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运动的冲击,是劳动权得以兴起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劳动权入宪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权理论的落实。劳动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国际社会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是从劳动权形成来看,劳动权与人权所行使的轨迹在漫长的历史中是平行的甚至很少相遇,甚至在权利概念出现以后,劳动权也长期无人提起。劳动权具有人权属性应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推动下,国际立法和国内立法为劳动权的确立和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劳动权是罪犯不可剥夺的一项基本人权。长期以来,我国在押罪犯被强迫劳动,劳动权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在押罪犯的劳动权存在边缘化、义务化,导致人格尊严被侵犯等问题,既影响了刑罚效果,也不利于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在强调人权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全社会必须转变对在押罪犯劳动活动的义务观念,政府也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对在押罪犯劳动权保障的制度设计,提高立法层次,同时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做法,切实保障在押罪犯劳动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物质弗助权被大多数国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也是国际人权法确认的基本人权。它是指公民享有的获得国家生存保障的权利,是公民基于生存权而享有的重要人权。对于物质帮助权的立法保障在国际法和各国国内法中均有体现。物质帮助权的法律保障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劳动权的位阶与权利(力)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劳动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生存权)和宪法性权利,是一项在权利体系中具有上位效力层次的重要权利,当它与其他权利(力)发生冲突时,应受到法律的优先保障.对于劳动权与公权、私权、其他社会权之间的位阶关系及权利(力)冲突,应本着基本人权(生存权)优位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利益衡量、社会正义等原则予以协调和化解.特别是在劳动权与经营权的冲突解决中,我们应遵循生存权优于经营权的法理.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中国自从 1991年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以来 ,人权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政府也在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改进和完善人权的法律保障。但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这一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这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本文围绕着人权法律保障 ,从立法、司法及执法三个方面具体论证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实现。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少数民族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是人生来就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们最初提出人权概念时,人权的主体限于个人。随着人权理论和人权保障实践的发展,出现了集体人权的概念,少数民族人权就是集体人权之一。本文试就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概念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现少数民族人权过程中的地位作一些探讨。一、少数民族人权的概念当代国际人权理论,对于是否存在集体人权尚有争议,但承认集体人权已成为人权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承认少数民族人权也已成为题中之义。人们认识到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人权对保障少数民族个人人权具有重要意义。在立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论劳动权在我国宪法上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在国际社会形成共识.理解我国宪法上劳动权的概念,需要避免由从劳动法律关系出发来界定劳动权内涵的"逆向推导"逻辑进路所造成的理论误区.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宪法规范结构和设置目的上的差异,劳动权具有不同的性质,但亦存在趋同现象.我国转型时期劳动权的性质通过宪法解释呈现出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双面性.由此,以国家义务层次为导向的劳动权一体化保护,恰好与其形成对应关系.通过劳动权形成权利均衡机制,有助于重建我国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宪政共识.  相似文献   

8.
宗教信仰自由是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法律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行使方式和基本要求与国际人权公约基本一致。宪法、刑法、民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并以法律的形式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为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为了加强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 ,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宗教立法 ,建立完备的宗教法律体系 ,使我国宗教立法适应国际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宗教信仰自由是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法律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行使方式和基本要求与国际人权公约基本一致。宪法、刑法、民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并以法律的形式从不同层次和角度为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为了加强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宗教立法,建立完备的宗教法律体系,使我国宗教立法适应国际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劳动权从私权利上升为基本权利,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和理论基础。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劳动权既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的属性,也有受益权、自由权的性质。作为基本权利的劳动权与劳动法上的劳动权利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劳动权也不同于劳权,劳动权具有母体性和派生性,劳权具有综合性和可分性。就业权是劳动权派生出来的一项子权利,和劳动权母体本身不能等同。大学生创业仍然是劳动权实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劳工标准与农民工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劳工标准相比,我国农民工人权保障在工会组织权利问题、平等就业权问题、集体谈判问题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形成了障碍。因此,完善有关人权和劳工权利方面的法律,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仅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要求的,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社会条款问题,我们事先作好法律准备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是一种充满争议的法权,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承诺对知识产权予以国际保护是否具有合理性呢?这一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以药品这一特殊商品为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关系,以论证如同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药品知识产权予以国际保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之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必须加强劳动力权的法律保护,即把过去重点保护劳动者就业与工资薪金收益的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权利,转变到重点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力的发展与再发展的权利上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本来就是价值的源泉和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劳动者分享剩余具有正当性,也是其劳动力发展权的实现,对劳资双方合作共赢都有利。我们应当通过完善劳动法、公司法、有关再分配的法、教育制度和工会法等,来加强劳动力权的保护,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质量,使劳动力权人与财产权人实现共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 ,其中对于个体劳动权保护的内容在我国1 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得到了比较全面的体现。但是在集体劳动权方面 ,比如自由结社的权利和罢工权等 ,我国尚存在不足。我国在加入公约时对于自由结社权进行了保留 ,但是在劳动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 ,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 ,应当重新认识这个问题。罢工权在公约的批准中并没有对其保留 ,但这项权利也没有及时地转化为国内法中的权利得以明确的保障。罢工权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曾经出现过重大的变化 ,相信此项权利在今后劳动立法中会有更大的突破。劳动权的保护应当从国际、国内等多视角分析 ,并且必须关注全球化对劳动权保护的影响。我国可以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劳动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人权与主权关系理论在不断演变,从开始的“主权高于人权论”转变为“人权高于主权论”,再发展至“人权和主权平等保护论”,都对人权的保护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权保护也逐渐由单一的国内保护上升为复合的国内和国际双重保护。中国在坚持“人权与主权平等保护”的理论基础上,实施人权双重保护制度,并积极进行完善,从而促进人权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的协调发展和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体育运动快速发展,奥运体育权日益引人注目。妇女、儿童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奥运体育权之保护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社会应当以《奥林匹克宪章》和相关国际人权法为基础,大力加强弱势群体的奥运体育权之保护。  相似文献   

17.
论欧、美、非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欧、美、非三洲的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与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相比,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更具可行性。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在人权保护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人权的国际保护有重大启迪作用。尤其是个人申诉制度,对人权的国际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完善了国际人权的权利主体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是二战以来国际法领域中引人注目的问题。由于人权本身的特殊性,在人权国际保护中存在着政治化倾向,一些国家利用人权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以保护人权为名干涉别国的内政,导致人权的政治化。人权的政治化主要表现为“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文章指出人权政治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力量对比的差异,而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应成为人权国际保护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们的根本追求,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活动,劳动是基本人权,人们通过劳动实现人的类本质,得到深层次愉悦体验即为劳动幸福。劳动正义不是劳动权利而是实现劳动幸福的道义基础。劳动主体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实质所在。劳动主体正义实质是劳动对社会主体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生产资料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客体正义。国民是国土等自然资源的共同所有者,劳动生产而成的生产资料应归生产者共有。劳动动机正义是劳动幸福的深层动因。实现劳动幸福应成为人们进行劳动的根本动因。劳动过程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关键环节,确保劳动过程正义的根本要求是充分保障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二战以后国际人权表现出来的与传统人权显著不同的外在特征.这些特征具体表现为: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具体性和保障的实效性.指出了传统人权观念的固有缺陷:"人权"在不同权利主体之间利己的争斗中窒息了;后现代主义法学对人权观念的影响,即强调人权的整体性与和谐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和谐成为国际人权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人权彰显自身价值的必备品格,它调和了不同人权价值观的对立,使得国际人权合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