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 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将产生力扛九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东西部城市经济的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西部城市与东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的联动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应加强各区域城市间的合作,以城市这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发展,辐射和带动各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富带后富的指导思想、先沿海后内陆的战略布置以及“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它是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依据中国国情而设计的 ,该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邓小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在邓小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论述中,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交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不仅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在时间上的延续,而且不断提出和实施的一系列开发西部及缩小地区差距的决策,更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全面继承。在此基础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必须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用新的思路指导西部大开发,用新的政策措施、保障机制推进西部大开发,这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从本质上说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两个战略”的具体措施;是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有效措施;是民族团结的需要。西部开发可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借鉴东部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和依据的基础上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全国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 ,强调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西部地区优先发展 ,加速西部地区市场培育 ,促进西部 (包括中部地区 )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依次递进的三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跟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世界潮流,跟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进程,中国目前应当抓紧开发海域,整合为新板块,并与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起纳入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海洋经济开发专项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有鉴于此,必须对整合海域为新板块纳入国家区域开发总体战略进行定位论证。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从毛泽东关于沿海与内地关系的思想,到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与共同富裕的理论,江泽民关于我国东西部关系的战略思考,反映出我国三代领导人对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都给予极大关注。这些理论和思想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这一思想的实质是通过非均衡战略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西部大开发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与辐射作用,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长期增长,有利于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利于实现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国务院为贯彻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 ,总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 ,经济要起飞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教育必须先行 ,必须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高点。东部与西部存在着经济上的差异 ,也存在着教育上的差异。东西部在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今天 ,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对西部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 ,要“跨越” ,就不能因循过去的模式 ,而是要立足西部社会现实 ,探索西部教育改革 ,实施科教兴西…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次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为我国从面向太平洋的东部沿海开放转向通过西部沿边陆路面向印度洋的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由此提出四川-西藏与南亚国家次区域合作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4.
论"天歌现象"及其典型意义王代敬面对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经济差距的扩大,如何发展西部经济?既不能等着东部经济发展了,才来发展西部经济;也不能指望东部经济发展,"施舍"或"救济"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西部人民的艰苦奋斗。如何缩小东西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在我国可分为东中西大区、省际之间、省内三个层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一、西部大开发--具有全局意义的伟大战略 在东部发展取得历史性跨越以后,中央果断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非均衡化"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西部大开发是"非均衡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和运用;依据西部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重"非均衡化"发展战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从西部大开发的实践反思民族地区财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投资,投资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东部开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和特殊政策环境下形成的市场化投资机制.西部大开发的实践表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效应并不显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财政投资和税收优惠并没有催生市场化的投资格局.民族地区大多处于西部偏远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范围内又属于劣势区域,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创新财税政策,充分利用市场与非市场因素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向民族地区,防止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双重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次西部大开发不同于前两次西部大开发和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大发展 ,由此决定西部大开发要有新思路、新观念。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妥善处理好一系列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恢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内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基础的协调发展;积极备战,以"三线建设"为代表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非正常协调发展;抓机遇、抢时间、争效率,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统筹全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西互动,点线面互动动态协调发展四个时期。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并且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下,我国地区经济空前活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显著。我国加入WTO后,东部和中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