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大社会热点问题,经济困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就业中的弱势群体更值得关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综合素质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存在诸多影响.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的劣势,学校、社会都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女子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女性的就业群体不断壮大、就业范围日益广泛、就业层次也不断提升。女性就业不仅为女性的社会认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女性家庭地位的变革带来了经济上的话语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我国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情况,高…………  相似文献   

4.
皖北地处经济洼地且转型定位困难,引发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面临洼地门槛、转型定位门槛、创新门槛。对此,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就业方面,应以经济让渡—协同合作模式、皖北经济转型定位学—商—官共同体、皖北创新学—商—官共同体以应对,并通过就业保障、就业培训等让"为就业服务"成为社会氛围,以实现就业带动就业、财富创造财富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经济危机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选择:就业优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的就业矛盾,切实解决就业矛盾,在宏观政策目标上应选择就业优先战略.就业优先就是要以就业优先原则统领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以就业为标准排定政策取向的优先顺序.选择就业优先确保经济增长、确保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就业难题应当学习和借鉴西方就业理论 ,建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就业观 ,把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提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提出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指出非正规就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尚处于不协调、不稳定的状态;论证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的性质及其特点;分析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运行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8.
提出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劳动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指出非正规就业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尚处于不协调、不稳定的状态。论证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的性质及其特点,分析辽宁经济转型期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运行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9.
切实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国企下岗职工、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关键措施在于:以三个代表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政府提供更加宽松良好的就社会环境;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强化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统一的全国劳动力市场;建立覆盖所有城市居民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危机的侵袭下,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履行政府责任、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加大经济调控力度以扩大就业需求,深化教育改革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落实公共服务以完善就业环境,进而有效地解决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