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犁,“找到了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的小说,风格独特。作家善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精美,以美为立足点去选择材料,构思主题。孙犁的故事不追求宏伟繁复,而是用白描手法做细腻传神的刻画。他的小说往往采用散文式的结构,迸行诗意的抒情,浪漫气息很浓,把现代抒情小说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美的意境,用质朴的语言塑造鲜明人物,孙犁以一种饱含诗情画意的笔调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卓然自立、诗意盎然的“荷花淀”世界,形成了诗、画、文三位一体的崭新的个性化审美风格,犹如自然天籁,浑然天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用一支饱蘸情感浓汁的笔,去描绘经过自己心灵熔铸的脱胎于客观世界的艺术世界,描绘那个世界中人物的心理、情感、潜意识等,创造了他所独有的小说意境。本文就此略作探讨。 一 郁达夫的小说往往在意和境的和谐统一中,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深度和理想主义的高度,意境的创造是以生活为依据的,必须生活中实有其景与情相触,即景真情真,否则意境便不可能产生,更谈不上释出意境之美。郁达夫常常以自己的遭遇、经历作为小说的素材,忠实地勾勒生活的真实和个性的解放。所以,他笔下的文学画面,几乎都是他个人经历的印痕。这与他在理论上提倡“自叙传”是一致的。于是便导致他的小说有着其他作  相似文献   

4.
丁帆  李兴阳 《江汉论坛》2007,4(1):128-132
孙犁影响下形成的"荷花淀派"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跨时代"的文学流派之一.他们的乡土抒写,在即时性的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中,灌注和张扬具有恒久魅力的人性与人情.其内在精神蕴涵,既有传统美德的承传,又有现代人道主义精神.在叙事形式上,承续京派乡土抒情小说传统,善于在诗化、散文化的小说中,创造清新明丽的意境,形成优美、婉约的艺术风格.这样的审美形态在其流派活跃的年代,始终处在主流话语的边缘;而在其流派沉寂的年代,却又获得了恒久的艺术魅力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昊  王宁 《河北学刊》2022,(4):126-133
孙犁“最喜爱”的抗战小说以冀中平原和太行山区为背景,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乡土色彩中包含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呈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抗战的需求。在抗战风云下,乡土的风物、习俗以及文化性格生发出新的内涵。孙犁的小说之所以能在抗战文学中独树一帜,离不开乡土文化赋予的力量与风采。他的小说诗意地呈现了抗战时期乡土文化的时代内涵,在194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孙犁将时代性与乡土文化相融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话柳永(二)     
(四)柳词家法柳永词自宋以来论者或褒或贬,或既褒且贬,赞赏的人称他善于描绘升平繁华景象,工于羁旅行役之言,写景抒情,“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自然”。(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或称道对慢词的贡献,指责的人几乎大家都认为柳永词俚俗尘下,淫荡狎亵。许多评论,虽从文人士大夫的立场出发,却也片面地指出了  相似文献   

7.
京派小说营造了超凡脱俗的画意文境.学界主流看法是:京派小说的“意境”是“五四”后在外国文论与外国小说的启发下,转而反观中国古代抒情文论传统这一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笔者并不认同这一看法.事实上,京派小说“意境”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京派小说家大多同时具有画家身份这一创作主体特征所决定,他们先画后文(小说),天然建构了山水画的“意境”意识,由画“意”到文“境”,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数不清的写月名篇中显得那样独特,是因为它全新的抒情视角.具体表现为:新奇、纯真的儿童视角,无私、柔软的母爱视角和超脱、睿智的全知视角.《月迹》中独特的抒情视角使得该文在追寻月迹的行踪中始终弥漫着淡雅恬静的、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古诗意境.  相似文献   

9.
以“写意”为其根本特征的古典戏曲,追求意境,是其创作的核心与宗旨。古典戏曲意境的创造是“情、景、事”三者的交融统一,并通过自然明白的表达和表演,在有限的境中表现无尽的意。它是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综合艺术,提出“情中出景,景复含情”的创作原则。它是再现与表现结合的艺术,创造出“化实为虚,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利用象征、夸张、虚拟等艺术方法写境,造境,创造形象,并追求“象外之意”,营造出意犹未尽的戏曲意境。从而形成与西方写实戏剧不同的东方戏剧艺术的特色,跻身于世界三大古戏。  相似文献   

10.
论孙犁小说的抒情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的小说,以浓烈而优美的抒情赢得了读者的普遍赞誉。小说创作如何发挥情的美感力,确实收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在这方面,孙犁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 文艺作品的感染力,是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诸多方面的美感力融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人生理想与审美境界的艺术表现,是情与景在一定审美空间的交融契合,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情往兴来新形成的空间境象。它在未被艺术形式物态化之前,作为“胸中之境”存在于创作主体的意识中,当“胸中之境”放物态化为艺术意境时,因艺术形式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诗歌以语言为媒介,描绘对时空境象的审美感受,诗境的创造要善于选取能寄情寓意并具有审美价值的物象。中国绘画的构图与造境分不开,诗画互渗,“即诗即画,即面即诗”的观念是中国美学的优秀传统。国画所采用的“散点透视”在意境创造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园林艺术以三维空间的形式把诗、画意境综合体现出来,在对审美空间的营造中把精神品格提到首位。造园以艺术匠心入于天然,以天籁之美为最高标准。借景、隔景、对景、框景、点景是营造园林意境的主要方法。意境创作的核心就是要展现一个与理想人生相契合的审美空间,使这个空间境象成为意境的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12.
李芳 《阴山学刊》2007,20(2):40-44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属于“诗化小说”一脉,无论在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意象性抒情以及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诗化小说”的特性。从叙事策略来看,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的儿童视角,叙事的主观化和叙事采用的语言,均体现了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口头文学是一棵常青大树,那么地方风物传说则是其中一枝。这类传说故事的审美价值是不能忽视的,本文拟就地方风物传说审美问题试作初探。 一、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关于地方风物传说产生和发展的美学回顾。 地方风物传说是关于特定的山川、建筑、物产、风俗等的解释性故事。与天然  相似文献   

14.
<正> 意境,是我们民族长期文艺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美学范畴,最初使用于诗词、绘画、音乐;以后又逐渐地使用于散文、小说、戏剧等。说散文有意境,一般只指抒情、写景或其他描绘性的散文。象鲁迅杂文这样议论性散文是否也有意境,其特点如何,是怎样创造的?等等,至今似乎还无人谈到。所谓意境,历来说法甚多,不尽相同,但究其大意,还是比较明确的:它主要是指作家在借助于客观事物将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作形神兼备反映的过程中,造成的“虚实相生、共殊交发”的艺术氛围,或者说是留给读者特定的联想或想  相似文献   

15.
就其代表作家最具特色的作品而言,京派小说的创作方法不是现实主义,而是浪漫主义。其浪漫特色主要表现在主张回归自然、描绘理想境界、具有抒情色彩以及某些篇章对于奇风异俗的表现方面。但它的浪漫主义又具有其独特性它不是我们所习见的英雄传奇类、魔幻类或感伤抒情类,而属于乌托邦类;在审美追求上它崇尚和谐而摈弃崇高与汪洋恣肆,疏离政治而非干预政治。京派小说的浪漫主义特色是由其创作方法的内在结构所决定的其创作宗旨是净化灵魂、美化人生,因而选择将描绘社会现象与“写梦”结合而以后者为主导,以描绘健康自然的人性、人生状态为主导。  相似文献   

16.
唐爱明 《船山学刊》2006,(3):124-126
诗、赋是六朝最重要的两种文学体裁。谢灵运创作了不少抒情小赋,而且其赋摆脱了此前抒情小赋多有情绪少有意境之窠臼,创作出情景相融的清丽空灵、朦胧澄澈的优美意境。此种意境之生成,是其“超埃尘以贞观”的老庄佛理哲学的艺术展现,并着意采用了以诗写赋的表现手法的结果,从而形成了其山水诗有画境,抒情小赋有意境的有趣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卞之琳的抒情新诗,着重“意境”创造,常倾向于写“戏剧性处境”,作“戏剧性独白或对话,甚至进行小说化。”这种艺术追求,得益西诗“较直接的启迪”,也源于传统诗意境说的“间接的领会。”新诗戏剧化的基本特点是“尽量避免直接了当的正面陈诉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其表现原则是客观性与间接性。卞之琳在此基础上使自己新诗戏剧化手法有更大的客观性。他的一些新诗融入了戏剧、小说等叙述方法,如多种人物的特色语言、抒情主体的分层叙述、叙事人称的多种变化等,我们把这种特色统称为“多重声部的抒唱”。它避免了新诗说明意志而成为说教和表现情感而沦为感伤的现象,把诗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动了中国新诗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在王国维看来,批评词的标准就是意境的有无,关键就是具备深厚的情和真实的景,这样的词才是有意境的作品,这都是对传统意境理论的继承;除了对意境中情与景的介绍,王国维还发展了意境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意与境浑”、“以意胜”和“以境胜”这三种意境类型。此外,他还提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在王国维那里,意境可以作为其境界理论的一个层面,专门用以描述词的艺术特质,为其境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9.
废名与黄梅乡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最早的一名作家,他的小说一向以清淡朴讷闻名。在田园风情的描绘和“梦的真实与美”的追求中,作家营造了一种充满禅趣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20.
萧红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独特的创作方法,形成了“萧红式”的小说范式———散文化、抒情化的小说体式。这种创新的小说文体风格既是对小说叙事传统在某种程度上的背离,又是小说艺术本身的一种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