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说文本深刻的内涵主要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深入发掘 ,精选品位高、审美信息量大的题材及对题材进行匠心的艺术处理。小说 ,从本质上说 ,是一种叙事艺术 ,叙述是小说存在的前提 ,是决定小说审美价值的必然因素。串连叙述与并联叙述、省略叙述与双层叙述、延宕叙述与双面叙述等是强化小说意蕴、深化小说文本审美内涵的理想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2.
萧乾作为三十年代现身文坛的“文学奇才”,一开始创作就表现出一种可贵的艺术自觉,即特别关注到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创作的内在规律.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小说叙述视角的精心选择上,通过这种匠心独运的叙述视角来保持作家在表现生活时所必须的审美心理距离,以求能够全面、真切地再现生活.这种创作追求使其小说与当时文坛盛行的浪漫主义的生情创作区别开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历来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韵味吸引着广大读者.从审美创造上看,汪曾祺有意识地淡化时代背景,淡化社会政治内容;从艺术心境上来看,情感节制而叙述明快.这一切使得其小说不仅在文体层面上表现出浪漫主义特点,而且在创作精神层面上为浪漫主义写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范式.  相似文献   

4.
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围绕“帕特纳号沉船事件”和“布朗事件”展开,主人公对事件的阐释判断和叙述者们对事件多元的伦理判断,与读者对“确定性”的本能追求形成了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辩证关系。康拉德通过多种叙述声音使读者审美预期受阻的同时也使其更积极地与文本进行双向对话,在推动小说叙事进程的同时,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形式,实现小说在叙事形式、叙事伦理和审美意蕴上的交融和暗合。同时,从人物的阐释判断、叙述者的伦理判断以及读者的审美判断三方面对《吉姆爷》的叙事判断进行论述,也为詹姆斯·费伦的叙事判断理论提供了一种更清晰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5.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6.
叙述距离是美学和文艺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叙述距离是小说叙述主体(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距离,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各种叙事技巧精心创造出来的,它的有效控制是读者审美距离形成的必要前提,所以,距离控制是小说最根本的修辞目的;而陌生化是小说叙述距离的修辞本质。  相似文献   

7.
上古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艺术形式,它孕育着文学思想与诸种文体的萌芽。我国古代各种文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因袭着神话的影响,汉代小说也不例外。神话对小说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题材内容上。神话的神异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汉代神怪故事类小说中;而神话的历史意识性特点,在汉代学史故事类小说中则表现为对历史兴亡的形象化描述。神话对小说的影响还体现在艺术表现上,无论是叙述的基本模式、夸张的表现手法、虚幻的审美追求,都无一不对汉代小说的艺术形式产生重大影响。神话是汉代小说最古老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彝族青年作家贾瓦盘加是一位首先以母语创作起步,然后逐渐走向同时运用彝汉双语从事小说创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的作家。他于1991年7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文小说集《情系山寨》是彝族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母语小说集。最近即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推出其汉语小说集《滚动的情韵》,收入作家近年的主要汉文小说作品,从中可以把握其小说创作基本的艺术脉络、思想情趣和审美追求。本文以这两部小说集为文本依据,从叙述学的理论视角,就叙述主体、叙述对象及叙述指归三方面着重对其双语小说基本一致的叙述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废名的小说侧重叙述,他对小说叙事距离的控制在情感上、思想上、智力上、审美上展示了暗合、实证、间离、侵扰等叙事审美效果,实现了小说的诗性建构,体现了作者"人生的意义本来不在它的故事,而在渲染这故事的手法"的创作观,展示了其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先锋小说家马原的“叙事圈套”在突出叙述主体、实验西方小说叙述技术的同时.淡化了文学的审美主体和生命意识.忽略了民族生活经验和叙事文学传统。所以说,马原在文学主体与个性解放方面有所贡献的同时。却只注重西方现代“超验”,忽略了民族审美体验;只注重小说技术美学,而忽略了小说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市镇表象到精神传达--鲁迅乡土小说创作形象中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乡土小说的审美基调和内在的精神传达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异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模式.其中,以鲁镇为主要叙事场所的"市镇"表象构成了鲁迅小说的叙事中介.深入分析鲁镇的美学特征、鲁镇人物的内涵和鲁迅小说的审美风格,能够对鲁迅乡土小说的内涵和艺术成就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文学叙事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研究。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从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中汲取相似的东西来开展文学试验。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下开始在小说上探索全新的叙事模式。其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体现了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多角度透视”,“非个人化”和“构图”等艺术特征。这些基于现代主义绘画的小说叙事模式加强了叙事领域里的美学价值,打造了文学世界里一种全新的图式文本,发展了现代主义小说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王蒙小说的美学价值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上,而是体现在深切的抒情与警策的议论上。按照文体要求,议论与抒情在小说中只应该配合故事的叙述出现,但是王蒙小说中的议论抒情却喧宾夺主,占有过量的篇幅,存在明显的文体跨界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诗学阐释:文体风格与叙述策略--《呼兰河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体风格与叙述策略的视角对《呼兰河传》进行了文本细读和诗学阐释 ,认为《呼兰河传》是“抒情性写实小说” ,它鲜明地体现出萧红感性的小说诗学思想与理性自觉的文体意识 ,是一次独特的小说新美学实践。在叙述策略上 ,萧红极富创意地设定了三层叙述结构、两种叙述视角和两套叙述话语并使之融为一体 ,合力建构了《呼兰河传》的先锋叙事。文章进而认为《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一部传世的经典杰作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映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利比多的诠释、潜意识的剖析、变态心理的刻画、白日梦的叙写、"恋父"恋母"情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东西、鬼子的小说叙述鲜明地呈现出"嬉笑如花,肝肠似火"和"苦难悲悯,奇崛鬼异"的特征,通过解读他们的小说,可以发现,其实在他们这种现代和后现代的叙述特点背后,被遮蔽着的应该是隐含在其小说中的地域审美文化色彩,以及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民间审美价值和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以悲剧故事见长,而"苍凉"是其悲剧叙事风格的内核。文章以具体分析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为基础,借鉴小说叙事学及有关悲剧美学思想,发掘作者独特的叙事技巧,从而展示张爱玲精到巧妙地处理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才能,达到她对"苍凉"意味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8.
论文在梳理意象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意象叙事理论,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格非小说中的意象不仅是象征化的修辞手段,也具有贯串小说叙事结构的功能。格非小说的意象叙事显示了小说作者在小说艺术象征化方面的努力,体现了格非小说繁复细密的叙述风格和含蓄蕴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为现代都市绘态画魂--再论"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不仅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名噪一时,而且也为今天的学术界留下了一个颇有意味的研究课题。"新感觉派"小说所展开的"有洋场气息和浓郁上海风味"的都市叙事,为中国现代都市进行了生动传神的绘态画魂,使"都市"第一次真正成为现代文学表现领域中的独立的审美对象,并由此彰显出一种独特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新感觉派"小说陌生奇异的审美风格和对文体形式的大胆创新,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可概括为隐喻性小说,这是张爱玲继承融诗歌小说为一体的中国文学整体传统的独特创造,可视为中国文学传统发展延续至现代的产物,即张爱玲从说书体小说汲取说与听的审美思想及叙述精华,并从诗歌中汲取"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及注重喻说的诗性传统,将两者水乳交融地合成为隐喻性小说。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受众广泛、被广泛改编为影视和舞台剧以及经典化程度高等现象,均可从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张爱玲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就在于创造了隐喻性小说这一小说类型,藉此可生成隐喻性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