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东盟一体化发展与中国东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东盟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了后冷战时期中国东盟关系的走向。文章首先探讨了后冷战时期东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因素,最后深入地剖析了东盟一体化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相互依存使中国-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增长,双方关系迅速发展,且正在向深度与广度拓展。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东盟合作正在继续推进,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制造业在中国和东盟的国民经济及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制造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东盟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出口市场以及吸引FDI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竞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和中国分享经济一体化的好处,实现经济上的双赢,同时也将推动整个东南亚的区域合作,促进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之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保持了高速地增长。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让双边的经济相互作用变得更加明显。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不减反增,而且增速较高。反映了其经济关系的密切,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双边经济关系受外部冲击较小。因此,在贸易视角下来研究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更容易受到来自东盟贸易方面的影响,而东盟的经济则保持相对的独立。中国应设立专门服务机构以及差别化对待东盟国家以谋求双赢。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双边经贸合作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认为双边经贸合作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但是在创建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也包含着一些潜在的消极因素,如贸易结构、相互投资、市场容量、贸易依存度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本文还就中近期内双边经贸合作面临的若干相关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经常市场模型等工具对中国与瑞士贸易的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瑞士在比较优势上存在明显差异,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是在出口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瑞经济的持续增长会推动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两国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2015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成立标志着东盟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东盟共同体将会有效地整合东盟各国的力量,增强东盟国家的实力和内部凝聚力,使东盟具有更强的整体性和自主性。这必然会改变东盟传统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向,也会深刻影响整个区域国家的互动。同时东盟一直奉行的东盟方式在东盟共同体成立后将继续发挥作用,其非强制性原则在促进合作、缓解矛盾的同时也将限制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广度和深度。因而,中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东盟共同体成立后的发展和变化,并积极应对东盟未来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公共外交等方方面面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从G&L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近20年来的大量贸易资料进行证实分析中表明,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这种状况主要是受双方日益提高的人均GDP和外国直接投资FDI、产品差异化程度、我国与东盟的地缘优势,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优势的不同,增加了中国不同产业、不同行业对其进行直接投资的机会,从而提升了中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但从中国与东盟的投资结构来看,两地在投资的产业结构、国别分布、投资主体、投资占比等方面还存在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如何完善和健全中国与东盟的投资政策,优化两地间的投资结构,使双方都获取长期的投资收益,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是两地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互补论     
互补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思维领域中.互补是世界万物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总结出来用以协调诸多关系的基本原理.万物之所以需要互补而且能够实现互补,是由于世界是一个统一体,统一体内各部分彼此相依相存,统一体内各部分之间总在寻求平衡.互补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对我们认识世界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早启动了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已逐步显现,主要体现为:促进东盟区内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推动了区域新的产业分工的发展与深化,使成员国的市场规模扩大,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增强,专业化生产扩大,进而促进了区内投资的增长。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对区域内其他的一体化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2003年是中国与东盟双边政治经济关系获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双方合作领域不断增加,合作成效日益明显.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获得了新进展,双边进出口贸易创历史最好水平.目前,双方还在积极探索新的对话途径,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向着共同构建新型睦邻伙伴关系迈进.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青海藏区各民族只有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求同存异,形成共识,凝聚合力,才能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才能加快藏族地区新农牧区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进入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间已分别建立了外交当局双边定期磋商制度和高级官员磋商制度。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全面友好合作的新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 6 0年代到 70年代前半期 ,中国与东盟组织没有建立直接联系 ,与东盟国家基本处于冷战状态。 (2 ) 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有较大发展。 (3) 90年代 ,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友好合作的最好时期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在彼此的贸易投资结构中都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经济关系对双边日益重要.但从双方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问题看,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互贸易结构雷同,增加贸易机会的促进作用小,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双边投资关系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不对称投资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作为海外华商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东盟国家的华人华侨资本在我国利用外资比例中仅占很小比例,随着投资来源的多元化,预计其资金份额在我国利用外资的总规模中还会继续下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双边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渐削弱,产业内分工开始形成,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其重要性不断提高。中国入世之后,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得以发展和深化,有利于促进双方的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间存在着产业内分工基础,可以进行产业内分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布洛和葛兰西分别提出过"距离说",两人主张的内涵并非恰恰相反,而是能够相互补充的。同时,他们提出各自的主张时,并不是站在同一语境之下,即布洛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距离说",而葛兰西则是从审美批评的角度提出"距离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