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论道德转型     
道德转型是伦理道德发展历史形态的转换,是标志伦理道德历史性进步的范畴,即在道德发展的历史转折中,由道德文化体系的分化、解体、重组而引起的质的飞跃,而不是指其发展过程中的一般性改变。它具体表现为道德基本原则的更替、道德观念的改易和价值标准的转换,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由后者所决定。社会经济关系的质变改变了人们的道德关系和利益观念,必然导致道德转型。而作为实践主体对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把握和自觉适应的理论创造,道德转型的内在机制主要在于道德体系理论上的开放性、它的内在的理论矛盾和其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系列道德负面事件反映了国人当前的道德状况,这一状况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总体情况下发生的.社会转型使得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转型成为必要,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转型主要在于日常道德的建设,即最基础的道德建设,亦即重设最基本的做人道德,主要体现在尊重生命、善良、诚实、正直而有正义感这样一些德目的建设上.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影响与现代需求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法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观念、精神和价值体系。而这种观念、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渗透着它所孕育其中的社会道德价值。道德、经济、传统文化及旧的法律意识无不影响、制约着法律的发展。面对社会转型的时期,要以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法律价值,以尽快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滑坡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各领域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人们的道德水平下滑趋势明显。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都出现新旧观念的矛盾与冲突 ,权力腐败现象尤为严重。究其原因 ,主要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心理等几方面。道德重建的基本思路是 :加强道德教育、强化道德奖惩、重建道德伦理文化体系、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道德文化建设.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众多,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矛盾、多元价值观导致的矛盾、民众的民主诉求、参政议政需求与制度的矛盾等.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个体价值多元化、道德失范成本太小、道德行为缺乏共识等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和媒体在社会转型时期应通过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后者是以成人的世界和社会的要求为本,体现社会的意志或成人的意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对传统德育高耗低效现状的反思性选择,现代德育正实现着从"重教"到"重学"的路径转向:在德育内容上,由掌握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向;在德育方式上,由重灌输向灌输与选择整合转向;在德育过程中,由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向。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状态下 ,行政道德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导工程。通过对行政道德建设的社会价值和当前行政道德领域存在的种种失衡现象的分析 ,认为 :必须加强行政道德建设 ,以充分发挥其对于政府自身建设及社会道德风貌的能动的调控作用 ;行政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立为本 ,标本兼治的原则 ,采取多种措施并使之配合。同时指出其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以及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权法"的出台,是深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完善,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物权法"促进我国公民社会建设,有利于培养公平、平等意识和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公私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将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政治转型、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转型与文化转型的角度切入,理论联系实际,论证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在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时,由于社会转型剧烈以及经济转型相对发展较快,导致政治转型相对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缓慢,社会结构不尽合理,核心价值观缺失以及主体文化未能确立.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社会生活出现许多不和谐因素,要求必须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是我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改革促使这些因素不断地发生部分质变或量变。传统的政治机制、经济机构、文化体系等都发生解体和分化,现代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的新起点和加速场。  相似文献   

11.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门神观念是我国传统民俗观念之一,其产生与早期人们对门户的认识与理解相关。门户不仅是建筑实体,且具有多重社会文化意义,具有内涵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出于装点、神秘化门户的需要,门画这种艺术形式得以出现并传承至今,成为当代一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9.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