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对战后的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是战后世界总体格局的蓝本 ,同时它也给一些地区性问题 (如巴勒斯坦问题 )的产生、发展和走向制定了一个框架 (或曰游戏规则 )。通过分析罗斯福蓝图的中东部分 ,回顾战后阿以冲突的产生、发展 ,指出了罗斯福的构想对阿以冲突的演变产生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人们对石油的高度重视。二战前,墨西哥湾是世界石油供应的中心。二战期间,德高里尔对中东石油的调查报告向世人展示了中东地区巨大的石油储量,同时对二战后美国中东石油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东地区因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而成为世界大国的争夺重点。冷战结束后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 ,确立了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并谋求建立一种维护美国利益的中东新秩序。但美国所采用的强权加武力的政策日益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 ,且世界其他大国谋求中东地区主导权的力度也在加大。面对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 ,美国不得不对其中东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芬恩·基德兰德和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在宏观经济政策和商业经济周期研究中作出的开创性贡献,阐述了其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内容,指出他们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以及经济周期的驱动力问题上的独创研究,不仅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还对世界各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制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美国以根除恐怖主义的名义在中东实行了“中东民主化战略”。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美国提出的目标并未都实现,甚至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战略遭遇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于中东国家民众的价值取向、中东国家内部政治力量对比、自身在中东民众心中的可信度及民主化对于消除恐怖主义的意义等问题的认识有失误。美国下一步的选择很可能是放缓中东民主化战略的步伐,再次依靠世俗当政者、压制宗教势力。但是,美国的这种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加剧中东乃至世界各国民众对美国的不信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刘合波 《国际论坛》2011,(1):34-39,80
尼克松政府初期,负责中东事务的国务卿罗杰斯继承了约翰逊时期对等平衡的中东政策,但这并未促进阿以之间的和平进程。约旦危机中约旦和以色列的表现,使美国意识到以色列在实现美国意图中的战略价值,这促使美国改变了对阿以冲突的对等平衡政策,转而采取加强以色列军事优势的威慑平衡政策,从而实现了美国对中东政策的第一次嬗变。约旦危机对美苏、阿以双方的攻防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依赖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科学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是产生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分析了理想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进而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进行了剖析,认为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存在公开性不足、征求意见不广泛、不充分以及个别准则制定缓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8.
中东和平进程的停滞与恐怖主义日益猖獗已经置美以军事援助关系于一种两难境地。在这种军事援助关系之下 ,以色列对有明显的将自身安全托付于美国的“不安全感”和制定内外政策时的约束感。而美国则为此难以在阿以间寻求一种均衡 ,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既助长了以政府在中东和平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又更加激发了穆斯林世界的不满 ,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袭击愈演愈烈。尽管在美国内对这一关系的舆论支持呈下降趋势 ,但由于美国在全球和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没有发生改变 ,以色列企图“安全自助”的致命伤难以消除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美以军事援助关系将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2008年7月梅德韦杰夫总统批准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明确地传达了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国际议程、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抱负和恢复自身大国地位的信心。新版《构想》继承了2000年版《构想》的大部分内容,其中包括普京的外交路线和多项政策原则,同时调整了对一系列国际问题和地区的政策立场。未来梅普组合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抵制美国的单极霸权图谋和遏俄战略,致力于同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而共建没有分界线的"大欧洲",进一步深化俄中战略协作和俄中印三边合作,加强联合国的协调中心作用和国际关系中的法律原则、集体原则及多边原则,促进公正民主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IS"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反恐战争"和中东政策所致,要根除这个恐怖威胁,美国必须反思其反恐战略,调整其中东政策。众所周知,冷战结束后趋于膨胀的"伊斯兰恐惧症"实质上代表着一种思维定势,它将各种涉及穆斯林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危机,统统简化为"伊斯兰威胁",其最极端的表现,是声称伊斯兰教信仰本质上就是"反西方"和"反现代化"的。这一思维定势对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其中东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为美国霸权的新一轮扩张提供间接的意识形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