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一原则是以按劳分配规律为基础的.但对于目前所实行的按劳分配是否完全符合按劳分配规律,又如何建立合乎按劳分配规律的工资制度,木文就此作些探索.一、按劳分配实践与按劳分配理论的差距从理论上讲,我们所实行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是按劳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但实践与理论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实行的是职务工资制、等级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职务工资制,虽然它可以使一个人的工资报酬与他所任的职务、所肩负的职责挂起钩来,但它却不能保证每个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都有工作能力,都奋力工作,使各个有领导职务的人为国家为人民所做的贡献与他们所领取的报酬相一致.实行的结果往往是:只要某  相似文献   

2.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新鲜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并不存在着按劳分配。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银行家是在平均利润率的条件下,按资本量获得收入的,这就是“按资分配”。劳动群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只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和巴黎公社工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规律,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认真贯彻以劳动为尺度的原则来分配个人消费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影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这方面,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分歧了。但是,在按劳分配原则同巴黎公社工资原则的问题上,则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巴黎公社工资原则就是否认工资差别;也有的同志认为,巴黎公社工资原则是与按劳分配并行的两个分配原则,各在特定的领域中实行。本文打算对这些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分配领域内实行的按劳分配原则,是我们党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这一原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它是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客观的经济规律,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的反映,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实行这一原则,能使劳动者把发展生产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从而积极劳动,增产节约,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建立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实行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们不但应当了解: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作为“同一的尺度”来分配消费品的一种原则,这种分配原则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应当了解: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应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分配形式,并以这些不同形式来实现它的一般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同一些范畴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有不同的地位。”这就是说,需要把按劳分配的一般性质和它的具体形式结合起来研究,否则就难以全面地理解这个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原则也适用于脑力劳动者。但是,对脑力劳动者实行“按劳分配”,首先要弄清脑力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这个基础理论问题,即脑力劳动者是否创造价值?怎么看待脑力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脑力劳动者是否创造价值?这个问题本来是不应该有疑义的。然而很遗憾,在我们这里过去确实是成为问题的。不是有许多同志在十年内乱中听信了林彪、“四人帮”一伙的话,真的以为知识分子是体力劳动者养活的,所以动不动就说知识分子没有良心吗?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制度 ,有两个主体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的 :一是公有制为主体 ,一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 ,按劳分配量在分配总量中占优势 ,应该是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分配内容因此而一目了然。然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那么,包干到户中的分配原则是不是按劳分配,这关系到包干到户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问题。因此,搞清这个问题十分必要,本文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运福同志说:“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生产力的状况,以及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等方面出发,去说明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群众也可以理解和接受。”我认为“道德和精神”的因素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客观根据。如果把“道德和精神”的因素作为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前提条件,就必然得出按劳分配不仅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结构所决定,而且是由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所决定的结论。这与马克思所阐明的关于分配的一般原理是不相容的,用来指导实践必然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但它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和计量尺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行按劳分配 ,既不能把单一的社会平均劳动作为计量尺度 ,也不能把单一的社会必要劳动作为计量尺度 ,而只能实行社会平均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相结合的复合的计量尺度。只有实行复合的计量尺度 ,才能使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主动创造性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书刊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提法:“‘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式”。并且强调“按劳分配以各尽所能为前提”。这种提法值得商榷。大家知道,“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个公  相似文献   

13.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认真坚持和正确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宏伟战略目标的圆满实现。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指的是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原则,个人消费资料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要首先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上述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出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依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实行分配模式转换.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在运行上要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而且在分配上要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则必然要改革按劳分配体制,即按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的实现条件和实现形式都是不同的。本文试图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条件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一个前提条件,按劳分配原则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质就是劳动者的所得与他付出的劳动量相对等,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坚持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要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马克思曾指出,在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就必须把握按劳分配理论的本质和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分配的公正原则;按需分配决非公正原则,而或者是不公正原则,或者是人道原则:它是以爱为基础的社会的人道原则,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的不公正原则.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广大社会成员间的基本联系仍然是利益而不是爱,并且每个人的需要绝不可能完全满足.这样一来,按需分配如果实行于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不公正的、不道德的、恶的分配原则.因此,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但是公正的分配原则,而且是唯一道德的、善的、应该的分配原则,因而也就是一切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的最高级最美好最理想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张江姚“四人帮”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旗号,恣意篡改、歪曲革命导师关于按劳分配的论述,别有用心的把按劳分配上存在的差别,说成是阶级剥削;还别有用心的把按劳分配同资产阶级法权混为一谈,从而炮制了按劳分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重要基础的谬论。为他们篡党夺权提供所谓经济上的“论据”。对他们散布的种种谬论必须进行一一批判。“四人帮”叫嚷: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产生党内资产阶级?从经济上说,是由于存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分配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很高,个人消费的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不能实行其他原则,因而按劳分配也就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列宁说的那样:“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可见要坚持社会主义就不能不实行按劳分配。正因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又同每个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建国三十年来,在历次的政治路线的斗争中,它往往成为经济理论战线斗争的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应不应当贯彻按劳分配和如何贯彻按劳分配的问题,不仅为理论界所重视,而且为广大的实际工作者和工农兵群众所注意。这大概是按劳分配理论问题的讨论所持续时间最长、反复最大、参加人数最广、发表文章最多的原因所在。下面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一下三十年来按劳分配理论问题的讨论情况,同时也简要地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二大文献指出,要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当前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疑惑之处在于:按劳分配与精神文明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需要认真探讨的理论问题。 一、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素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马克思说:“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一种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因为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因为参与生产的一定形式决定着分配的特定形式,即参与分配时所采取的特定形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力也不是商品,但与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相比,又不够完善,生产力仍不够高,劳动产品也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也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唯一合理的就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