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意义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荒漠化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贫困,而且也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于土地荒漠化的产生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剖析,对于防治土地荒漠化的紧迫性和重大历史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之一。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是典型的荒漠化国家,两国94%以上的国土面积是荒漠和半荒漠土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两国如何应对荒漠化问题,变荒漠为可利用土地,解决人地矛盾,是两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突"问题、非法宗教活动、跨国毒品犯罪、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是近年来新疆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威胁("东突"分裂势力同时也是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这些威胁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呈现出民族性、宗教性、跨国性、交织性和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情注恩格贝———为中日治沙先驱者树碑文·图/巴义尔情注恩格贝———为中日治沙先驱者树碑民族大视野1994年,联合国通过了《防止荒漠化公约》。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地球上1/3的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植树节,治...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高寒干旱,空气稀薄,气候特征使高原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敏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后,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青藏高原虽然土地辽阔,但高寒、干旱、缺氧,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态链[1]极易受人类干扰,产生崩溃性失衡.这一巨大区域中少量人口的经济活动对中国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范围远远超出高原本身的范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扩散至整个黄河和长江流域,进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事实上已经远远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的范围,直接关系到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态利益,这一特性决定青藏高原的开发必须树立大生态观.  相似文献   

6.
乌江下游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那里流淌着一条古老的郁江河,她就是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自治县位于武陵山与大娄山的交汇部处有丰富的盐、丹资源,气候温和,地沃物丰,为人类生存繁衍的理想之域。新石器时期,乌、郁两江沿岸就有人类活动。原始社会末期,诸多民族先民纷纷向这里聚集,共同开发这片沃土,创造了古代文明史。这些苗、土家等民族的先人,煮盐、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赴西藏作调研西藏是我国的一个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特点的民族自治区,与印度、尼泊尔等4国接壤。做好西藏工作,对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西南边疆,实现国家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1965年10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党中央和国务院特派中央代表团前往参加庆祝活动。10月初在拉萨地区的活动基本结束后,我受中央代表团的委托,以分团秘书长的身份前往阿里参加慰问活动。阿里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全地区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3…  相似文献   

8.
社火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活动的延续。在中国,国家政权建立之后,祭祀土地神的活动逐步分化为国家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国家祭祀土地神活动与祭祀谷神、四方神活动合并,演变为祭祀社稷。民间祭祀土地神活动逐步与祭火活动融合,发展成为了社火。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部开发战略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和各民族繁荣的大战略、大思路。在西部大开发中 ,生态建设和保护具有其独特的意义。生态环境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资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的生态破坏类型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在西部民族地区表现得最典型、最强烈 ,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困扰西部民族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 :(1)土地沙质荒漠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仅新疆就有 42万多平方公里沙漠 ,约占全国沙漠总…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季以来,一个以水利积肥为中心的生产高潮在我们干河滩闹开了。我们甘梅公社过去是个干旱地区,干河滩是这个干旱地区数得上的穷村子,我所在的第六生产队又是这个地区最穷的。全生产队有土地二百五十亩,其中二百亩是河滩  相似文献   

11.
自 198 5年奥地利“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及有关影响”的国际论证会议上提出全球变暖问题以来〔1〕,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科学家、政府及公众的高度关注。 19世纪 80年代到 2 0世纪 80年代的 10 0年中 ,全球年平均近地气温上升 0 5℃ ,北半球大陆上升 1℃以上〔2〕。进入 90年代后的 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全球平均温度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1998年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全球最暖的一年〔3〕。最近的研究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和 2 0世纪分别是近千年来最暖的 10年和世纪〔4〕。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这已是一个不争…  相似文献   

12.
胡苏龙  祁娜  王力丹 《中国藏学》2015,(2):171-174,209
哲蚌寺现存内转经道壁画是西藏地区大量壁画中非常珍贵的明代壁画,然而由于藏式建筑结构特点、气候环境、水文地质环境、人为活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建筑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了墙体严重变形,导致了依附其上的壁画出现地仗层空鼓、错位、开裂及脱落等病害,危及到壁画的长期稳定存在。以文物保护基本原则为指导,通过对空鼓错位严重的壁画采取揭取、揭取后修复及墙体维修、原位回贴等保护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壁画支撑墙体稳定性问题,并使壁画变形、错位得到校正,地仗层与墙体之间的空鼓病害得以治理,壁画稳定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50年来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恶化,对农、牧业生产以及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本文从水资源枯竭、土地沙化、工业污染等方面阐述了气候变暖给我国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关注气候.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海地名说     
青海是个多民族省份,主要有汉、藏、回、土、蒙古和撒拉等六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40%。少数民族聚居的六个自治州和七个自治县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8%。海东地区是历史上的河湟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线地带,气候较好,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称  相似文献   

15.
春风又吹绿了西藏高原,雄鹰高飞,大雁南来.雅鲁藏布江两岸的土地解冻了,泥土散发着芳香,南部地带的山桃含苞初放,漫山遍野的原始森林显得更加苍翠葱茏.近日来,东风送暖,红日凌空,山间的冰雪开始消融,清彻闪亮的流水沿着沟壑、渠道哗哗地奔向农田和村庄.在这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大好时光里,广大藏族翻身农民一致奋起,斗志昂扬地投入春耕生产,满怀信心夺取民主改革后的第六个丰收年.气候较暖的河谷田野上,天刚黎明就出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东南部绵延起伏的喜马拉雅山区,有一块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物产富饶的地方叫做珞渝。这里是我国三十万珞巴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也是西藏盛产木材、药材和许多亚热带作物的宝  相似文献   

17.
关勇 《回族研究》2024,(1):63-72
气候条件是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社会的重要且活跃之因素,它能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良窳不一的影响。12世纪初期,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日趋恶化,白山黑水间的生女真不甘囿于一隅,在受到恶劣气候环境持续侵袭之际迅速勃兴并荡辽戡宋,大大拓宽了女真的活动范围。有金一代,寒冷与干旱气候的交织迭起成为掣肘金朝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气候环境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合力推动下,金代女真人于太宗、海陵王、宣宗时期相继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南迁。金朝有着辽阔的统治疆域,且不同地区间的气候环境有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这为其政权的赓续及战略的南移提供了可供缓冲的时空场域。金朝组织或准许下的历次女真南迁浪潮不仅是为了绵延国祚或强化统治,同时也是女真主动应对气候环境变迁的调适措施与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湖北省委在全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一步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身入”“心至”地找准群众所思所忧所盼,变“党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用心用力暖民心。由此,我想到了毛主席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故事。1941年6月3日,在延安的杨家岭小礼堂,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从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三日成立,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这是自治州各民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艰苦奋斗,摆脱贫困落后,走向繁荣幸福的十年。自治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辽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是个宜农宜牧的好地方。居住在这里的有蒙古、汉、哈萨克、维吾尔等十多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具有多重属性,既表现为经济问题,也表现为政治问题,还表现为文化问题等,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可能把它人为地“政治化”或“文化化”.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指向是取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标是不承认民族身份、目的是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其实质,就是要“去”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整套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