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契丹文学主要是指契丹贵族的文学、由宋入辽文人文学以及契丹民间文学这三个构成部分。契丹文化是孕育契丹文学的母体,契丹文学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有的游牧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契丹民族崇武尚勇、粗犷豪放,该民族风格特征是由本民族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地理、人文、生活习性、居住特点所决定的。这一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契丹文学,此外,契丹文学作为契丹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旅游方面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它源于宇文鲜卑,曾建立了强大的辽国,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金灭辽之后,契丹逐渐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到现今为止已很难找到契丹人的种种生活习俗。本文从契丹的族源入手,通过对契丹人的社会组织、社会生产、婚姻形式、家庭形态四个方面的论述,让人们对契丹人建国以前的生活形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契丹人因其游牧生活的特性和所处的自然环境使其食物结构中野生资源占有相当的比重。契丹人食用的野生资源有野生动物,如禽鸟、走兽、鱼类;野生植物,如莲藕、野葱及韭菜等,还有诸多野生山果。这种独特的食物结构造就了契丹人的独特体质和民族性格,同时对辽代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契丹文化是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契丹文化包括本源文化、主源文化和他源文化,以本源文化为主,同时吸收了主源、他源文化而最终形成。主源文化与他源文化对契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契丹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历史发展中深刻影响到周边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辽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学术界对于辽朝建立者契丹民族的研究甚多,如契丹族源、婚姻习俗、政治制度等都有论述。然而对于辽亡以后的契丹民族的去向问题研究相当薄弱。为此本文主从:一、内蒙东北及东北三省等地区的契丹人;二、华中地区的契丹人;三、长江以南地区的契丹人;四、随蒙古军东征高丽地区的契丹人等四个方面大致概括了蒙元时期的契丹民族的去向。  相似文献   

6.
契丹佩饰,为契丹衣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带饰、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四个方面的内容。契丹带饰,从材质上分,有金属带、革带、丝带三种,从款式上分,有传统的蹀躞带和汉式腰带两种。契丹头饰、项饰和手臂之饰,保留着浓厚的北方民族文化传统韵味,通过对契丹佩饰的考察,可以更加深刻而具体地理解到契丹文化的传统特色。  相似文献   

7.
契丹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从其建立的辽朝到金元时期 ,几百年间 ,形成的汉契一体的大中华观念非常可贵。在金元时代 ,这种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更为突出 ,对蒙古统一全国及元朝的发展都曾产生积极影响。研究金元时期契丹人的民族心态 ,将有助于对这个民族的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8.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她曾建立了辽王朝。辽朝建立以前的契丹历史,史书记载或阙或略。由于史料不足,以至契丹族的创名,古籍中异说并存,成为辽史研究的纷歧问题。笔者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字学领域,运用现代词典学理论,由字典辞书作者的时代推阐其所收单个字词指称对象的客观世界,发掘新的文献资料,为契丹创名再作考辨。  相似文献   

9.
衣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自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时代特性和阶级特性。契丹衣饰在民族特性方面的集中体现,就是所谓的“胡服”。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契丹的衣饰款式总是与时俱迁,多有变化。大体说来,建辽之前的衣饰之制,多遵实用,所用材质,多由皮毛。建辽以后,契丹衣饰纳入了礼制轨迹,所用材质,皮毛以外,又多用布帛。本文拟自宏观的角度上,对契丹衣饰的源流演变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契丹文文学在辽代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长城以北大草原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契丹人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民族精神,也孕育了契丹人质朴刚健、真率自然的文学艺术。而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契丹文文学在内的有辽一代文学,则给相激相融、互动互补的中华文化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历史格局注入了新的因子与新的活力,为辽、宋、金、元时期文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走势强劲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就契丹民族在文化上的民族性、地域性、同化性和多元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契丹民族为了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创造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由于地域上的特殊地理位置,造就它服饰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彝族文化研究虽已成就斐然,但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还是十分薄弱而近乎空白的新课题。现通过彝族文化的审美研究,挖掘、整合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审美资源以充实现有的美学研究内涵;进而探索各少数民族审美研究的新路向,为建构少数民族美学作准备;同时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彝族文化的研究向深广发展。  相似文献   

13.
虽然1928年台共纲领中出现了台湾汉人已经形成“台湾民族”的提法,但是这一说法不能成立。因为大陆汉人在移居台湾的时候,他们将原有的语言、生产方式、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带到了台湾,并世代相传;大陆移民不仅去台的时候是汉族,而且在台湾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也同样是汉族,从来就没有变异成为所谓的“台湾民族”。实际上,1928年台共纲领中的“台湾民族论”是日共照搬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纳顿”面具舞及其在土族娱乐中的现实意义 ,蕴含的多元文化因子等三个方面 ,对民和土族“纳顿”面具艺术的内涵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黎族原始宗教信仰作为黎族人民精神家园的象征,在黎族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成为研究黎族必须着力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黎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内容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崇拜;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原始性、习俗性和坚定的虔诚性;其形成原因有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化对黎族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女童与双语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女童作为教育主体,同时兼有少数民族教育和女性教育的双重特征,是我国教育中处境最为不利的一个教育群体.本文主要分析了少数民族女童双语教育的特殊意义以及阻碍其发展的教育内外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女童双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事业的开创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古典诗人。毛泽东诗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前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后者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感。民族性与时代性是他诗词创作艺术的纵横两个维度,且二者互为表里,贯穿于他诗词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民族是个奇特的民族,他们一方面兼容并包,善于学习,另一方面又固守传统、冥顽不灵;既有谦恭有理的一面又有倨傲蛮横的时候;同时还有举世闻名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些复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民族性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现、价值观和社会思想.并且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神道教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而进行探讨,提出了"神道教是日本民族性的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女性就学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归功于政府的民族政策;一方面归功于实际的教育运作。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少数民族女性中的文盲和半文盲率、辍学率还比较高。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建国后才起步,但少数民族女性在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中所占比例相当大。西部的开发为少数民族女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的宗教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裕固族地区存在着与宗教有关的各种民俗事象 ,可划分为凸显性宗教民俗和非显性宗教民俗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一些由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 ,后者则是体现在裕固族人生礼仪过程中的、受到宗教影响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