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作品主要以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特别是黑人女性的觉醒为主题.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来解读黑人女性走出种族、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樊篱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2.
爱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围绕"性秩序"问题,对妇女如何才能真正独立,建立充满爱的和谐社会给出了颇为大胆的新提议,重申了她所提出的"妇女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小说采用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意识流、神话模式以及象征隐喻等许多新的手法,表现内容与形式的一元化,揭示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旧南方的旧传统、旧秩序和旧制度的死亡这一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4.
伯纳德&#183;马拉默德的名篇《伙计》不仅揭示了犹太民族的文化母题,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主题。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理论来分析,主人公弗兰克&#183;阿尔派恩的成长历程就是经历了从本我压抑自我到超我战胜本我,从堕落到醒悟并升华到自我牺牲的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两部成长小说有共同的主题--追求自由.比较两部小说主人公追求自由的过程,即他们各自成长的过程,分析两位作家人生观以及他们在小说中应用的象征手法可以看到两位主人公追求自由的理想是不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解读《简·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虽然书写了女性的真实体验,弘扬了女性追求自由、反叛夫权的独立意识,但仍在对"性"的理解、对"话语"的把握、以及对"体验"的表述方面明显地流露出对男性话语的心悦诚服,不自觉地认同了男性话语,因此,它始终走不出男性传统的藩篱,不可误读为纯女性主义文本.文章对<简·爱>写作的特点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各地的父权制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激起了轰轰烈烈的女性解放运动.许多文学作品塑造了种种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简·爱>中的女主角简爱(Jane Eyre)一生中都在为自由、平等、独立和爱情而抗争,她具有超越女性传统性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相似文献   

9.
<诗经·国风>中的多半诗篇是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因此,女性美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风诗中的女性所呈现出的美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审美特征.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呈现出非功利性的审美转变.本文以<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找出蕴涵在这些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中的深层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其社会背景及时代特点的把握,突现出其区别于其它时代的特异的美,并且结合对作品的分析,找寻其自身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在向世界展示那个充满罪恶、正在走向毁灭的旧南方的同时,又在其作品中极力探索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作为重建他理想中的南方的价值基石.这就是他一直赞扬的人性中善良、诚实和忍耐的一面.在他看来,体现在人们身上的这些古朴的美德是旧南方的希望所在,能够引导旧南方走向新生.  相似文献   

11.
"新女性"文学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美国文坛流行的一种女性叙事,是当时美国社会关于妇女问题的大讨论在文学领域的延伸,这类作品宣扬独立自强的"新女性"理念,描写"新女性"对维多利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反叛。本文以朱厄特的《汤姆的丈夫》、吉尔曼的《黄色墙纸》和肖班的《觉醒》为例,从历史视角分析这三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认为这些试图重新定义自我身份的"新女性"以妥协、疯癫、死亡而告终的原因在于她们对传统的僭越、对旧秩序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易妻为妾"是产生于《聊斋志异》中《恒娘》篇里的特定语汇。蒲松龄对"易妻为妾"行为的描写,使《恒娘》成为反映女性嫉妒问题的小说特例。"易妻为妾"揭示了妻妾之道下的情爱心理特点,演绎了女性面对婚姻危机时的一种反攻战术,展示了古代夫、妻、妾关系的某种真实面貌。对从古至今长期存在的女性"易妻为妾"的心理和行为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女性容貌描写的植物化比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奎 《南都学坛》2004,24(5):74-77
自宋元以后 ,中国古代小说的女性容貌描写逐渐出现了以“花”、“柳”等植物为喻象的倾向 ,这意味着以藻饰女性容貌为快意的世俗文化心态已渗透到小说文本之中。这种女性容貌描写的植物化比拟既建立在原始的“诗性的”隐喻思维基础之上 ,又吸取了传统诗词以及戏曲以植物喻人的经验 ,创造了一种以隐喻象征为特点的诗意韵致。同时 ,中国古代小说女性容貌的“植物化”喻象的特点是“可观”、“可餐” ,是男性作者在性别错位的社会里对女性容貌所进行的满足自身欣赏欲念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姐妹型故事大多交融于"蛇郎"、"神蛙"型故事中,是民间故事中围绕女性间矛盾纠葛、揭示女性道德品行的故事类型,承担着对女性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史中的女性以智抗暴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女性为成功抗暴已开始不择手段.明末社会给女性智勇抗暴提供了频繁表演的舞台.母题叙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表现行暴男性多么无赖无耻.而在于表现女性作为弱者,杀敌脱身的大智大勇.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值一般不高,女性来承领抗暴之事,令人予以格外赞叹和表彰,以此作为广大受侵害民众的精神安慰和心理补偿.不少相关叙事还以女性成功抗暴的实践,突出了强健其体魄的主张,带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活跃于清代前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和传奇小说《聊斋志异》都塑造了大量的才女形象,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通过描写才女的违规行径和大力弘扬女才表达了对传统礼教的强烈不满之情,反映了明清女性要求解放的时代心声。它们的差异性是:才子佳人小说热中描绘梦幻世界的才女,形象程式化,性格比较单一,缺乏坚实的生活基础;《聊斋志异》精心刻画现实世界的才女,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7.
松柏西汉墓簿籍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州松柏西汉墓48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中的大男、大女,指15岁以上包括免老和罢癃的成年男女。53号木牍性质应为"南郡事复口算簿",簿中的小男、小女指7岁至14岁需交纳口钱的使男、使女。47号木牍为"南郡卒更簿",簿中数字经计算大体吻合。三种簿书均存在大男与大女比、小男与小女比、使大男与大女比、使男与使女比、卒与使大男比严重失衡,而男女人口总数比例大致平衡的情况。这应是为了逃避赋役人为造假所致。  相似文献   

18.
《名媛诗话》收录了许多反映"妇德"内容的清代女性文人的诗文、事迹,本文通过对此记载进行分类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诗歌、事迹以及她们对于"贞节"的评判进行论述,来管窥整个清代女性整体对于"贞节"观念的认识、理解与实践态度。  相似文献   

19.
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实在性时间与虚幻性时间的对照,构成了张爱玲作品独特的时间景观,造成了"苍凉"与"隔"的审美效果.她窥透女性对韶华易逝、青春老去的恐惧与拒斥的集体无意识,塑造了众多的"怨女"形象,在更深的意义上展示了一种现代的时间意识和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0.
对旧中国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是邝丽莎小说中展现中国题材的独特视角。邝丽莎笔下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承受着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迫。她们既是无奈的受害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她们又演化成男性的帮凶,无意识地沦为了施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