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陈清云  严明 《船山学刊》2012,(2):169-173
赵翼的五首自题画像诗均作于晚年,这些诗可以看作赵翼的自传与自我评价。透视这些自题画像诗,可以发现,赵翼先后以才子好名形象、魁星形象、立言不朽形象示人。这些形象反映了赵翼人生规划与追求目标的调整与实现过程,他的这种明确追求有典范的意义,在乾隆时代也形成了一种风尚。  相似文献   

2.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主要诗学论著,开阔的历史视野使得赵翼能站在时代的浪尖阐释诗歌的发展观,认为诗歌表现性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在评论历代诗人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3.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主要诗学论著,开阔的历史视野使得赵翼能站在时代的浪尖阐释诗歌的发展观,认为诗歌表现性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在评论历代诗人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4.
赵翼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诗人。正是由于此,世上对其的关注往往只是其史学及诗文内容。事实上,作为一名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拥有在中西文化交流地生活经历,又是比较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赵翼在其诗文里也表露了他对西方文明的关注,体现了他是一位深具广阔的胸襟、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初具世界意识的儒家知识分子;同时更是透露出中外交流中的一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宦辙经年到,邮签万里修。地当中国尽,官改土司流。这是赵翼在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1767——1770)出守广西镇安府(府治天保,即今德保县)时所写《镇安土风诗》的开头几句。诗中洋溢着他对“乾隆盛世”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的自豪感和自己要“勉修循吏绩,抚字辑遐○”的积极进取精神。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人,是清代中叶的诗人兼史学家。他在诗坛上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被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瓯北诗集》和《瓯北诗话》行世。他论诗特别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的观点,反对“荣古虐今”的社会偏见。他又擅长历史考证之学,所著《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和《皇朝武功纪盛》等,均为时人所推崇。赵翼不仅有诗、史之才,还有  相似文献   

6.
关于辽代契丹族官制中实行世选制的问题,早在清代乾嘉时期就已被著名的史学家赵翼所发现,他在他的代表作《廿二史札记》(卷廿七)中列有“辽官世选之例”条,明确提出“辽初功臣无世袭,而有世选之例”,并举出《辽史》中的实例加以证明。在赵翼研究的基础上,陈述先生...  相似文献   

7.
宋元以后,关羽被反动阶级捧为“武圣人”,成了维持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的守护神。过去有一副《关帝联》称:“五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关羽这尊政治偶象有很大影响,可算是仅次于“文圣人”孔老二的反动人物。林彪反党集团也极口称赞关羽,陈伯达颂扬他是个“人材”,林彪则一再要他的死党效法关羽式的“忠义”。可见直到现在,这个“武圣人”还在被阶级敌人当作搞复辟倒退活动的破烂武器,他的流毒还没有被彻底肃清。  相似文献   

8.
赵翼是清朝著名的史学家,他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放在通史的考证与研究上,创造了“亦考亦评”的史学新体裁,留下了一部部宏篇巨著,为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赵翼治史横贯古今,他在《廿二史记》和《陔馀丛考》等书中,对宋金关系史也作出一些论述。这些...  相似文献   

9.
赵翼(1727——1814年)字云松,一字耘松,号瓯北,学者称瓯北先生,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殿试第三,授翰林院编修。后出知广西镇安府;适清廷用兵缅甸,赵氏又赴军赞画军事;终擢贵西兵备道,而以广州谳狱旧案降级,遂乞养不复出。晚年主讲安定书院。他既是诗人,又是史学家。在韩、嘉诗坛上,赵翼与袁子才、蒋心余齐名,号称三大家。钱大昕曾高度赞许赵氏:“夫惟有绝人之才,有过人之趣,有兼人之学,乃能奄有古人之长,而不袭古人之貌;然后可以卓然自成为一家。今于耘松先生见之矣。耘松天才超特,于书无所不窥,而尤好吟咏……有才子之目。”(《瓯北集序》)此评基本符合实际。赵氏  相似文献   

10.
张涛 《河北学刊》2003,23(3):131-135
赵翼在清代乾嘉诗坛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其独特性之一表现在其身份的二重性———诗人与史家合璧 ,赵翼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其史学思维与方法的影响 ,在诗歌内容与风格等方面皆有创新 ;其独特性之二表现在赵翼诗歌理论的创新主张上 ,把史学思维与方法作为其诗歌创新实践的运营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鹗以与程伟元合作补订《红楼梦》后四十回而闻名,其诗词反倒湮灭而不彰,历来很少有人论及。其实在乾嘉诗坛上,他虽不能跻于袁枚、赵翼、蒋士铨和沈德潜之列,但与同时知名的郑燮、张问陶,黄景仁相去不远。故不论为研究《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艺术,为弄清乾嘉诗风的全貌,抑为了解高鹗其人,都不宜无视他的诗词。  相似文献   

12.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接二联三的叫嚷什么“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字不多,话不长,可是他的野心却不小。  相似文献   

13.
刘统勋、刘墉、刘之是清朝康雍乾嘉时期的名臣 ,赵翼是当时的著名学者。赵翼与刘家三代人之间的亲密交游 ,除表现在刘统勋慧眼识珠、擢拔俊才 ,赵翼不忘旧情、知恩图报的亲情和友谊之外 ,还主要反映在赵翼与刘墉之间于诗赋、书法等方面的切磋、交流上。稽考刘、赵交游 ,对深化清代前中期的文化史研究 ,颇多裨益  相似文献   

14.
林彪在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上搞修正主义,决定了他在组织上搞分裂、结党营私,在策略上耍两面派、搞阴谋诡计。林彪挖空心思地效法孔孟之道,研究了一套进行反革命阴谋活动的权术,施展其“当面做人,背后做鬼”的反革命伎俩。在当前深入批林批孔运动中,认真剖析林彪和孔子一脉相承的思  相似文献   

15.
赵翼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史学 ,自孔子确立“为尊者讳”的原则以来 ,历代官修“正史”皆以顺逆善恶的价值判断来决定对历史事实的取舍从违。而清代史学家赵翼则有感于“乃知青史上 ,大半亦属诬”的状况 ,在《廿二史札记》中对孔子开启的“掩护之法”作了批判 ,全面系统地揭露了历代“正史”作伪的事实 ;他所使用的辨伪方法 ,与近代科学方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文章还对赵翼寓于其史学考据中的进步思想作了论述 ,认为赵翼是乾嘉年间一位具有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并且初具世界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进步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试论陆游“写梦诗”的思想价值与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擅长写梦,是陆游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清人赵翼《巨北诗话》谓其“记梦诗,核记全集,共九十九首”,超过其存诗总量的百分之一。至于那些不是以“梦”为题、不是通篇记梦、但篇中写到“梦”的诗词就更多了。诚然,在陆游的“写梦诗”(词)中,确有一些无聊、平庸之作,但更多的篇章闪烁着夺目的思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赵翼(巨北诗话)云:“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我of认为,赵翼仅仅从作品及其题目的关系上去探求陆游“写梦诗”的成因是不中肯的。陆游的“写梦诗”,…  相似文献   

17.
清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赵翼在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中,从历史上的封建皇权角度出发,指出宦官、外戚、权臣等是威胁皇权、引起重大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而皇帝的个人素质则是保证皇权能否稳定的关键。赵翼主张君主集权,但对不受约束的皇权深怀警惕,故又提出了规范、限制皇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和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派一样,尊孔反法,攻击秦始皇,把孔孟之道作为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思想武器。林彪  相似文献   

19.
清代学者颇重《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而近人称这四部"正史"为"前四史"。赵翼、王鸣盛对"前四史"的评论,对今人认识"前四史"多有裨益。赵翼对"前四史"批评的总的特点是重史事原委以及对史事的评价。王鸣盛则侧重于品评史书编纂及其得失。在对"前四史"的批评上,二人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赵翼举重舍轻,故简要而多解说。相比之下,王鸣盛则轻重并举,故繁冗而多训故。王鸣盛和赵翼都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评论"前四史",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1974,(1)
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一个大规模的批林批孔运动,正在全国蓬蓬勃勃地兴起。当前,许多地方的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首先集中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效果较好。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克己复礼”。他把孔老二复辟奴隶制的这面破旗,视为至宝,称为万事中的大事。在九大以后,从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九日到一九七○年元旦,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林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