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近代史研究之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交互性出发,探讨晚清海防与塞防争论发生的时空背景。陆海复合国家的形成,海防与塞防并存,是海防与塞防争论的逻辑起点和时间起点;沙俄和日本的崛起,“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是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空间背景。时空互动下,海防与塞防之争的实质,是传统与现实之争。  相似文献   

2.
晚清海防与近代日本海权之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海龙 《中州学刊》2008,3(1):206-210
加强海防与拓展海权是19世纪末中日两国面对海洋危机提出的不同战略.晚清海防以本土安全为目标,以分区设防为特征,强调海军的防御功能,严格将海防范围锁定在本国海岸和沿海一带.日本海权以俄国、中国为假想敌,强调海军攻势战略,将朝鲜半岛和中国领土视为利益所在之地.由于日本海权目标直指中国领土,而中国仅以沿海为前沿阵地,因此,战略提出之际,中国已处劣势.面对强调海外利益和超过正常国家安全利益要求的海权战略,中国将对本土危机作为海防建设和海防战略的主要参照系,在战略实践中否定海上防御,实施海岸防御等战略方针使中国海军的战略效能消耗殆尽.以海防应对海权的战略错误不但决定了战争结果,而且使中国地缘战略空间完全塌缩.  相似文献   

3.
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进入学术视野,始于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此前它曾是奏折中的"海防议";之后近30年,它一直被"性质之争"所困扰:历经淮系与湘系利益之争、爱国与卖国之争和两种策略之争三个阶段.至20世纪末,在近代化视角下,关于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研究,摆脱了"性质之争"的局限,研究空间得以拓展.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塞防”与“海防”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今百余年前,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清政府内部曾就是否恢复我国新疆领土问题展开了一场影响极其深远的重大争论,也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塞防”与“海防”之争.前者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代表,他根据当时列强在侵略中国过程中协以谋我、此呼彼应的特点,得出了“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的结论,坚决主张收复新疆领土,提出了“塞防”与“海防”并重的论点.后者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为代表,他在一八七四年底就首先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并以大办海军需用大量军费作借口,主张放弃新疆,专重“海防”.  相似文献   

5.
每当人们论及近代新疆问题,自然就忆起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清朝统治者内部发生的一场所谓“海防”与“塞防”的争论。关于这场争论的性质,过去一般认为,海塞防之争是李鸿章和左宗棠所各自代表的湘淮系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近些年来,许多论者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海塞防之争的实质是要不要新疆的问题,是一场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的斗争。我们认为,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符合中华民族长远利益来看,对“塞防”论应给予充分肯定的评价,但能否以此论定这场争论的实质就是爱国主义与卖国主义之争,则似可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99-105
基于海权意识的有无,可以把中国海防分为传统海防和近现代海防,研究海防起源问题,其实就是如何看待传统海防问题。中国作为典型的濒海大陆农耕型国家,海防并不是随着中国境内政权的产生而产生的。从海防行为的发生地点(沿海陆岸/海岛/近海)、实施主体(官方海上武装力量)、时代背景与周边关系等三个要素出发,对明代以前传统海防起源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可以确定,把传统中国海防起源界定在宋元时代较为适宜。中国传统海防起源呈现出间歇性、渐进性、局部地区优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论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的思想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的思想价值张良俊1875年,郭嵩烹就清廷的防务之争,上《条议海防事宜》(以下简称《条议》),指出中国不仅面临紧迫的“边患”,而且潜存着深巨的“隐忧”①,认为海防、塞防“未可偏重”,主张循习“西洋政教”以为中国自强的“本源之计”...  相似文献   

8.
漫论左宗棠     
晚清待读学士潘祖荫在(奏保举人左宗棠人材可用疏)中写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中国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就其一生活动考察,应该说他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抗英派,洋务运动中的主力派,“塞防”与“海防”之争中以“塞防”为先的兼顾派,中俄伊犁交涉中的抗俄派,中法战争中的抗法根。在上述几次反侵略斗争的怒涛中,他都起到了中流硕往的作用C也有人说,他还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派,这也是事实。不过在中国历史上,不少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诸如岳飞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也镇压过农…  相似文献   

9.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球海权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在海权发展中的比重在上升。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中国又一次面临发展海权的历史机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结合中国古代与亚非欧友好通商的历史,意图加强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国家在贸易、投资、文化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合作,通过以投资和贸易为纽带,成为中国发展海权的重要道路选择。在现阶段,中国海权将以和平发展作为战略定位,将经营印度洋“海上生命线”作为战略优先方向,投资和贸易作为发展海权的主要手段,保持有限军事存在为发展海权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海权优先:当代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的海洋是重要的全球公共物品.中国为获得与任何国家一样平等的发展权,必须拥有海权.当代中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是海权优先,这是新形势下地缘战略诸多因素紧密关联、相互作用合力之下的必然选择.当代中国所要发展的海权内容包括三个维度,即国家控制海洋的能力、利用海洋汲取财富的能力和由海向陆的能力.这些能力最后的体现就是国家在海洋中(含国家对海洋空间、海岛和濒海地区)的强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军工技术专家,他的军事防御思想集中体现在扶弱救困的军事行动和国防战略中。他的“善守御”的军事防御策略具体表现在战前准备、军事部署、军事斗争、武器装备、伐谋伐交、联弱抗强等方面。他的军事防御理论对现代防御战争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量刑辩护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司法活动,量刑辩护是量刑程序的重要内容,即辩方对控方重量刑的反驳、轻处量刑情节的举证和轻量刑意见的呈现,具有重要的纠偏、保障和调节功能.其中,定罪辩护与量刑辩护分离,控方建议与辩方辩护并轨,求法与求情策略并用,是实践量刑辩护的三大命题.而以解释性量刑规范规定量刑辩护制度,以指导性量刑规范细化量刑辩护制度,则是量刑辩护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实地发挥这一题中应有之义,就是量刑公正实现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3.
《优雅》2003,(3)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宋云超 《北方论丛》2004,(2):130-132
通过对正当防卫传统理论和立法方面在现实与逻辑上的错误的讨论,提出在家庭暴力犯罪中,主观意图不是构成正当防卫的必要条件,对相应不法侵害的临界时间应当辩证理解,防卫适当的认定标准应当科学界定.最后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继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后,由于沿海客观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明代统治者开始在东南沿海建立海防体系,沿海设水寨、卫所、城堡三重防线。这是海防史上首次在沿海布下责任、分工明确的长期防御线。这是防务重心南移的开始。在明代海防基础上,清代东南海防进一步加强。水师营制更为完备,防守汛地也更为明确。逐步完成了防务重心的南移。从明代东南沿海抗御西方殖民者、平息倭患,到清前期统一台湾、平定海盗,维护沿海社会稳定的效果看,明清时期构筑东南海防体系的历史作用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句子对语境是敏感的,关乎它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不同的真值.上下文包括时间、地点、说话者以及其他语境要素(索引项).哲学研究中有很普遍的语境论思考方式,认为几乎所有的句子都对语境敏感.语言哲学家H.Cappelen和E.Lepore批判了这种思考方式,认为语境论本身是自相矛盾的哲学主张.由于语境敏感性的不完全论证是语境论的基础,H.Cappelen和E.Lepore批判了它并且论证不完全论证会导致它的推论会与我们关于语言使用的直觉相悖.本文指出H.Cappelen和E.Lepore对不完全论证的反驳并不成立,我们的论证把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从而对语境敏感性的不完全论证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7.
韩瑞芳 《阴山学刊》2008,21(5):29-32
This article explores respectively Mrs.Dalloway's and Septimus Smith's defense mechanisms in Mrs.Dalloway.Either Mrs.Dalloway or Septimus Smith mainly resorts unconsciously to defenses like repression and isolation discharged by fantasies or images they create and memories.Their causes of repression and isolation a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as the traumatic female development in Clarissa's case and the scathing war experience in Smith's case.Besides this article especially elaborates on Septimus' death and...  相似文献   

18.
论刑事辩护中的法律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说,刑事案件的审理是一个演绎推理的过程。控辩双方在法庭上相互质证确认案 件事实,构成小前提;根据确认的案件事实选择适用的法律规范,是为大前提;法官根据大小前提做出的 法庭判决,即为结论。法律逻辑称这一过程为法律推理。但是,因角色制约,辩护律师为了维护当事人的 权益,在庭审中却是首先确定结论命题,然后反驳控方小前提,选择利己大前提,以实现所拟定的辩护目 标,这种逻辑活动通常称为法律论证。本文分析了辩护律师进行法律论证的步骤和逻辑模式,并且给出了 辩护律师综合运用法律论证和法律推理的辩护过程图解。  相似文献   

19.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保障个人权利是一项法律制度设计中考虑的两个必要因素。二者在社会实践中应当如何选择,在法律制度构建中是有所反映的。通过对特殊防卫的立法背景的探析,以及对特殊防卫的立法评价和立法价值倾向的分析,进而得出立法中确立特殊防卫的价值选择——即特殊防卫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公民利益保障在面临现实状况时的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是解决法理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之矛盾的一种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20.
正当防卫的权利之本是正当防卫成立条件设置的基础与解释之源,但国内学者大多停留于介绍国外理论学说而没有进行必要的追问,以致正当防卫的权利之本没有达成共识,这是有关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解读百家争鸣却难以平息的主要原因,也是有关防卫案件的司法裁判难以让人信服的深层根源.由于法益大小的衡量、法益位阶高低的判断变得越来越困难,"法益衡量说"和"优越利益说"的解释力越来越低."社会秩序维护说"难以发挥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解释功能,"个人的自己保全说"无法演绎出正当防卫的边界."社会相当性说"贴近正当防卫的自然法之源,可以实现法理与事理的对接,会使正当防卫制度更接地气,得到最高司法机关发布的指导意见及其指导案例的间接肯认.另外,将社会相当性作为正当防卫的权利之本,不会重回法律与道德的混同,社会相当性的判断标准模糊的缺陷可以克服,判断要素无限、判断标准多元的问题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