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吉剌部是早期蒙古部落之一,辽金时期开始活跃在北方地区。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强盛,常裹胁蒙古诸部出兵金朝,成为金朝北方"边患"的主要制造者。弘吉剌部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成吉思汗将蒙古诸部重新划分为95个千户进行统治时,弘吉剌部成为少数几个能统其国族者。弘吉剌部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更被封为一字王,地位已不亚于皇族诸王,世守漠南,成为诸藩之首。 相似文献
2.
吴华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3):68-72
萧雄是著名的清代西域诗人.然而由于研究资料的匮乏,有关其生平尤其是他入幕西域后的事迹至今模糊.通过对相关历史背景及现有材料分析可以证明,萧雄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随军出关进入新疆,光绪十一年(1885年)离开新疆返回家乡.在新疆期间,随军游历天山南北,并写下了大量诗篇,描绘了新疆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3.
关于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诗集的版本,清代顾嗣立《元诗选》初集《天锡雁门集》卷首小传、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七、萨龙光编注《雁门集》附录及日本民友社明治重刻永和本《萨天锡逸诗》卷首岛田翰序等都育论述,但由于他们对现存版本没有作过全面了解,论述都十分简略,于版本源流语焉不洋,且间有错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雁门集》,校点者在《前言》中有关版本的论述也错讹甚多。因此,我们对萨都剌集的版本问题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考证和论述。一版本源流据《雁门集》卷首干文传序说,萨都剌“以弹劾权威之不法,左迁镇江录事宣差, 相似文献
4.
“西域”名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西域名号的使用,在《史记》中已经有所反映。以为西域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或者得名于西汉宣帝时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匈奴早期在对西域地方的控制中据有优势地位。于是有匈奴西域的方位代号,史称皆在匈奴之西。汉武帝时代汉与匈奴的实力对比扭转之后,汉帝国的西域阨以玉门﹑阳关。以为西域就是西国的认识,是有历史依据的。汉代文献可见所谓西域、东域、北域、南域,都是指民族结构成分复杂,中原文化影响薄弱,中央政权行政力量已经介入,却不能有效全面地施行控制的边远地方。徐松以所谓界中国之西理解西域名义的准确内涵,可能是比较合理的。由此对于汉王朝与西域的外交关系和军事关系,汉王朝与西北的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才可以获得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穆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粟特”一名,首见于《后汉书》,称为“栗弋”。 “栗弋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葡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粟特”正式见于《北史》: “粟栗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沙邪。属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北史》的“栗特国”,即《后汉书》的栗弋国,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叫“(宀卒)利”,是指一特定地区而言。这是由粟弋音译转化来的,其根据是《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 相似文献
6.
7.
蔡凤林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31-34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军队西征后,有大批西域人以各种途径移居蒙古草原。他们以后对元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巨大。经元朝百年的磨和,他们不仅有很多人融入中原文化中而"华化",同时由于元代蒙古贵族政治地位的影响和蒙古文化的强势存在,尚有许多西域人接受蒙古文化,认同蒙古民族共同体,终化为蒙古人之一部分。至北元时期,在蒙古各部中仍有很多西域部族名称存在,但实质上已作为地道的蒙古人出现,并积极参与北元政治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8.
西汉西域都护所辖诸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振鹤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
西汉西城都护所属城郭诸国的名目,自东汉以来即已模糊不清,后人虽有所考证,但依然没有解决这一疑难。本文打算就这一问题再作探讨,以就正于方家。汉人之言西域有几重不同的含义,狭义的西域在“匈奴以西,。乌孙以南”,其具体范围是:“南北有大山(昆仑山和天山)……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于葱岭(帕米尔高原)”。①所谓西域城郭诸国即在其中。西域都护府辖区则超出这个范围,西逾葱岭,并有大宛,北越天山,而囊乌孙。《汉书·西域传》所述及的内容则更宽大,还包括 相似文献
9.
周春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8-17,122
在元代,西域人华化现象十分普遍,廉希宪是其中的代表,被誉为色目人中理学名臣第一。在元代四书学北传的背景之下,廉希宪受早期交游诸儒或太极书院的影响,精研《孟子》,深究《孟子》性善、义利、仁暴之旨,被元世祖赞为"廉孟子"。其出处行事,亦多方面体现出《孟子》思想之精髓。对于西域人之华化,有学者表示赞赏,认为是"进夷狄而中国之";有学者则批评之,认为尚远远不足。民族、文明、政权之间的相互错综,共同构成了元代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周连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1,(4)
一《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羁縻州条引贾耽《皇华四达记》云:“五十里至热海,又四十里至冻城,又百一十里至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出谷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四十里至碎叶城,北有碎叶水,北四十里有羯丹山”这是最早记载关于裴罗将军城的一段;史料,自此以后,裴罗将军城之名,几隐没无闻,直至清代乾隆年间修《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其卷十三疆域六天山北路三什巴尔图和硕条才重提此城云:“裴罗将军城者,回纥骨力裴罗初与葛逻禄称左右叶护,后袭破拔悉密,自称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又攻杀突厥白眉可汗,遣使上功拜左骁卫员外大将军,当时必曾建城于碎叶川口,故称裴罗将军城”。按此书诮图斯库勒(Issikul),郎唐时的碎叶水而把碎叶城置于图斯库勒之南,其说大谬,但对裴罗将军城的解说,则颇有可取,惜未为中西学者所注意。王国维撰《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①,更进一步论证西辽都城八喇沙 相似文献
11.
刘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4)
元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量华化的西域人过继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抒情言志,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认为宋末元初西域诗人蒲寿宬乃元代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宬的文学创作体现了西域民族原有的审美和文化特征在其华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研究元代华化西域人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特征以及探讨回族文学的发生、发展,蒲寿宬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但现存文献中关于其生平记载简略且多疑点,需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2.
王庆昱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3):98-101
鱼行赟墓志见于西安坊间,收藏地不明。志文言鱼氏为唐初武将,后在于阗战殁,武则天时期迁葬回西安。鱼氏墓志载其姓氏出自冯翊,还记载了其父祖在隋、初唐时期的仕宦。虽然志文载鱼氏出自华夏,然根据以往研究,鱼氏很可能出自西域。鱼行赟以三卫入仕,后长期在折冲府任职,唐高宗时期卒于唐朝经营于阗的战争。鱼氏墓志的出土,提供了鱼氏姓氏来源的新材料,同时也增加了一条唐初经营于阗的史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李德龙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这部民族文献记载了清前期平定西域少数民族贵族叛乱的一些历史事实。《平定西域战图》的成书时间与过程以及在法国巴黎用铜版印制的情况包含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些信息。对其版本和所载史实的考订结果证明了该文献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自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8):147-149
惠洪《上元宿百丈》等五首作于上元节且内容与汴京有关的诗词作品 ,为古人今贤经常提及。但学者对这些作品似不甚了了 ,或误改诗题 ,或系年有误 ,或未明确系年 ,对其所涉及的惠洪行迹亦未予以重视。笔者在梳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 ,逐一考定各首作品的创作年代 ,并对惠洪相关的生平事迹作了简要的考辨 相似文献
15.
李量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4):40-41
元好问绝笔诗的认定是元好问研究中相当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考证,证明元好问《病中感寓赠徐威卿兼简曹益甫高圣举》一诗就是他的绝笔诗。通过对元好问绝笔诗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在生命将尽之时殷殷咐嘱的是"文统"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元代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翁牛特旗建全宁路,属弘(雍)吉刺部,鲁王封地。其地迄今尚存元代遗迹多处。可确认为元代碑刻,且有较大研究价值者有五:《全宁路新建儒学记》《(张)住童先德碑》《张氏先全碑》《张应瑞与夫人刚氏墓碑}}《竹温台墓碑》。由五碑所载可见翁牛特旗一带于元代是个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地区,也是元朝诸帝比较重视的地区。两代公主下嫁弘(雍)吉刺氏,且元文宗娶鲁大长公主之女为后,可见其地之政治地位。正由于此,翁牛特旗才留有较多的元代文物遗迹。张氏墓地位于翁牛特旗梧桐花乡牌楼沟村旁山坡上。墓地有… 相似文献
17.
柯杨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97-99
高克恭是宋末元初绘画史上一位著名的山水画画家。作为宋末元初山水画绘画风格转型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高克恭在繁忙的政务之暇,还创造出了丰硕的绘画成果。他的山水画风格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主要阐述了高克恭的生平,并且研究了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特征及其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芮传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
据《隋书·裴矩传》,裴矩的《西域图记》撰于炀帝(605—617)即位之初,历述中亚四十四国,“从西顷以去,北海之南,纵横所亘,将二万里”。同时简述了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当今地中海)的三大通道:“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钹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槃陀, 相似文献
19.
王增斌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骆宾王生年,颇多歧说,赖以推断其生年的主要依据都源于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中对骆《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一诗写作时间的判定——公元六七○年(唐高宗咸亨元年),陈认为宾王写此诗是要求参加此年进行的薛仁贵、郭待封征讨吐蕃的战争。笔者认真阅读宾王西行边塞之作,查阅参证有关史料史事,可以肯定无误地说:清人陈熙晋的考定是完全错误的,骆宾王根本没有参加过薛仁贵、郭待封征讨吐蕃的队伍,即他的西行出塞不是在公元六七○年。 相似文献
20.
郁贤皓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李白现存酬赠元丹丘的诗有十多首,还在其它诗文中多次提到元丹丘。搞清楚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对了解李白一生的行踪和思想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本文拟对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作初步的梳理和探索,向学术界请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