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方 《北京纪事》2016,(3):93-95
罗马俱乐部又回来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我建议你知道。该俱乐部堪称史上最大的乌鸦嘴,1972年出版《增长的极限》,是未来预测领域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没有之一。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罗马俱乐部认为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是无法持续的,该书的主要论据是石油还剩多少年就要被开采完了。在我成长的80年代,罗马俱乐部依然是争论的主要议题,记得国内翻译过一本《没有极限的增长》,是唱反调的。  相似文献   

2.
增长极限论     
在《创世纪》中,上帝不允许人类将巴比伦塔直接修到天庭,由此规定了增长是有极限的原则。在现代世界,描绘人类雄心壮志的任务落到了“罗马俱乐部”的身上,它在1972年的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一书中宣布道,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无限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世纪60年代末,意大利工业家奥雷利奥·佩奇(Aurelio Peccei)邀清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汇聚一常,成立了“罗马俱乐部”,他们满怀善意,准备为人类的发展出谋划策。他们都有这样一个观  相似文献   

3.
发刊词     
对世纪第一年的岁末,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呱呱坠地。 坠地适逢其时:面对信息社会的快节奏,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挑战。沧海横流,我们理当有所作为。 关注人类命运的罗马俱乐部成员奥尔利欧·佩奇认为,现代人正在寻找进步、福利和解放的道路,但他们没有考虑到,究竟应该怎样来改善人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劳动实践角度考察人的社会本质 ,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形成马克思的科学自然观。马克思的自然观强调人在社会实践中要以“两个尺度”改造自然 ,协调、均衡人与自然的关系。罗马俱乐部在考察当代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时提出“人类困境”的思想 ,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状态 ,引发人们的深刻反思。社会发展观与自然观的有机统一是人类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理论与现实──第四次双月学术沙龙综述周珉“全球化”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由“罗马俱乐部”所提出的。进入八十年代,它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已在国际上广为流行,大量的文章、多种的研讨会,论述着各种各样的理论,形成了观点各异的流派。在我国,由于...  相似文献   

6.
本文把郭因的绿色美学思想与世界上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主义的世界未来论”和以甘哈曼等人为代表的“乐观主义的世界未来论”关于人类命运的研究联系在一起加以思考和分析.认为郭因的绿色美学思想是关于人类未来的一种重要思想,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郭因倡导绿色美学.目的是想为人类构建一个理想的“和谐世界”.作者以此为核心,循序渐进地对部因美学思想的发展.绿色概念的蕴涵,以及绿色美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实现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和谐的方法和途径.低熵社会最有利于实现绿色美学的目标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述评。  相似文献   

7.
罗马俱乐部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多人来说,“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这个词并不陌生。人们提到它时,往往会联想到那本1972年出版的专著——《增长的极限》,这本书被誉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在各国学术界、当政者和公众中引起激烈争论,而它正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丹尼斯·麦多斯(Dennis Meadows)领导的十七人小组在从事研究关于人类所面临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六十年代末,由意大利学者佩切伊发起,以研究世界资源、人口、工业、科技等重大问题为职志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篇题名为《增长的极限》的科研报告,认定战后各国盲目追求发展,按目前的速度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活质量的讨论同当前列增长的批评以及对不包含在消费生活水平单维指数内的满足需求的富裕价值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增长的批评建立在三种迥异而又互有联系的理论模式之上,第一种模式主张限制增长力和增长范围。这种批评通过罗马俱乐部的研究而盛行于全世界,其认识基础很简单,即经济和人口指数的增长必  相似文献   

10.
发展伦理不仅是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和一种新的伦理形态,它更应该成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人应该按照发展伦理的规范进行伦理性的、价值性的、自主自觉性的生存,最终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新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动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勇气;全面依法治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规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慧;全面从严治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担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增添新内涵,开辟了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激进的社会批判家,他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融人到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他批判统治者运用技术理性控制人的发展,使人的生存异化,也分析并批判了由此产生的诸多社会悖论问题。他反对单向度技术范式对人的统治,强调运用“新技术”来促进人的爱欲解放。  相似文献   

13.
人类基因图谱破译的价值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文明重心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转向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改造人自身上来 ,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更刺激了这一进程 ,基因研究与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生命价值重新定位、生存质量提高、价值秩序重组 ,而在传统的价值系统全面瓦解之际 ,以人文理性驾驭科技力量为主题的新价值观正在生成。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完整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实现途径、社会主义的新本质论,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及其发展规律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中共“以人为本”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阐释。和谐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必须努力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着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 ,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个社会转型期 ,随着人的主体地位问题日益突出 ,于是关于人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从我国社会生活目前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有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人的道德、人道主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理想、人的现代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关于人的现实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作出理论上的阐释和回答。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本,也是18世纪中叶产后作家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廖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二者辩证统一,互相促进。当前,我们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新的时代特性,结合这些新的内涵努力探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路径,对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全面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