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嵌入在冗长的平台服务合同中的免责条款难以引起用户足够的注意。采取免责条款的方式分散、降低和固化自己的法律责任风险,不仅是平台作为市场主体的本能驱使,亦是平台治理创新的需要。司法对免责条款效力的审查保持了足够的谦抑性,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平台自治。但司法实践也表明,由于平台角色和功能的变迁,仅仅依靠民事法律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应当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上兼顾效率。除民商事法律规范外,竞争法可转介为免责条款效力的审查依据,可将消费性免责条款与商业性免责条款以及实体性责任免责条款与程序性责任免责条款进行分类规制,细化提示义务审查标准并借鉴“黑名单”“灰名单”制度。  相似文献   

2.
保险人免责条款明确说明义务立法目标存在偏差,无法达成低成本、高效率以及保护投保人的目的;与保险运营的实践存在矛盾,不符合保险商品的实质要求;与《合同法》中有关免责条款的规定存在差异,不同于《合同法》中有关免责条款无效的规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保险实践中已经存在犹豫期制度、上海等地率先实行的保险合同示范文本制度以及被诸多国家采纳的合理期待原则均提供了更优的解决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效力的程序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效力一直是保险法理论和实务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我国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效力规定作了一些改进,但保险商事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立法修改的不尽完善及成文法的局限决定了这一问题的解决仍存在很多困难.廓清程序规范角度上的免责条款生效的前提、关键和保障以及合同订入、保险人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判断标准等方面的程序规范方法,是有效解决保险合同免责条款效力理论和实务争议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存在漏洞,企业通过劳动合同约定保密条款和竞业禁止条款的方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可起到预防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对商业秘密的约定和保护问题,并对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法定必备条款作为劳资双方权利义务的"宣言书",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关于劳动合同法定必备条款的规定,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将劳动合同缔约双方的基本信息归入法定必备条款,是对法定必备条款性质的误读;另外,现行劳动立法也未对法定必备条款缺失时的法律效力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实务中无法有效地保护劳方的正当利益。本文认为,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的根本特征,任何社会中"强资本、弱劳力"的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国的集体谈判制度尚不完善,劳动者异议权也并未明确,劳动者无论从身份地位和经济能力方面,均无法与用人单位相抗衡。为此,当劳动合同缺失法定必备条款时,应当坚持倾斜性原则、平衡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的统一,让和谐劳资关系不再是一句口头空话。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既是一种违约责任的形式,又是一种独特的担保方式,对劳动合同的履行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以及国内各地区有关违约金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合同中劳动者适用违约金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违约金的法律性质,违约金条款的适用范围,违约金条款的数额限定等问题,进而加强立法和提出实践操作中对违约金进行规制的要求和建议,从而完善劳动法中的违约金制度,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袁林  曾青 《天府新论》1996,(3):62-63
论对合同免责条款的限制袁林,曾青一、限制免出条款的必要性。免大条款是免除合同一方当事人大任的条款。合同免大条款作为合同的一部分,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合同是一种合意,意思自治是合同的基本原则。承认这一原则,就必然承认当事人协商处置相互责任的...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在企业内部规章、劳动关系稳定性之规定、用人单位收取押金、劳动合同解除中的工会监督权、劳务派遣的规制、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等六个方面存在理想化规定问题,对这些问题涉及的条款应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对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商品房预售资格和条件的法律认定、认购书的法律性质、商品房预售广告的法律约束力、签订商品房合同中的免责条款等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劳动合同的可执行特征和在可执行要求下,劳动合同条款须具备可检验性,这要求明确期限和工资,同时劳动强度与劳动范围却是模糊的.进一步阐释劳动合同中劳动强度与劳动范围的模糊性的原因以及在劳动合同中劳动强度与劳动范围的模糊性情况下,相关制度安排怎样抑制雇佣双方机会主义行为,雇佣双方退出权的不对称是有效抑制雇佣双方机会主义行为的安排.  相似文献   

11.
喜马拉雅条款是规定利益第三人的条款,国际多式联运合同或提单中往往订入该条款。但在实践中,因第三人法律地位不确定而发生纠纷。为厘清国际多式联运第三人法律地位,该文运用利益第三人合同理论,结合分析第三人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作用,指出托运人或发货人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约定第三人可以援引抗辩和免责条款的理由,是基于第三人为多式联运经营人履行债的义务,它具有合同相对方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刘斌 《中州学刊》2015,(3):54-59
大数据技术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降低信息处理成本的同时,也使信息安全面临严峻形势。我国缺乏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金融信息保护的规范依据不足。实践中金融机构往往通过格式条款进行免责,相关行政监管措施缺失,金融信息受害人举证困难。金融信息是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对象,立法上可以从合同法路径和侵权法路径对其加强保护,并将其保护范围作为一个框架性概念,保持开放性。为了加强金融信息保护,我国应当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与金融信息保护法规相辅相成的法律体系,明确将金融机构和相关组织纳入义务主体的范围,规定金融信息保护义务的内容,设置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严格限制格式条款的免责效力,强化金融信息保护监管。  相似文献   

13.
特殊医疗契约人身伤害免责条款的效力应例外有效,但应仅限于轻过失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质公正,符合良法标准,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患者个人可能的损失,可用保险制度来补救。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劳动合同法强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条款应是劳动者一方渴盼的,但1/3以上的中小企业劳动者员工却不愿意签劳动合同。通过从微观数据入手对中小企业劳动者个体不愿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和定量分析,发现劳动者个体是否变换工作的经历、就业形式、企业工会、工作变动、企业规模等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督促双方依法签订合同、解决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强化工会作用和运用信息化手段监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晋 《南方论刊》2014,(11):36-37
《劳动合同法》实施6年来取得了积极效果,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大幅提高,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明显减少,劳动合同内容逐渐规范,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仍然困难重重,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集体合同流于形式,劳动监察不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应该完善无固定期限合同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增加违反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责任条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保险合同因保险人和投保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并以双方的相互诚信为基础。投保人对保险条款的理解主要依赖保险人提供的说明。目前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引发了多种保险合同纠纷。其问题主要存在于保险人订约说明时间和说明内容方面。应确立“投保人冷静观察期”制度,区分“法定免责”与“自定免责”条款以及有限制地适用“疑义利益解释规则”,以完善我国保险人订约说明义务制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全国各地劳动执法部门的专项调查,常见的违法无效劳动合同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 口头约定型 在多数个体私营企业和个别集体企业中,普遍存在不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现象,只是简单地口头约定报酬多少、工种工时和责权义务。 一边倒型 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与劳动者协商合同有关条款,而是片面地从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合同法,不可抗力是一种法定免责事由,因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而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又,意思自治是合同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当事人能否在合同中约定不可抗力条款,自行确定其范围等具体事项呢?当事人又能否在合同中排除不可抗力条款呢?合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笔者将联系学理、实践以及国际公约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惩罚与保护的平衡点——刑事赔偿国家免责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 ,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并非总是和谐一致 ,而是往往处于冲突之中 ,这一冲突在刑事司法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刑事赔偿国家免责的理论与实践为解决这一冲突模式 ,特别是在中国现实司法语境中合理界定二者之间的边界 ,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认识进路。在法治社会中 ,刑事赔偿国家免责条款所界定的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平衡点 ,绝不是中间点 ,而应当向保护公民权利倾斜 ,即在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发生冲突的情形下 ,应该优先保护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20.
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权。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就劳动条件、工资报酬、劳动期限等条款达成一致,签订劳动合同。 获取劳动报酬权。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当得到的回报。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