解释框架目前主要有两种,即斯科特的“日常抵抗”和李连江与欧博文提出的“依法抗争”。美国著名的农民研究专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抗与生存》中,从东南亚农民的反叛与起义问题入手,探究了市场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冲击,用“生存伦理”这一重要概念来强调生存规则的道德涵义,并提出了农民“日常抵抗”这一重要概念。“依法抗争”则是李连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的法权抗争——关于业主维权活动的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城市业主维权运动主要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并给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政治生态带来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基于对城市业主维权抗争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法权抗争这一分析范式,并将之具体化为上访维权、诉讼维权和立法维权三个基本类型;在此分析架构下,本文将为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维权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描述类型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市场治理中的政府介入问题,即宣称为规则制定者或市场监管者的地方政府为何会深度介入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纠纷。结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本文建构了一个风险转化的理论框架,并用其解读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一起借贷纠纷案例。研究表明,政府介入交易纠纷的过程,涉及经济风险向政治风险转化以及政府对风险转化的回应两个方面;法律的完备性、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联性、政府之于社会的可退出性,是影响风险转化的三个结构性因素;面对风险转化,政府感知到的潜在政治风险强度越大,越容易介入交易纠纷。本文为市场转型中的政府角色研究和市场制度的社会建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陆学艺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举办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发言指出,计划经济时代的思路完全是放在农业问题上的,只要粮食供给没有问题,农业问题就被抛在一边.近几年理论界主要关心的焦点从农民负担转到农民权益上来具有必然性,"三农"问题之所以解决不了,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农民的权益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这是一个高度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这是中国的老话,意旨农民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然而在广西贺州信都,达5000人之多的农民却因为政府对同一片林地的两次行政确权而失去土地,至今,20年的维权仍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农民没有经济来源,粮食不够就只能以粥度日.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这是中国的老话,意旨农民的生存离不开土地。然而在广西贺州信都,达5000人之多的农民却因为政府对同一片林地的两次行政确权而失去土地,至今,20年的维权仍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农民没有经济来源,粮食不够就只能以粥度日。 相似文献
9.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梦谣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0,(7):52-55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开发区羊北村,一个典型的城乡接合部。以北京的发展速度,这些高低错落的平房,将会在数年内成为历史。在这个平淡无奇的村庄,九爷的事几乎尽人皆知:老反革命,蹲了33年的监狱,两次偷渡台湾,与人打了近10年的争地官司。这给这位78岁的老人蒙上了神秘色彩。他叫 相似文献
12.
1.分化使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随着农民的群体分化,使绝大部分农民具有了双重职业身份,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产业,或亦农亦工,或亦农亦商。据对河北省霸州市、永清县170个农户抽样调查,纯农户劳力66人,占调查户劳力总数的13.8%,86.2%处于兼业状态。 2.分化使农户变成了多元经营结构的家庭。农民的阶层分化使做为基本生产单位和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参与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公民影响或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和活动。中国政治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就是指我国农民参与政治生活、试图影响各级各部门的干部及其决策的行为。这里的农民不仅仅局限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业劳动者,而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泛指一切农村成年人口,包括那些已经脱离或半脱离农业生产劳动的所有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14.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6,(3)
正刘庆兰是安徽省原宿县褚栏公社(现宿州市褚兰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却有一番极不平凡的经历。正是这番经历让他的命运与安徽的责任田的历史紧紧连在了一起。1961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全省农村推行责任田,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主持起草省委文件《关于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办法(这是责任田最早的名称——引者注)的 相似文献
15.
包分配、顶替接班、下海、双向选择、下岗失业、自主创业、网络招聘,基本概括出改革开放30年的职业变迁流向。职业变迁也创造了不少新词:炒鱿鱼、跳槽、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过劳模、SOHO族、小私(聘请私人医生、私人保姆、私人理财顾问等)、考碗族(专门准备考取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海龟(归)、新中间阶层、网店…… 相似文献
16.
17.
“我现在做事,就好像身后有种力量在推动、我想证明:虽然国家、社会重视“三农”问题,不少人愿意帮助农民,但是,假如农民自己不行动,不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别人再怎么帮也白搭, 不能真正改变。” 相似文献
18.
“包分配”、“顶替接班”、“下海”、“双向选择”、“下岗失业”、“自主创业”、“网络招聘”,基本概括出改革开放30年的职业变迁流向。职业变迁也创造了不少新词:炒鱿鱼、跳槽、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过劳模、SOHO族、小私(聘请私人医生、私人保姆、私人理财顾问等)、考碗族(专门准备考取公务员的高校毕业生)、海龟(归)、新中间阶层、网店…… 相似文献
19.
20.
《社会观察(上海)》2003,(1)
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滞后于实践的要求。 现有的文献中对财政风险内涵的界定,多数侧重于政府债务的角度,但仅仅就债务论债务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债务和清偿债务的资源联系起来。政府以公共资源对债务(未来的支出)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