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为读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人读天读地,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只有不去读的,没有没啥读的;只有读不完的,没有能读尽的;只有读之有悟的,绝少读之无益的。  相似文献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我远航的帆。 人要读书,要读一辈子的书。读古人,读现代人,读英雄,读小人,读世界,读自己,读牛的欢乐,渎死的安逸。在书中寻找自己的天空,在书中找寻自己的闪光点和古人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短文项目的是为了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应试人在朗读中要熟悉评分标准,掌握应试技巧,注意克服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避免漏读、增读、换读、颠倒读,减少语调偏误,避免停连不当,增强朗读流畅度,同时还要避免口误失分。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首推“读”王晋铭跟学生谈起学语文,他们总说难,最难的是妙法难觅。其实,许多古今名人、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指点,这就是“读”。读,包括默读、轻声吟读、朗读、甚至背读,还有速度快慢、精读览之分等等。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传统教法、学法。古住今来,多少人...  相似文献   

5.
记者:您能和国内的读者谈谈,美国MBA(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状况吗?敬辉:我本人并不是读工商管理的,但我有一些商业的学习背景和工作经验,也曾经考虑过申请读MBA学位。我的很多观点都是来自我和周围美国MBA的朋友的谈话和从教育的角度对MBA的一些个人看法。在依利诺州读书时,我当年的室友就是个读MBA的中国人,他现在在加拿大读工商管理的博士,我们谈过很多MBA教育的问题。 记者:21世纪杂志之所以策划这个话题,是因为国内申请读美国MBA 工商管理硕士的人越来越多,MBA是出国留学生的首选专业之一。申请读国内高校的商学…  相似文献   

6.
金建陵 《金陵瞭望》2005,(23):54-54
本文提及的两对主人公与南京有着紧密联系,读他们的“事”就是读他们的“人”。但愿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他们当年的革命奋斗和生活激情。  相似文献   

7.
唐宋元 《社区》2008,(23):4-5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几乎融为一体。而读先于著,大致可以从他读书的过程看出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著作则是其丰硕的结果。对于巴金来说,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读书成就了巴金。  相似文献   

8.
毛周林 《社区》2010,(23):8-8
年近而立,许多事情渐渐明白。比如读书,一个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作品往往跟他的生活阅历、志趣爱好、文化基础密切相关。然而无论一个人喜欢读何种作品。也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书.目的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想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或者陶冶情操.在心灵上得到愉悦,亦可能是为了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EMBA是个啥?     
MBA往往会成为EMBA的下属员工,要确保不被MBA下属给”忽悠“了。凡是知道我读商学院的EMBA的人,都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读EMBA好不好?值不值?”从我2007年入学到现在即将毕业,提出疑问者绝对不下百位,而我所给予的答案也始终模棱两可:看怎么说了。但如今,回首两年的校园时光,了然于心:EMBA,关键不是读还是不读,而是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10.
时尚·图书     
《社区》2002,(24)
时代在不断前进。人就要与时俱进。这是不言而喻的。读不读时尚?我的意见是:先读经典、精品;这是一句话。当然要读该读的时尚。这是第二句话。——第三句话可以不说了,那便是,有时间读了没啥害处。用经典格言来说便是:开卷有益。 (摘自《中国图书评论》)  相似文献   

11.
李敬泽 《社区》2014,(20):13-13
我喜欢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书:它告诉我的是我所不知的而不是我所已知的。还有那些孤独的书:必须孤独地读,孤独地领会和思考;读这样的书时.我不会想象我正与千万人一起读它。那太热闹.而读书的主要乐趣,我认为就是安静。  相似文献   

12.
周丽 《社区》2011,(20):34-36
在私塾课堂里.这是最常见的情彤。《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多家私塾发现,有些课堂会有老师带读,整个教室内的进度都一样:有些课堂则是各人读各自的,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进度安排学习内容:外文作品则是跟着外放的MP3读。年纪更小的孩子,甚至可以在教室内随便走动玩耍。  相似文献   

13.
古代日本人在阅读古汉语文献时基本采取训读方式。时至今日,现代日本人已经难以继续古人的训读方式,因此采用了现代翻译。本文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中出现的相关例句为依据,从比较语言学的视角考察并分析多重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的“于”字的现代日译状况,以期从中探索出日本人对古汉语“于”字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4.
偷偷读书     
于艾香 《社区》2012,(23):5-5
每个人的读书都与自己的独特经历有关。我读书就有令我自己都不解的特殊情结。我喜欢偷着读书。越是偷着读,我的兴趣越高。何谓偷着读?简言之,背着人读。不让人知道,悄悄地读,装作是没有读书地偷着读。这个偷字.真是涵盖了我读书的全部心态。为什么要偷着读呢?追溯起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论《马氏文通》之“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诞生的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中有一个独特的语法单位“读”,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它是一种主谓结构的词组。这种观点见于多种语法论著,并已写进几部“汉语语法学史”书中。但我们细读(马氏文通)之后,则觉得它并非就是一种“词组”.而且也不一定是“主谓结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读”所在之位置《马氏文通》中,“读”所在之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这就是:读在句的外面而与句子行;读在句的内部作句的一个成分;读在一个复杂的读中作一个成分。下面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句外读”、“句中读”和“读…  相似文献   

16.
品味苦难     
唯经历苦难,才称得上是完整的人生。这是哪能贤哲的名言已记不清了。早几年读张贤亮的《绿化树》,最近读《梵高传》,让人震撼心灵的,都是苫难,以及对苦难的抗争。苦难是把刀了,能把人的坯了雕刻得趋于人的完美,更接近于人的奉质。苦难是山痛苫、磨难、艰辛等等煎熬的。它来自于物质,更来自于精神。我们常常品味到的甜,就是苦的回报。  相似文献   

17.
大度读人     
《北方人》2007,(4)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批评当时的学生“吟诵功夫太少”.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读.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是.让人不得不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读的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09,(7):48-4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自费出国留学作为完善自己学习经历的一种选择。来自教育部的数据称,自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2008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接近18万人。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关于中日韩美四国青年人的研究报告中说,中国52%的父母希望孩子至少读本科,33%希望至少读硕士。这种期望下,依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当一部分学生最终会考虑和选择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中的“顿”和“读”一向为人误解为含义不清、内容混乱的两个术语。本文通过对《句读卷》中“顿”“读”例句的分析,发现“顿”“读”有作为“诵读单位”和“语法单位”的两个含义。从语法作用来说,“顿”和“读”是互补的同一级语法单位,从而揭示了《马氏文通》由字─—“顿”和“读”─—句构成的三级语法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