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教育是人们运用文化知识工具来发展人自身的特殊对象化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尤其是主体生产力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发展及其需要密切相关,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在教育中确立能力本位思想;教育中的能力本位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及其本质的内在要求。它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人们运用文化知识工具来发展人自身的特殊对象化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尤其是主体生产力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与社会发展及其需要密切相关,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在教育中确立能力本位思想;教育中的能力本位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及其本质的内在要求。它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以主体为本位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主体本位教育观.本文从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提出主体本位教育观的历史必然性;从主体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了主体本位教育的本质内涵;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论述了如何确立主体本位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国民教育,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中学政治课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认识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来实现自我的发展,本人认为,关键要科学地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和谐中进行.如何才能使“教”与“学”在和谐中进行呢?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设立“E津贴”是为了回归“教学本位”,让更多教师用心从事教学。然而,“E津贴”是站在“行政本位”立场促进教师发展的外因,还没有站在“教师本位”立场深入到教师主体性这个内因,预期效果不容乐观。大学要回归“教学本位”,靠的不仅仅是对教师外在的奖励,还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引导教师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从注重外职业生涯发展走向注重内职业生涯发展,建设超功利的教师文化,最终促进“教学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看传播活动中的传受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考察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关系,则"传者本位"和"受众本位"的理论体现的都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传播关系,而理想的传播关系应是传者和受众的互为主体和良性互动.然而,现实中的传播关系根源于主客体在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因此,现实的传播关系不可避免地以主客对立的传播关系为主导,主体间性只能在主客对立的过程中实现,即在主-客-主的框架中追求完美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素质教育的任何阐述 ,都有可能坠入老生常谈。但不可否认的是 ,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与洗礼 ,应该是教育的一条内在的真正贯穿始终的主线。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出 ,也正是基于此 ,对于素质教育的重新回眸与审视 ,它试图表明 ,人文素质教育是主体性教育的必然要求 ,是对教育本质功能的发挥 ,目标是达成对教育的深度突破。  相似文献   

8.
从主体性哲学的角度考察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关系,则“传者本位”和“受众本位”的理论体现的都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传播关系,而理想的传播关系应是传者和受众的互为主体和良性互动。然而,现实中的传播关系根源于主客体在现实中的社会关系,因此,现实的传播关系不可避免地以主客对立的传播关系为主导,主体间性只能在主客对立的过程中实现,即在主一客一主的框架中追求完美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素质教育中作为素质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处理与自身修养、事业、学生等诸方面关系时的师德要求 ,文章认为 ,师德并不是简单的道德品质 ,而是一个包融多方面内容的系统 ,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师德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文锐  赵文荣 《新天地》2011,(9):104-104
小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生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或等待领取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自身积极地、全面地开展内部认知心理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为今后终身学习,不断认识客观世界奠定扎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形成相对稳定的素养和品质。因此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要注意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利益的主体性离开人的社会性,利益的主体性强调人的个性。海德格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海德格尔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海德格尔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主体性实现,是指主体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的体现和发挥,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研究现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实现问题,既是主体性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新生长点,又是主体性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契机。一、市场经济建设与人的主体性实现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建设与人的主体性实现是一种主客体双向建构的活动。两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一方面,主体——人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起与自身需要相符合的客观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市…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具有超越性、主体性。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不是教育“实体化”(依托条件)方面的现代化,而是教育实践活动主体人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启发、激活。要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观,启发其自我建构,激活其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是导致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缺失。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核心是塑造学生主体性人格。主体性人格就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人格。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 ,摧毁等级制所带来的不平等观念 ,强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 ,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育主体观 ,树立教师、学生辩证交往中的主体互动模式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寻找自我 ,发现自我 ,形成健康丰富的个性 ,是学生主体性人格塑造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萨特认为,利益的主体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利益的主体性是一种主观性,利益的主体性能够离开人的社会性,利益的主体性是后天个人实践获得的,利益的主体性是人的根基。萨特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萨特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萨特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16.
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置于"能力本位"理念之下,既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能力本位"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全面协调发展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的要求,并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四个方面着手,以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能力本位课程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能力是现代人健全人格的核心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现代人理性方向和目标的正确形成和有效实现 ,决定着现代人需要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合理到位和充分满足。现代人必须通过适宜的教育充分开发自身的丰富潜能 ,锻炼强健体能 ,训练娴熟技能 ,培养灵活智能 ,全方位多层次广侧面地全面发展自身能力。这种适宜的教育 ,就是以能力本位课程为蓝本和方案的现代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课程要求传统的知识中心观念根本转变为能力中心观念 ;按着现代人的能力结构要求和能力发展规律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强调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突出实验课程、活动课程和开放性课程等能力本位课程类型 ,强化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20.
实施素质教育,这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注重自我教育,注重自由活动,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