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上篇(见本刊九○年第二期)对李贺诗歌通韵的归纳以及与晚唐韵部的比较分析,都基于李诗通韵韵谱的确立;而且这个通韵韵谱对于欣赏李诗,了解韵脚也是不无裨益的。现录“通韵韵谱”于下,以求正于方家。(本韵谱只收录李诗通韵韵脚,其余略去。标列通韵韵目时以平声赅上去,入声韵单列。为便于排版,原稿中各韵属字所标符号,一律取消)。通摄 1、东冬钟:《湘妃》空红中通枫龙《洛姝真珠》梦重洞《南园十三首·其七》容公《马诗廿三首·其九》匆龙风《南园十三首·其十》邕风翁《追赋画江潭苑四  相似文献   

2.
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出版)是一部整理辛词有先导之功的大著。多年来,它成为许多书刊、文章介绍研究辛词的主要依据,影响是很大的。一九六三年,杭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室和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的同志,曾制定过共同分编一套“辛弃疾丛书”的计划,分派到我的任务是编纂《辛弃疾总案》。此后,在断断续续地从事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对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及其创作作了一些考察,发现邓著在稼轩词的编年和笺注上都有不够完善之处,因而,认为这方面的工作还不能以邓著已取得的成绩为满足。编年与笺注是互有联系的。创作背景不明或搞错,就很难对词意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反之,词意的误解,也有可能导致作年的错编。特别是辛弃疾那些抒发政治感慨的词,多数有具体史事为其背景,正确地加以编年,尤为必要。从这一点上看,邓著明显的不足有二;(一)全部稼轩词六百多首,邓著加以编年的还不到半数,其余或未编年,或认为作年莫考。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辛词,不能不说是一种缺陷。我们经考察认为.只要多方面’细细寻绎,辛词的大多数还是可以认定其作年时期的。(二)已编年的作品,有一些是编错的。有的稽之于史料,察之于词意,便可发现矛盾。这种情况,也非个别。本文即就这两类情况,各择辛词一首为例,分作两题,通过具体分析,中述己见。其中《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一词,我们认为是属可编年而未编的;《永遇乐》(千古江山)则属已编年而编错的。这两首词都是目前各种注本、课本中入选、为大家所熟悉的稼轩代表作。我们想,即使只就这两首词本身所反映的史卞内容作探讨,若能获得更正确的解说,也还是有意义的。因而,提出我们的看法。至于上述对邓著有关编年等问题涉及到全书的详细意见,我们将用另文讨论。本文的写作,曾承宁波十中蔡国黄同志抄示史料,提供论据,顺此志谢。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名垂千古的爱国词人。他的高风亮节,豪迈气概,至今还激励着人们,他的如掾词笔,富瞻文采,长期以来,赢得人们的普遍崇敬。邓广铭教授化了数年时间,搜讨、抉剔、参稽、发微,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撰成《稼轩词编年笺注》和《辛稼轩年谱》。这两部专著,成为我们阅读、赏鉴、研究辛词不可或缺的书籍。邓老那种孜孜不倦,勤奋谨严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词626首(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计),这是一个十分丰富而又复杂的情感世界。作者借此思念故乡,寻求解脱:辛词的风格既有豪放又有婉约,格调则是激越、闲逸、颓唐并存。800年来,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思念故乡的爱国豪放之作。由此而论,肯定辛弃疾是一位  相似文献   

5.
一 这里讲的《切韵》残卷是指周祖谟先生《唐五代韵书集存》中的第一类里的四个残叶和第二类里的三个笺注本。为了方便,我们把切韵残叶一(伯3798)、残叶二(伯3695、伯3696)、残叶三(斯6187)、残叶四(斯2683,伯4917),分别简称为残一、残二、残三、残四。笺注本切韵一(斯2071)、笺注本切韵二(斯2055)、笺注本切韵三(伯3693、3694、3696、斯6176),依照周祖谟先生的意见,分别简称为笺一、  相似文献   

6.
《涉江词》是现代女词人沈祖棻的词集,由程千帆先生笺注,这些笺注集中体现了程氏对《涉 江词》的理解原则和方法。从诠释学的角度探讨程氏笺注《涉江词》的必要性、可能性、有效度、相对性与 必然性,十分重要。其笺注的必要性在于《涉江词》采用了以词纪事、比兴和隐喻的方法 ;其可能性则与程 氏作为词人丈夫的身份有关,也与其开展此项工作的社会环境有关 ;笺注的有效度取决于程氏的笺注方 法,即依据词人采用隐喻方式创作这一特点进行笺注 ;笺注的相对性是针对程氏诠释《涉江词》作品的意 义而言的 ;所谓必然性,是从学术研究的精神层面来立论的。这项工作对程氏而言既是他对《涉江词》揭 示的存在真理的再揭示,也是他体验生命存在真理的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7.
世传辛弃疾寿韩(?)胄的两首词《清平乐》(新来塞北)与《西江月》(堂上谋臣),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已指出非稼轩所作.因为他没有举出充分证据,所以未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现在为稼轩词编集者仍都收录了这两首词.其实,细察词的内容、风格,证之以稼轩事历、史料,是完全可以肯定非稼轩所作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穷尽性考察了《三拍》中近体诗用韵的情况,并参考了古体诗、词及假借材料,立足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比证《中原音韵》及《五方元音》,认为其用韵材料反映实际语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明末通语语音,其二是作者所操方言的语音,试图展示《三拍》作为一部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对北方官话研究的重要参考价值及其对《三拍》方言层次探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顾随《倦驼庵稼轩词说》是一部很重要的研究稼轩词的论著。这是作者自己词作创作经验和宋词鉴赏方法的结晶。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重点分析了《稼轩词》主旨美:"诚"和"高致"。这个"诚"就是辛弃疾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和生命热望;"高致"则是作者心胸精神的自然流露。二是分析稼轩词艺术美:灵动妙悟,注重词汇、句式和词义之间的圆融和谐。三是他为读者欣赏阅读稼轩词指出方法:尚友词人,了解词人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明人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徐茶酒乘闹劫新人,郑蕊珠鸣冤完旧案>人话引词<贺新郎·瑞气笼清晓>(以下简称<贺新郎>)一阕,并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人家新婚吉席而作",考唐圭璋<全宋词>曾收录是词,但加按语指出此词不似辛弃疾所作,然作为一代之词学文献,还是保留于此.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系迄今研究稼轩词最好的版本,但不曾收录是词,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音韵学角度,采取排列韵谱的方法考察了唐代诗人李白近体诗的韵系及其与隋唐语音和韵书的关系,发现李诗用韵与《广韵》韵目下所注同用、独用的规定基本相符,唐功令和宋景德、祥符年间所定的“悬科取士,考核程准”基本一致,戴震所谓“《广韵》同用独用之论乃唐初功令”大体上与事实相符。李诗支脂之三韵通押,似能说明王力“杜甫时代唐韵中的支韵尚未与脂之相混”之说可以商榷。李诗数处借韵,显示此种押韵法并非如通常所说──“始于中、晚唐”,确切地讲,应是始于盛唐。此外,李诗用韵与《平水韵》极其接近,对我们研究《平水韵》,考明《平水韵》的形成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稼轩词风,前人有“豪迈”、“豪放”、“豪壮”、“豪雅”、“慷慨纵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悲壮苍凉”(刘师培《论文偶记》)等各种说法.任何理论概括都是以牺牲大量的作品为前提的.仅从“豪”的一面来认识稼轩词风,显然是不全面的,南宋人就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刘克庄《辛稼轩集序》云:“公所作大声镗塔,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其后多有从豪、婉两方面来评稼轩词者,蔡嵩云《柯亭词说》云:“稼轩词,豪放  相似文献   

13.
过往治宋词者言及刘过《龙洲词》的艺术风格,意见互有牴牾。黄昇将《龙洲词》纳入辛派藩篱。他说:“改之,稼轩之客。训多北语,盖学稼轩者也。”而另一些论家却以为《龙洲词》非可刚于稼轩藩篱。《四库提要·龙洲词提要》说:“(刘)过词赠辛弃疾者则学其体,……余虽跌岩淋漓,实未尝全作辛体。”刘熙载说:“刘改之词……虽沉著不及稼轩,足以自成一家。”近代的况周颐说:“改  相似文献   

14.
有明一代,《草堂诗余》盛行,但仍有许多词人热衷于追步辛稼轩。与宋、元比较,《全明词》对稼轩词的接受面更宽,接受度更强。事实证明,在推动稼轩词经典化过程中,明人并未缺席,且为清初稼轩词风的流行作了铺垫。究其原因有三:词学理论的转向、豪放词风的延续和时代因素的影响。从明词与稼轩词关系入手,可为进一步深化对明词的认识、重新估价明词的历史价值找到一个新的观测角度。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许渊冲所提诗词翻译三美论对《声声慢》两种英译文进行比较评析,讨论两译本作者为再现词中音韵、形式及其意境上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现在看得到的一部我国最古的韵书《切韵》(残卷),是隋朝陆法言于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写定的,再经传抄,便风靡一时,为世所重。这书到了唐朝,孙愐增补为《唐韵》;及至宋朝,经陈彭年等再事修订,易名为《广韵》。从《切韵》到《广韵》,所收字数,虽有多少之分;整个体系,可以说还是基本不变。经过韵图家的分析,《切韵》首先分为十六摄(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又分平上去入四声(如:东、董、送、屋),又分开口、合口(如:殷、文),又分四等(如:豪、肴、宵、萧);既有重韵  相似文献   

17.
清儒冯浩以笺注李商隐诗文而留名于世,有《孟亭居士文稿》及《孟亭居士诗稿》共九卷。别集自嘉庆七年(1802)由第三子冯集梧编次后再无续补。今发现冯浩三篇佚文:《冯氏支谱序》存于苏州图书馆藏《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和美国犹他家谱学会藏《德聚堂冯氏家谱五服次序》两部家谱中,此篇佚文为将《桐乡冯氏重修支谱》六卷纳入冯浩著作提供了实证;《网师园序》存于苏州图书馆藏拓本《网师园记》,对考证冯浩晚年交游及其诗教思想的发展有所补益;《杜诗集说序》存于嘉兴图书馆藏乾隆四十三年惇裕堂刻本《杜诗集说》,此序中冯浩提出了勿浅、勿僻、勿舛、勿凿的笺注原则及“搜罗富而抉择精,谬误悉除义蕴毕备”的笺注思想。三篇佚文,亦可考见冯浩之情怀,其以经史之深厚功底笺注李义山诗集,使得集部笺注之学的方法与体例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8.
僧侣诗人的用韵往往会有出韵的表现而显得比较特别,这些出韵的表现常常是诗人受自己方音影响的结果.对唐末僧侣诗人贯休的诗歌用韵情况做穷尽式地考察,并参照《广韵》独用、同用的规定,统计其韵部通押的各种情况和通押比例,归纳出其诗歌的韵部.同时,就所得的韵部与中唐26部诗韵,晚唐僧侣15部韵以及宋代通语18部词韵的异同点进行了探讨.重点是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以及诗人的方言,对诗人用韵中的出韵、特韵现象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些特韵通押是有方言语音基础的,它们是诗人方音的流露,说明了僧侣诗人用韵常有以方音入韵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虞集古体诗、词、赋等的用韵和近体诗的用韵做穷尽式的考察分析,我们发现;;虞集古体诗、词、赋等可分为18部,和宋代诗词人用的基本相同,与《中原音韵》有别;;近体诗基本上按传统的“诗韵”写作,但其中有与古体诗各部之间通押相似的借、出韵关系,也有些近体诗不符合“诗韵”规定,而是对实际语音及方音特点的流露。虞集虽然是名儒显宦,近代诗用韵也受到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鹧鸪天》词计63首,数量为两宋词家之冠。其词开拓了《鹧鸪天》的题材内容,多抒写作者出处行藏的内心矛盾,揭示世态和人生哲理,意蕴丰厚深邃。其中农村词描绘田园风光民俗与农人形象生动细致,诗情画意与乡土气息浓郁,成就在东坡农村词之上。在写景、叙事、抒情、用典、对仗以及语言锤炼等方面,稼轩《鹧鸪天》词都有高超造诣,艺术风格多样。稼轩堪称词史上作《鹧鸪天》词的第一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