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慧  张萌萌  黄聚云  郑家琨 《城市观察》2015,(3):170-177,18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1626名学龄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认同感不高;与上海本地学生认同感差距较大;不同性别、年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认同感具有显著差异。必须培育并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对城市的认同感,这样才能使其认同城市,并最终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随迁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对宁波市3所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从内部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老师因素、学校因素、家长因素)两个维度来分析影响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的因素,探索促进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员开始出现举家随迁的流动模式,农民工随迁子女群体也由此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在步入成年后,出现了内部较大差异的分化;但无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留驻城市或返乡就业、创业,都是当前国家战略发展所需的现代劳动力。对916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研究发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完成其义务阶段教育后,能继续留驻流入地的人员超过了一半;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去向不明的,多为社会特征水平偏低者;城市返乡农民工子女在家长特征水平上偏低。因此,应以国家宏观需求和个体微观分化的特征为立足点,对该群体后义务阶段的管理与教育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中以江西省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弟的作业为案例,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精神境遇。这种处境来自于物质的边缘化,同时对于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造成了如下困境:一是人格的养成;二是知识的发展;三是社会群体的融合理解问题。重视和解决以上问题,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陈荣武 《社会学》2009,(2):34-42
进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基本权利保障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而农民工同住子女的受教育权的平等保障问题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致力于接受农民工向住子女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成为继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后的第三种办学模式和社会转型期的新型产物。本课题将上海市具有典型意义的A行政区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研究样本,对该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总体情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受应有的义务教育平等权、通过“启动扶持金”等破解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窘境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跟随农民工进城的子女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迁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本文首先分析随迁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其次,从不同主体维度,试图总结出随迁农民工子女之所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缩小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是建设和谐城市、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如何缩小城市农民工和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则成为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本文以上海为例建立了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城市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社会距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发现社会资本有助于缩小本地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社会距离,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广泛丰富越有利于消除群体之间的偏见并改变农民工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缩小本地居民和农民工的社会距离;同群效应则可以强化城市农民工和本地居民群体价值判断的趋同性,从而对二者之间的社会距离有双向作用。如同群效应强化群体共同的偏见,则有扩大二者社会距离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中国义务教育政策取得的最大突破就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公立学校,并同样享受免收学杂费的义务教育待遇。在一些城市,譬如上海,采取了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并入公立小学的政策措施。但是,从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看,不尽人意之处仍然很多。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城市社会和学校不能从根本的价值理念上接纳农民工子弟,“一校两制”的后果可能对农民工子弟造成更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傅晨  刘梦琴 《城市观察》2012,(3):148-157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和实施情况。广东省基本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人人有书读”,但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学校的比例依然较高,入读公办学校的歧视依然存在,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能彻底消除,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重点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因素。确定研究数据为无锡市具有产业代表性,分为随机抽样与非随机配额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所获得的有效样本。通过Binary Logistic分析方法得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留城意愿主要和受教育程度、来无锡市的年份、在无锡市的朋友有密切的关系。并针对三个重要留城因素,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手机是新生代农民工连接乡土社会与城市身份的一种重要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微信同乡群进行深入访谈的研究发现,在同地熟悉群与异地熟悉群之间没有本质差异,实际上是原先农村社会秩序和农村人身份的网络迁移;而同地不熟悉群的日常交往,则强调城市现代的平等观念,凸显城市里的功利性交往。相对而言,前者容易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抱团意识,后者则可能更容易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与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的人类生活环境,存在着许多差异.在世界城市化浪潮中,一些已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严格意义上的城乡差别已变得模糊.我国也正在向城市化方向迈进,但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面临不同的发展机遇而发展不同步等原因,目前中国的城乡差别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大学中极端伤害案件的发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大学生同辈交往情况。对522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朋友数量在2-5人。影响大学生朋友数量的因素包括家庭经济地位、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和掌控度、交友原则是否明确、每天上网时间、在参加的学生组织中的身份等。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转移及就业路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的主体将伴随我国城市化的过程而长期存在。本文基于2007—2008年对山东省16县(市)区1000余户农村农民实地问卷调研情况收集的数据,反映当前我国农村农民尤其是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特征、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择2008年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中城市工人和农民工样本,使用布朗分解方法解析城市工人与农民工收入差距,重点解答城市工人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研究发现单位之间的收入差异是总体收入差距的主要部分,而入职户籍门槛是阻碍农民工进入公有制单位,获取较高收入的重要原因。在同一所有制性质单位内部,城市工人与农民工同工不同酬占总体收入差距比例不大。人力资本差异能够解释收入差距的36.2%,说明人力资本要素虽然能够影响到收入状况,但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并未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瓦解,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转变成为跟随父母进城的流动儿童,受经济、家庭、社会、心理及自身流动性等因素影响,在个人媒介素养建构过程中,流动儿童面临诸多挑战。从关系的角度看,流动儿童作为媒介使用的主体,在媒介使用的过程中会与外部环境产生冲突与对抗,且这种冲突在无外来帮助的情况下难以与外部环境达成"冲突—和解"的动态平衡。在此语境下,通过应用"生态关系说"的方法来协调流动儿童与媒介、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流动儿童媒介素养的构建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快乐感量表及同伴等级评定表对76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程度以上,在生活满意度及消极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同伴接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之间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感之间相关不显著;不同接纳水平的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纬度得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