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提出的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似无讨论的必要。然而,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说明,许多经济学著作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混乱的,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法正相反。在经济学著作中,讲到货币的本质时,一般都说,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例如,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货币”条中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林与权等同志编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货币流通与信用》一书中说:“货币是商品;但它与普通的商品不同,是特殊的商  相似文献   

2.
一、货币是什么商品关于货币是什么商品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理论界看法很不一致。近二、三年来,争论是在“货币是特殊商品吗”与“货币是一般商品吗”这两种对立的意见中展开的。争论的双方都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论根据。其实,在我国出版的教材、辞典、辞海、专著和论文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不同的表述:一种表述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或“货币是固定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而比较流行的表述则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有人认为:“作为货币商品,它只能是一般商品,而不是特殊商品”,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对马克思原著的理解不同,因此,为了弄清哪一种表述准确,我们就要从研究原著入手。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1958年第5期刊登了骆耕漠同志《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底必要性和过渡性》一文。该文从把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关系划分为实质上的商品和形式上的商品出发,演绎式地把货币划分为一般等价物和隐蔽的劳动券。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现阶段,货币具有两重属性:在国家和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吉林师范大学中文系编写的《语文基础知识》写道:“归纳推理就是‘由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同归纳推理相反,是‘由一般到特殊’。”辽宁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在向学生介绍逻辑知识的时候写道:“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反映了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他们都把归纳推理看作是实现了“由特殊到一般”,把演绎推理看作是实现了“由一般到特殊”。这是一部分同志的观点。复旦大学哲学系  相似文献   

5.
取财论道     
1.何谓财 《说文》:“财,人所宝也。从贝才声。”《广雅》:“财,货也。”《玉篇》:“财,谓之食谷也、货也、赂也。”《周礼》:“以九赋敛财贿。”汉郑玄注:“财,泉(钱)谷也。”综上所述,财是物质和货币的总称。物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彼此相互依存。物质通过货币来体现它的价值,货币只有通过物质的转换才能体现它存在的意义。钱物都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6.
货币是交换过程的产物,货币形式是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固定在一种商品上的反映。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工农业产品还要采取商品价值形式,还要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成为社会主义现阶段必然的不可缺少的经济要素。我国人民币是世界上比较稳定的一种货币,它不仅在国内经济生活中起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货币、支付手段的作用,而且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还在国际上逐步起着国际货币的作用。要使人民币在这些方面不断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货币的本质规定与拜物教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文明病症,拜物教批判构成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必须深入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层面;进而深入到商品价值形式及其历史运动的层面。马克思的分析表明,货币之谜源于商品之谜,货币的神秘性源于商品的神秘性,货币拜物教源于商品拜物教,而商品之谜、商品的神秘性和商品拜物教则产生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此,只有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才能消除人们的拜物教意识。  相似文献   

8.
分析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对《资本论》全书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为最简单的商品形式“包含着货币形式的全部秘密,因此也就包含着萌芽状态中的劳动产品的一切资产阶级形式的全部秘密。”用列宁的话来说,“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不了解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就不可能了解商品怎样转化为货币及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也就不可能了解资本的根源和实质以及资本运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货币到底有没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分?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贷币和资本主义货币虽然都是一般等价物,都有着类似的职能,但它们的作用却有本质区别。”这是肯定货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的,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又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在同一本书中,前后用同一个  相似文献   

10.
读了《经济研究》1979年第八期孙冶方同志的《论作为政治经济学对象的生产关系》一文,很有启发,但有些说法还不能同意,提出来和孙冶方同志商榷。一、关于斯大林同志的生产关系定义中的“交换”问题。斯大林同志关于生产关系的定义中有没有“交换”?孙冶方同志说:“斯大林定义中没有‘交换’”,“斯大林同志因为一般人都把‘交换’理解为‘商品交换’,他怕引起误解,所以就把‘交换’这一项目取消”。斯大林的定义中  相似文献   

11.
享者,亨也     
蒋寅同志的《‘享’乎?亨也》(载本刊1981年第二期)认为,《典论·论文》中的“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应解释为“家里的破扫帚,(看得)和千金一样”,此见甚是。然而蒋文又据胡克家《考异》“‘享’当作‘亨’”,称此“享”字“为后世改也……此处作‘享’实难解。”对此笔者则不敢苟同。近人黄侃曰:“‘享’、‘亨’古皆通作亯。”今查“享”一般写作“亯”,然亦有写作“(?)”的,下面正是“子”。又见《集韵》:“亨……古作‘亯’、‘(?)’。”隶变以后则统一写作“享”。“亨”字的出现是后来的事。对此,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七《墨子·叙》中曾作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说:“‘享’字隶字作‘享’;又省作‘亨’,以为亨通之‘亨’;又转为普庚反,以为亨煮之‘亨’。今经典中‘亨煮’字皆作‘亨’(俗又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在1979年第七期和1980年第四期分别刊登了金名俊同志的《竞争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和李德华同志的《竞争是商品经济共有的客观规律吗》两篇文章。我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竞争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李德华、金名俊同志说:“竞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不是‘商品本性’的表现,而是‘商品生产者的天  相似文献   

13.
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已经为大家所共认了。一般地说,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金钱就是我们指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是社会财富的价值符号,浪费时间就是社会财富的浪费。二是,货币有时间价值。货币随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增殖能力。我们这里光不说通货膨胀,即便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作为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货币和作为生产资金的货币也不一样。居民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本刊80年4期发表曹锦炎、吴振武两位同志《关于‘爰折两考’一文的商榷》后,收到原文作者王树伟同志寄来论文。要点如下: 1、在楚国爰即寽,可通用。北方大爰相当楚爰20倍,有实物与文献可证。 2、先秦货币文字中的“全”,肯定是“金”不是“百”。有魏国货币“共屯赤金”两枚,一作“全”、一作“(?)”可证。  相似文献   

15.
一 牟世金同志在其《〈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二期)一文中说,《文心雕龙》的总论,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主张:‘原道’、‘宗经’。”以前有人曾指出:“《文心雕龙》基本观点是‘宗经”。或者说:“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我觉得,这后一种提法,是比较确切的。牟世金同志的“两个最基本的主张”的看法,和他对“原道“、“宗经”的不正确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
1961年10月到1962年9月间,禾得雨同志在《武汉晚报》上以《艺苑漫步》为总題,发表了二十多篇评点艺术的文章,在艺术和政治的关系、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的继承革新、艺术批评的标准、艺术工作者的修养等一系列问題上,对党的文艺方针、路线进行了恶毒的攻击。在《別是一格越剧风》(之一)、(之二)以及《‘葛麻’风》等文章中,禾得雨独出心裁地创造了“越剧风”和“‘葛麻’风”两个特殊概念。所谓“越剧风”和“‘葛麻’风”究竟包含些  相似文献   

17.
<正> 前些年,在《文学遗产》上先后读到对于王翰《凉州词》中“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语和整个这首诗的不同解释。富寿荪同志认为,“‘催’字是作‘侑’义”,“此诗是写将士的豪情:葡萄美酒,夜光玉怀,而又有琵琶侑觞,于是兴高彩烈,尽情纵饮”(《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廖仲安同志则赞同把马上弹奏琵琶解为“催促征人出征”的说法,并说:“‘催’字在有的地方有‘侑’字之义,但在这里,恰恰不能作‘侑’字解释”(《文学遗  相似文献   

18.
王中、郭佩衡同志在《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一文中,指出了杨献珍同志宣扬所谓“‘是——否,否——是’,对立统一”的问题。到底“‘是——否,否——是’,对立统一”是什么意思呢? 杨献珍同志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间在给高级党校轮训班讲课时印发的《“是——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这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个时髦论点。笔者认为,这一论点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 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不是雇佣劳动者 “劳动力商品”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作了科学说明的一个重要经济范畴。我们知道,商品经济虽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起点,作为商品价值独立存在形式的货币还是资本运动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是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之后的事。当一个劳动者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或用这些商品换到的货币,去交换别人生产的商品时,他是用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交换别人劳动创造的同样价值。货币在这里只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起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只有当货币的所有者在市场上购买到劳动力商品,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即让其劳动,一方面生产山新的商品;另一方面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马克思说:“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资本沦》第1卷,第193页)。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周永同志在《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4期发表的题为《价值量的计算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一文中,提到的: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观点值得商榷。首先,马克思在分析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时写道:“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资本论》第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