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获得秩序而言,道德可以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但是,有两种道德行为,一种是世俗的信念行为,另一种是宗教的信仰行为.信仰行为可以造成道德化的结果,而就行为自身来说,并不是真正的道德行为.信仰行为总是发生在权力关系和统治型的社会治理基础上的,当权力关系出现衰落的地方,信仰行为也会日益式微,代之而发挥作用的应当是世俗性的道德行为.在这种条件下,社会治理也应当建立在德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的行政伦理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类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迈进,社会治理进入了一个服务型社会治理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德治"正走进我们的生活。实现"德治"的关键不在于道德教育和道德教化,而在于行政伦理制度的建设。当前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主要从行政道德立法、建立行政信用制度和行政伦理监督机构、行政伦理净化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的道德教育问题,有学者提出“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本体”,称之为道德教育的生活本体论。笔者认为,这种提法并不恰当,本文提出的观点是: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可称之为道德教育的道德实践本体论。一、道德实践对于道德教育的本体论意义道德实践是指能够促进人的道德成长的实践活动。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课堂、校园、家庭、社会都是道德实践的场所。由于道德教育是人类世界的要素,所以“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这一命题自然内含着道德实践对于道德教育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对立统…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7)
目前对道德治理存在着手段性解释、对象性解释和统一性解释。基于统一性解释并从现代治理理论视域来理解,道德治理就是社会多主体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化解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以促进社会与个体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若要深刻理解道德治理的内涵,还应在道德治理与以德治国、道德建设、法律治理、道德教育与道德赏罚等的比较中来把握。  相似文献   

5.
18世纪的英国和市场经济的中国在道德状况、道德矛盾、道德教育内容三个方面存在共性:两者都具有社会同情心下降,责任意识淡化、缺失的道德现状;都存在道德与社会市场经济、原有道德观念和现有道德观念的道德矛盾;都存在强调责任感、重视爱国主义的培养、注重继承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加强各种价值观的教育等道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冯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18-122,135,159
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展开、充盈并得以发展。追求道德自主,实现道德自由,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的功利化、残缺化、单向化与形式化,弱化了制度之于道德教育的保障与促进之效,降低了道德教育的质量与水准。依据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内在需求,加强必要的制度供给,设计合理的制度并规范制度的运行,已成为现代道德教育持续发展无法回避且意义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 ,道德建设被包含在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 ,而在道德教育的研究中 ,道德建设自身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往往又被忽视。为了加强道德建设基本理论的研究 ,必须厘清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尤其应当把道德建设与狭义的道德教育区分开来。与道德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比 ,道德建设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即宏观性、社会性、连续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在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和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中 ,道德建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 ,它与道德教育不但有所区别 ,而且有机地联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杨桂森 《学术界》2005,(5):197-202
本文从道德主体所"能"与"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系出发,认为"自由与发展"的价值旨在体现道德主体把"应当存在"变成"实际存在"的能动性,此乃隐喻着主体在伦理教化方面的主动性.由此认为,道德教育一方面担当开启人的潜能和能力的功能;另一方面旨在丰富公民的个性和社会生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要求社会制度立足于对主体允许行动的一种分析及其倾向于鼓励主体行为方式的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确保了自由制度所依赖的义务感和责任感的基础,同时也确保了自由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性规定.  相似文献   

9.
道德定力是一种崇尚、坚守、捍卫社会道德规范的强大能力。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中的道德定力对于个体道德修养、人际交往、道德实践与网络生态都具有重要价值。但考察青年群体的网络生存实践,其道德定力面临着被消解的现实境遇,包括虚拟在场生存下道德意识弱化、多元信息传播下道德认知模糊、网络圈群栖居下道德评判极化与网络空间乱象下道德行为失范。由此,应从重塑网络空间青年群体的主体意识、突破网络空间道德教育的实践困境、培育坚守主流价值的青年意见领袖以及强化网络空间的伦理、制度与治理等方面着力,促进青年群体自由自觉的网络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0.
冯永刚 《南京社会科学》2012,(5):129-134,140
制度、道德与人性密切相关.对人性之善恶的预设既是道德教育不可规避的核心命题,也是制度安排必须回答的前沿问题.制度安排中包摄的行为规则、人伦规范和道德诉求,对人性的塑造和改造之效不可低估.制度安排影响着人们对道德教育中所含规范的认同程度,关涉到道德教育所处社会环境的优化状况,决定着道德教育所需成本的高低.要促进个体道德完善,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调动个体的道德自觉固然重要,得当的制度安排亦不可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