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生态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纲领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现代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的内涵,包括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设计和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设计是以真实地实现城市生态化目标,较好地体现不同城市拥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和城市风格为基本出发点和归结点。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住区设计一起,构成生态城市设计的三大基本设计方面。本文主要是从城市景观设计方面来探究与城市生态平衡的关系,发挥和提升城市景观设计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生态城市中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目前我国城市创建进程中的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及生态城市,从由来到内涵进行辨析,明确了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是我国城市生态建设进程中三个渐进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聪玲 《城市》2019,(8):75-79
公园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新概念,是对城市生态价值的凸显,是“绿色、协调、创新、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城市层面的体现。在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首尔是韩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世界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之一。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首尔构建起的城市品牌导入、组织、联动、演进和实施的城市营销组合,快速有序地建立起了首尔生态、绿色、现代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具体做法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营销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晓芬  陈小奎  李洪远 《城市》2007,(10):41-44
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水域空间的规划与改造就成为国内外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一个热点.与传统的以单一水域治理为目的的河道规划不同,现代城市水域空间规划强调以生态理论为依据,将水体、堤岸、湿地、植被等诸多要素统筹考虑,进行防洪蓄水、生态恢复、休闲娱乐、经济开发等综合规划.近几年,在国内多个城市,以河道改造为主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成为城市景观设计和生态规划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陈婧  谢娜 《现代妇女》2013,(12):12-13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生态文明的提出给城市建设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生态城市己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然而,在环境资源问题比较严峻的当今时代,进行生态城市的建设,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以法律制度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用法律的武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白杨 《科学发展》2016,(11):94-101
针对城市发展出现的4个重大变因,即人口持续增加、污染排放增加、资源短缺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优化和改善上海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应从调结构、控规模、谋布局三大战略思路出发,实现城市大数据全覆盖,提供城市安全保障;分散城市核心功能,降低城市生活成本;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问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安敏  郭冬梅 《城市》2007,(1):63-66
一、引言 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回顾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人类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认识与实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与循环经济二者的概念以及特征的探讨,指出循环经济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并对当前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晓芳  苑焕乔 《城市》2009,(9):33-35
一、北京生态涵养区的现状及作用 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了北京的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并将全市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4类区域。其中,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5个区县。  相似文献   

10.
王爱兰 《城市》2008,(4):53-56
一、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和进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开始生态城市研究和建设实践.1984年12月,中国生态学会在上海举行“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研讨会”并成立了“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1986年我国江西省宜春市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的概念、特点及实施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问题日益凸现,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态城市的概念、特点及实施措施,以期对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是构建新时代城市生命共同体、形成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级形态的关键举措。上海应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通过构筑生态基底、落实人本理念、加快产业转型、深化社会治理等方式,推动实现产城融合、职住融合、城乡融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构建“人、城、境、业、制”和谐统一的城市发展新范式,以系统的生态发展观引领上海城市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13.
创建生态城市塑造天津城市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桂敏 《城市》2009,(10):67-70
一、创建生态城市是塑造天津城市品牌的需要(一)城市生态与城市品牌有着本源的联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成为营销界最热门的主题。而城市也可以像产品或服务一样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这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共识.成为城市营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亮点。在现代城市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更需要塑造城市品牌.迎接城市全球化、城市新分工格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以协调人与自然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大研究课题。笔者通过生态城市--城市和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实践困惑与破解思考、生态城市专题研究探索的案例分析及生态城市建设的统筹与优化等论述,思考与探索破解生态城市实践困惑的方法与路径,提出创新生态城市相关规划及建设重点项目的整合、协同与融合,以及完善跨城市区域范围的相关合作机制,促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实施过程优化,以形成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统领下一盘棋的生态城市建设局面。  相似文献   

15.
郭喜东 《城市》2007,(3):41-44
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天津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个战略决策是以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为基础,进而实现天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既是对天津城市化前景的前瞻性思维,也是一项充满艰巨挑战的生态建设工程,一项造福天津和子孙后代的浩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黄晓林 《城市》2007,(2):65-68
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它是技术和自然的充分融合,能使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城市是一种在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王海天  盛逵  王海鸣 《城市》2008,(3):55-57
经国务院批准,在《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将天津市的城市性质调整为:天津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经济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方向。海河横贯天津,作为城市宝贵的资源,河道的恢复、改造、开发,都将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媛  王建廷 《城市》2010,(12):52-57
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在我国掀起了高潮。生态城市规划是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环节,是一项具有广泛综合性的战略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城市规划的形成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它不仅需要空间经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理论的支撑,还需要广泛的技术支持才能保证规划的科学合理,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科学优势,  相似文献   

19.
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廊坊市应大力发展城市生态体育,力求实现体育、文化、经济和城市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着力打造廊坊生态环保之城。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立梅 《城市观察》2012,(1):125-131
确立起正确的建设理念,是生态城市建设在认识层面的基础性环节,是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推进的依据和实施正确人工干预的前提。为此本文从城市发展与运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区位选择与规模、城市绿化、资源利用和生活方式6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