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经历和社会发展进程对文化的选择 ,是民族精神形成的自然因素 ;杰出人物、宗教和国家的作用是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 ,其中国家的作用又是主导性因素 ;民族精神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和传统 ,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累加进步的过程之中 ,它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吉尔吉斯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民族性格的形成,跟历史、自然环境与地理特点以及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由黠戛斯到现在的吉尔吉斯族,该民族形成了兼具游牧民族的崇尚自由和定居民族的安于现状、不能找准自身定位、矛盾性、崇尚权威、崇拜英雄等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族精神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民族精神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分析。文章认为 ,民族精神概念的提出是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并且从一开始就与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和推崇联系了起来。民族精神是民族活力、民族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健康的民族意识、鲜明的民族性格四者有机的统一 ,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具体构成 ,集中表现于各民族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定的文化现象和历史遗存之中。 相似文献
4.
跨界民族的政治研究是冷战结束后渐渐新兴的领域,它是由苏东剧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移民人口增加等因素所触发的。在该议题领域,存在着安全化视角、民族冲突视角、发展政治视角、网络政治视角的分野,这些研究视角之间也存在着交叉之处。在审视跨界民族的政治影响与后果时,我们需要排除几个常见的误解或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5.
世界体系和民族关系:解读现代民族问题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之间的交往行为在其所处的历史体系中发生 ,并从这个体系获得本质内涵。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现代世界体系对现代民族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由国家的政治结构和法律制度所决定的各民族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文化权利 ,是现代民族关系的本质。建立在排斥性认同基础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制度及政策实践与现代国家多民族社会构成之间的矛盾 ,是现代国家内部各种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的理论和实践渊薮。改善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 ,必须从改造民族国家观念制度、重建政治共同体认同标准入手 ,其本身就是改造现代世界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民族问题仍然困扰着圭亚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圭亚那的民族问题既有历史渊源 ,即殖民主义制度的原因 ,又有现代因素 ,即与政党现行政策的偏颇相联系。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圭亚那的民族问题主要反映在印度人和黑人两大民族 (种族 )之间的关系上。该国政党以民族划界 ,其政党政治实际上是民族政治。圭亚那的两大政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它们都不能代表各族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不能制定正确和连续一贯的政策 ,不能真正将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7.
"民族性格"及其特点的辩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族性格"这一术语的提法和概念等在中国和俄罗斯学术界都颇有争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来看,这一术语的提法都是合理的.虽然对"民族性格"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较为全面、客观的解释是: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表现在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及精神气质上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民族性格的特点是复杂的、矛盾的:既具体又抽象,既固定又运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相似文献
8.
印度民族性格及其对印度国家的影响——以印度教民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民族性格是数千年来在特定的宗教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其中构成印度民族主体的印度教徒的信仰与文化,在印度民族性格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印度教民族崇尚真理、宽容与非暴力、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个人主义、等级观念、淡漠历史、业报轮回和文化自豪与民族自尊等理念和观念,对整个印度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印度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与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十余年我国跨国民族研究具有以下特征:核心概念的表述及界定各抒己见;实证与理论研究相得益彰;涉及范围日益丰富;研究人员逐渐多学科交叉。需要进一步关注的问题:核心概念的缺乏共识不利于学术沟通交流;理论深度有待加强;研究队伍仍显单薄;国外同类研究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0.
11.
民族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理解这一关系首先必须理清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别性的问题。共同性是人类各民族的本质属性,差别性是人类各民族的形式属性,在差别性的基础上把握共同性是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第一哲学基点。在民族共同性的认识基础上实现民族融合,是人类各民族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为此,必须正确地对待民族主义理念,实现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的日常宽容,促进各民族共同性和融合性的共识与进程,最终达到全球人类的多样化统一。 相似文献
12.
13.
牛作为一种牲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以牛作为牵引力的农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标志之一.而对于一些民族社会来说,牛不仅具有生产生活上的实用价值,也是宗教信仰中不可缺少的祭祀品,并作为交换媒介、娱乐工具、财富象征和民族精神气质等符号存在.从牛的视角,展现了人类社会与环境、群体及自我的互动关系.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牛在日常生活中正渐渐退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视野,以牛为纽带建构起来的文化越来越式微,这是人类文化的退化,抑或是人类自我的忘却?本文通过对“牛”在西南民族社会中意义的探讨,试图说明人与物的动态关系,以及人对自我在自然界位置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浅谈新形势下民族贸易及民族用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抓好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优惠政策的落实,湘西州民委组成调查组于2004 年3 月先后深入到州直及有关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湘西州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优惠政策已取得可喜成果。六年来全州民贸企业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共落实政策获得优惠15213万元,其中,银行贷款优惠利率贴息10466 万元,增值税先征后返2301 万元,三类农副产品补贴2466 万元,进一步夯实了民贸企业及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基本满足了州内近200万土家族、苗族群众及四省市边区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用品的需求,促进了湘西州民族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陶云逵作为中国民族学的早期研究者,将德国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边疆的实地研究结合起来。在德国民族学理论中,文化和民族精神是构成民族的两个重要维度,但在现实经验中,杂糅多元的文化与追求纯洁性的民族精神一直有难解的矛盾。文章尝试梳理和总结陶云逵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指出:(1)陶云逵在传播论脉络下,实际区分了以文化为载体的集体意识,和以社会为载体的集体意识。前者以传播作为文化和社会的前提,不断构建横向的社会关联。(2)民族志复合的机制是基于传播形成的,为民族性格提供事实基础。民族性格是可变的,不同于民族精神对纯洁、竞争和稳定性的追求。陶氏在处理云南民族志材料时,逐渐倾向于在民族性格意义上展开分析。(3)应基于民族志复合在边政学中的具体应用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即,国家通过边政和边教在地方重建基于现代性的民族志复合/民族性格,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形成基于现代性的中国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春梅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1)
在当今社会,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招收了少数民族学生,蒙古族大学生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格.在面对新的文化背景下,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通过探究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新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民族和谐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随着中国的入世,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越来越频繁。认识并理解中美各自的民族性格,如中国的群体意识、美国的个体意识,中国人的中和意识与美国人的竞争意识,探寻形成各自性格特点的文化渊源,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作为一种人们共同体,既有文化属性,又有政治属性,基于此可将民族划分为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于是,学术界由民族属性衍生了关于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纠结的话题。伴随西方"族群"概念的引入,我国部分学者将文化民族等同于族群和将政治民族等同于民族,并主张以族群替代民族的观点,其实质上就是通过民族的"去政治化"或"文化化"而人为地实现政治民族转向文化民族。本文认为,在中国,提倡民族的"政治化",未必会强化民族认同而削弱国家认同,对国家的稳定、统一与发展形成挑战;同样,主张民族的"文化化",也未必能够淡化民族色彩,模糊民族意识,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显然,只有客观地看待民族属性,科学界分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才能促进民族的自身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20.
我一直渴望能有一个机会,让患上了都市现代病的我梳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好把那些浮躁的追求与享受暂时挪开,让一缕新升的阳光暖洋洋的照耀在自己已经有些发霉的身心,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