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在当前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是剥削和压迫的关系;有的认为,历史上虽然存在有民族压迫和民族战争,各民族的统治阶级经常制造矛盾和民族隔阂,但从总的方面看,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与相互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这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联系的不断密切和相互影响。我们支持后一种观点,不能简单地用阶级关系代替民族关系,过份强调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一面。现仅就明清时期畲汉两族人民关系的具体事实说明这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新道路 一、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民族问题说到底是阶斗争问题 所谓民族问题,一般是指被压迫民族如何争取解放的问题。自从民族形成之后,伴随着民族内部的阶级斗争,民族与民族之间就存在着压迫与被压迫的斗争,这种斗争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着。 那么究竟民族压迫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呢? 民族压迫从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是一个民族压迫另一个民族。实际上,民族压迫不过是阶级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根源是剥削制度。比…  相似文献   

3.
从三部农书看元朝农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元史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由于对蒙古统治阶级施行的民族压迫的反感,而把当时社会看作一个黑暗的时代;一种是由于研究的欠缺,而认为当时社会经济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实际上,历史的真实并不如此。我们只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列宁语),便会发现,元朝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观察和处理阶级社会诸问题的一个根本方法。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当然不完全等于阶级问题。民族压迫是阶级压迫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是阶级压迫。我们常说的民族压迫,并不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去压迫另一个民族,而实际上只是各个民族中的剥削阶级压迫别的民族;被压迫民族中受压迫的也不是本民族的全体成员,而只是被统治被剥削的劳动人民。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着维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罪恶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地位,从其狭隘的阶级利益出发,不仅要剥削和压迫本族的人民,而且在可能的时候,总是要去压迫和剥削其他民族的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知识分子在我国民族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尽管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一个整体的阶级属性,但他们的政治态度和知识技能的变化发展确实关系着每一个历史时代,每一件历史事态发展的兴衰成败。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一向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尊敬和器重,素来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笼络和争取的对象。而历代知识分子的多数,也往往以其固有的知识和特有的敏感,在各个变革时期,敢于面对现实,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受一种共同的爱国信念而凝聚在一起,最早觉悟,率先行动。在我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外国  相似文献   

6.
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民族产生的时候起,民族问题就随着产生。因此,马克思主义者一贯反对民族问题上的虚无主义,经常地关心民族问题,坚决地为消灭民族压迫、为解决民族问题而斗争。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就在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在于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因为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是民族压迫的根源。但有了这一前提以后,在一个多民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民族形成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它源于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其实质是民族或国家之间利益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冲突,其功能效应有正负之区分,其发展趋势将逐渐减弱.民族主义可以分为争取政治权利的政治民族主义、强调经济利益的经济民族主义和维护本民族物质文化的文化民族主义三类.进攻型和防守型是区别民族主义性质的首要的、直接的、现实的标准.中国民族主义的真谛是民族自尊与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8.
一、中山国名称的由来 狄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以致在历史文献记载中,详于大的民族,略于小的民族。对狄族的历史只片片段段地保留在华夏族的历史记载中,既不全面,又不系统,而且还有矛盾。我们今天应当尽力搜集材料,写出一些关于古代少数民族较为翔实的历史来,以恢复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瑶族人民长期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非常残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生活格外困苦,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特别勤劳勇敢。历史上瑶族人民反抗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连绵不绝,瑶族是一个富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民族,但组织程度和斗争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无论在阶级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都存在着制约和影响。它们在阶级社会的表现是:阶级斗争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实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的消除决定了民族关系一般不再具有对抗性;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走向产生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上反映出来。文章还提出,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解即便在阶级社会,也是应该有条件的、具体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民族压迫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弱势民族合乎“规则”的支配和剥削,其中蕴涵的阶级压迫关系具有隐匿化和“合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民族问题实质的讨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一、什么是民族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民族问题就是民族差别问题,它存在于民族之间而不存在于民族内部;认为民族问题是指民族矛盾,就是民族间不平等不团结的问题,只有民族间出现矛盾,才构成民族问题;认为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共同的问题,包括平等与不平等,团结与不团结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发生关系的民族不存在民族问题。二是  相似文献   

12.
关于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问题,我国学术界曾于一九六三和一九六四年开展过热烈的讨论。但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缘故,这场讨论不久就揠旗息鼓了。那时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的: 对“阶级的道德”的理解问题。有人认为,所谓阶级的道德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这是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阶级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不同意上述意见的人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由于  相似文献   

13.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国际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同时,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对其经验作了科学总结。他们精辟地论述了阶级问题和民族问题的相互关系,揭示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的实质和根源,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  相似文献   

14.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根源。中国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正确选择,也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展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全国各民族的大团结。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内容。实现我国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是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24个少数民族11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13个民族在国境线上与三个国家的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同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社会安定,边防巩固、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云南,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各族人民之间保持了不同程度的交往和联系。但是因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又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都成了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各民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下,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甘肃两省相继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回族人民反清武装斗争,从而揭开了陕甘回民起义运动的序幕。这次起义运动历时达12年之久,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我国少数民族斗争史上实属罕见。它是清朝统治阶级长期进行反动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回族人民卫教保种的民族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爱国传统。这个传统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的爱国斗争,成为根植于人民心中的一种民族精神。在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斗争中,所体现的近代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不但使历史上的爱国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而且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注进了  相似文献   

18.
论岳飞     
(一) 十二世纪前期,在中国历史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民族战争,这就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反对金朝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民族掠夺的战争。当时黄河两岸,江淮之间,人民的抗金浪潮,汹涌澎湃。在这样一个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期,岳飞的反民族压迫和反投降的斗争,在南宋将领中最坚决、最勇敢。他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颂。 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部女真族兴起,他们不堪辽朝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在阿骨打的领导下, 进行了反辽的民族战争。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女真族在战争中逐渐强大…  相似文献   

19.
在北魏平城时期,宗教与民族关系密切相关.北魏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动乱局面,一统黄河流域,但其境内民族众多,矛盾复杂.统治阶级不仅需要树立正统形象,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还要缓和内部民族关系,维护政权稳定.道教和佛教乘机而入,与北魏政治密切结合.统治者利用道教取得了合法统治权,缓和了胡汉关系;佛教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迅速扩展,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但也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北魏平城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大发展,各种宗教组织的产生,把不同民族的人们汇集到同一种信仰下,带动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民族隔阂,产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一朝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在反对国内的封建统治和外来武装侵略的斗争中,尤其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祖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与中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列宁说过:“一切民族压迫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列宁全集》23卷55页)。一九一○年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之后,朝鲜人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之士,前仆后继,不仅掀起了抗日武装斗争,同时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