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和善治可以被作为一个民主的管理体系来加以分析,就像民主一样,治理和善治首先建立在一个规范化的空间之上,公民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其中。随着我国政府治道变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善治也终将成为我国公共管理的必然选择。政府善治与公民参与具有内在关联性,公民参与是实现政府善治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不足影响了其在政府走向善治过程中作用的发挥,政府必须从多方面为扩大公民参与创设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的民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为公民政治参与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大量涌现的民间组织也有利于协调新时期的利益关系。同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部分公民自身参与意识有待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等具体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只有充分发挥善治视野下有利于公民良好政治参与的积极因素,有效遏制善治理念中制约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因素,才能够加强新时期的公民政治参与工作,更好体现中国模式下的善治理念。  相似文献   

3.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现代化的目标而奋进,是伴随新时代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新做法,这既是顺势而为又是党和国家英明、开放、果敢的结果。政治参与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发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功能,政治参与就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从法律、文化、现实以及网络政治参与四个方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默契出现的治理理念填补了管理观念在如何面对被管理方方面的空白,它将管理对象纳入管理过程中来,形成了一种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型政治行动模式。当政治学面对复杂的现实生活,政治机构试图用公共权威制定具体的政策项目来改变社会状况,努力实现政治目标的时候宏观的政治制度研究就转到具体的治理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5.
薛明珠 《南都学坛》2014,34(6):89-93
农民政治参与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农民政治参与呈现出非公利性、非自觉性、非均衡性、非制度性等特点。农民政治参与和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联性表现在: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农民政治参与行为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农民政治参与质量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农民政治参与目的是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追求。因此,现阶段必须抓好基层党建,激起农民政治参与意识;创新参与平台,鼓励农民政治参与行为;加强亲民教育,提升农民政治参与质量;提供参与保障,引导农民政治参与目的。  相似文献   

6.
地方治理意味着地方政府从中央一体化的垂直结构下抽身,确立自身的独立地位与利益;同时,它也表征着民间社会力量的成长并逐步参与地方公共事务,成为地方治理中重要的参与性力量。在此意义上,善治理论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用善治理论观照中国地方治理时,其前提和基础条件的具备与否是受到质疑的,从而,这一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7.
善治体现的是一种国家和公民在公共管理事务中的良性互动。作为政府治理的一种趋势,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实现政府善治的关键内容,能最直接地反映民意,影响公共决策,从而实现善治的根本目标——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政府善治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拓宽和完善各种公民参与的渠道是和谐社会理念下实现政府善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无论从整个国家的稳定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上看,当代中国“善治”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社会。而村民参与和村干部监督关系的研究,对探索基层社会的“善治”有重要价值。为此,选取了湘西蒙县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村民参与虽总体上对村干部履职有促进作用,但蒙县的村干部监督状况却并不理想,这源于村民参与的传统性质和村民自治的体制局限。为此需要为公民参与创造条件和实施县域地方自治,而它们的运行需要以公共利益的建构以及公民参与权的保障为基础——这最终将体现在问责制上。因此,打造健全的问责制及其所需的体制机制是基层社会“善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和谐政治参与的三维透视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和谐社会的政治层面——和谐政治参与为视角,尝试对和谐政治参与的内涵、意义以及实现途径加以论述。在广义政治参与的基础上,和谐政治参与是政治参与的一种理想状态,它具体表现为参与方式、参与动机以及参与深度和广度三个维度上的和谐,它的实现有赖于政府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即需要政府能力和政府制度化水平的提高,也需要参与主体参与理性和参与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善治"理念和模式在大众中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本文以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全球行政民主化大趋势下,对我国公民行政参与的路径进行了思考.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非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公民政治参与--"代议制民主模式下公民参与",而是对公民行政参与--"行政民主模式下公民参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追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在善治视阈下,要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探寻影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因素,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公民社会和法治社会,以此来构建民主法治、公正廉洁的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当代中国社会政治文明的进程。江西省都昌县黄村农民政治参与案例显明,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村支部往往取代村委会行使村级事务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当选的村干部不为民谋利甚至以权谋私,又缺乏必要而有效的约束,结果造成村支部与村委会、村民与村干部关系紧张,村民政治参与意识冷漠,遇事多采取制度外政治参与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导致整个社会管理运行成本的增加。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团建设、政治宣传、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通过村民自治实践培养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培育和壮大农村市民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政治环境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3.
善治是近现代民主治理模式下的一种社会管理方式,它强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良性互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一场全民参与建设的高级文明形态。依据善治理论建设我国生态文明,能确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向健康、良性、规范、可持续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时期工业化、民主化及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速,中国与西方国家同样面临着抗争政治危机。针对抗争政治危机,近代西方国家采取了公民理性与政府善治治理策略,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时期则采取了阶级斗争与阶级动员治理策略。纵观新时期抗争政治危机的特殊内容及表现形式,文章提出应该理性借鉴西方国家与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治理经验教训,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抗争政治治理策略,以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用治理理论来研究和解决生态治理问题,必然演绎出生态善治的目标与治理模式。政府生态善治包含着民主性、合作性、责任性与透明性等基本诉求。当前在生态治理中仍存在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责任的冲突、多元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社会资本缺失等诸多困境。因此政府必须转变治理理念,达成与市场、企业、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生态共治网络,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进而实现政府生态善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的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再加之权利意识的觉醒,民主化趋势的加强,公民借助网络表达政治主张,诉求政治利益,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现象。这一参政渠道既具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网民身份的虚名化和模糊化,网民政治表达的非理性和极端化,网民政治情感的情绪化和民粹化,使得网络政治参与的限度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拓宽参政渠道,推进制度化建设,树立信息权威,规范网络秩序,培育公民文化,提高网民素质,是破解这一时代课题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刑事法治理念,尤其是其核心价值理念的导向问题,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实践良法善治的基本前提。而将以人为本作为实践良法善治的内质与形态,无疑对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政治文明进步、实现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我国政府一直以来也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进行着不懈努力,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但是政府的努力基本是从宏观层面,缺少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体的、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制度和程序。民间组织正好可以弥补政府在这方面的缺陷,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民间组织可以发挥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培训教育公民如何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引导公民实践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公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