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是指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控,它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国家凭借其所掌握的各种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干预和影响行为的总和。(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的内容。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基本特征,是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不足,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侧重于扩大或刺激有效需求,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绝对必需的市场条件,使得包含着“m”的大量商品能够完成从“W”到“G”的“惊险…  相似文献   

2.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非我国独 有。许多国家都曾碰到过。如美国西部原是一块不毛之地,条件十分恶劣,最早的开垦者死了都不想葬在那儿。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美国西部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19世纪末,美国西部不仅成为美国重要的农业中心,而且逐渐成为工业中心,东西部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尽管美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我国差异很大,但他们对西部落后地区开发的举措,很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向西部地区 “开战”的措施 美国开发西部过程中,有两个大规模集中开发的时期,一是1860-1890年之间,这一时期开发西…  相似文献   

3.
一、货币政策总量调控的局限性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一直是政府调控最为关心的。总需求由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项构成,因此,政府调控总是从总量分析的角度对投资、消费和出口进行调控。货币政策的调控通常就是一种总量调控,它的依据就是货币流量分析:货币流量多了,  相似文献   

4.
檀江林 《决策》2001,(11):56
自3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后,一种通用纸币--法币正式取代白银成为主要的交换媒介.但由于连年战争和工农业生产萎缩,政府财政赤字有增无减,总需求与总供给无法平衡,便采用增发纸币即通货膨胀的手段解决,因此法币自问世以后始终处于贬值状态,到后来已无法控制.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乃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回顾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效应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政策效应的空间差异性。然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数据运用VAR模型分别考察了东、西部地区的政府公共资本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响应关系,并对东、西部的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增长效应大大好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在政府财力给定的情况下,旨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财政政策须适当向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6.
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高一低经济发展结构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单纯依靠投资与出口虽然在短期内能对经济发展起到较快的促进作用,但从长期来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过度投资会带来能源、资源的紧缺.当前,我国耕地、水、矿产等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一些重要资源性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国际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凸显.同时,过度投资会引起并加剧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企业部门债务风险不断暴露,其是否会引发系统性信用危机正成为焦点。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累积与暴露背后的宏观经济现实,在简约模型中引入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将经济冲击区分为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以此研究各宏观经济因子对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期限结构的影响特征,从而揭示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定价的宏观经济机理。本文发现,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但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则会推高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自2011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水平的信用风险溢价的主要根源正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扩张性总需求,因此欲从根本上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水平,应紧缩社会总需求,并通过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改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8.
总需求不足: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产品短缺。供不应求和总需求膨胀始终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一大难题。正因如此,我国建国以来曾先后发生过五次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胀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危害,迄今仍令我们每个经历过它的人心有余悸。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但由旧体制所引发的总需求膨胀却往往成为伴随高增长的可怕阴影。实现高增长低通胀,对于饱受高通胀之苦的国人来说,一直是一个孜孜以求的梦。1996年底经济“软着陆”的成功实现,使我…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原因分析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由之前的零提高了不少,然而相对中国东部,中部的外商直接投资,西部地区FDI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FDI分布的不平衡性成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也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巨大差异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对西部地区利用FDI的现状、原因、影响、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部在过去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发展后,已经进入了产业升级段,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在起步阶段,这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创造了历史条件。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会,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是摆在西部各省面前的一个问题,该文将通过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企业、转出地政府和承接地政府三个主体间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就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与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 扩大内需是在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的情况下,调整结构,拓宽国内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也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是有其历史背景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国内长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人民生活受到影响;再加上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告别了商品短缺的时代,市场上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走低,即出现通货紧缩趋向。国内外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农村金融发展模式是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因此,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暑假期间参加下乡活动的社会调查,参观了革命老区广西田东县,本文以革命老区广西田东县试点为例,来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婧 《管理科学》2000,13(6):53-56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资本市场、利率、管理体制与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差异,西部地区资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国家应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政策和外资政策,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李东卫  梁晓萍 《决策探索》1995,(6):34-35,3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目前金融宏观调控所面临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控制货币供应总量,即实现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的平衡,建立稳定的货币供应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一松就乱”,“一紧就死”,如何解决好这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拟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时间里,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极端的不平衡,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更是有着较大的差距。西部省份之一的四川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其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更是严重落后于其他地区。文本以四川省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作为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所占比例较大的地区,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革新养老服务观念,提出有效解决措施,这是石家庄养老服务事业的主要任务。生态养老已逐渐成为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一种新兴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生态养老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并结合石家庄西部山区养老建设中的现实不足,从而提出了在石家庄西部山区构建适合生态养老的设想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人才。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还较为落后,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成为了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重点分析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进一步深化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关于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有不少讨论。中国确实有很大风险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主要危险不是来自所谓过度福利化或工资增长过快,而是因为长期以来收入差距悬殊,严重影响国内消费,造成内需不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而以不断扩大投资和增加货币供应的刺激方式扩大内需,又导  相似文献   

19.
邹炳煊 《科学咨询》2002,(19):20-21
"数字鸿沟"问题已成为阻碍西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严峻问题,惟有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信息应用力度,才能逐步弥合西部与东部以及西部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多渠道筹集资金是新世纪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底子薄,历史欠帐多。以1998年为例,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4%,不足中部地区的1/2和东部地区的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59元,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