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SR系统方法论作为一个新兴的分析型系统集成论,具有有序稳定、便于操作和动态迭代的特征,尤其是其注重对复杂系统中人理作用的处理,与跨县域旅游规划系统中强调的人性化思想不谋而合。本文首先引入WSR系统方法论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在审视WSR结构在旅游开发与规划领域的研究状况基础上,进行跨县域旅游系统与WSR结构系统内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跨县城旅游WSR结构系统的演化及其机理,构建跨县域旅游规划系统的物理因素、事理因素、人理因素的三维体系模型和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了跨县城旅游WSR结构系统开发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2.
县域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主要包括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发掘一体发展、县域文化旅游景观建设与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一体实施、不同县域之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一体交融等三方面内容。推进山东县域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化顶层设计,实施文旅产业省市县一体联动;深化文化创意,开拓文旅融合通道;深化文旅推介与宣传,提升文旅产品的吸引力;深化县域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文旅产业聚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促进民族县域经济起飞的重要杠杆,是壮大民族县域经济的现实着力点.而县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市场营销则在推动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以民族县域旅游经济为突破口,结合县域旅游发展及旅游市场营销现状,提出该县县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从而提升并形成鲜明的民族县域旅游整体形象,扩大民族县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以期促进县域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旅游业竞争态势的全面展开 ,旅游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 ,旅游规划的现实需求也相应出现了新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 ,旅游规划界对传统的规划思想和经典的研究方法不断重新认识 ,并引入新的规划设计理念。概念性旅游规划就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 ,它的出现必将对丰富旅游规划学科内容、推动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非常值得关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的研究文献 ,首次对概念性旅游规划的概念、性质、特点、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运用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4个方面分析了连云港市的休闲旅游,探讨并提出了要实现旅游资源整合,就要通过迎合游客休闲的需求;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科学规划,走生态旅游的发展道路;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提升旅游城市竞争力等途径完成。  相似文献   

6.
当今县域旅游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为促进中国县域旅游业健康发展,对浙江衢江旅游业进行深入调研和SWOT分析,指出县域文化观念相对滞后、文化资源总体水平不高、文化建设人才缺乏等问题既阻碍了县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到衢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以旅游品牌构建为目的的旅游软实力培育是提高衢江旅游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应在观念、战略、路径、资源等方面努力,使旅游软实力促进县域旅游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构成,明确旅游产业集群由核心吸引层、要素供应层以及辅助供应层构成;分析了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及优势条件,提出福建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应确定旅游产业集群主题、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旅游产业集群的治理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德清县旅游资源分布、道路交通体系等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点-轴系统”理论,构建出1个中心、3个增长极、1条发展主轴和4条发展副轴、3个旅游地系统的德清县旅游空间格局,即以德清县旅游集散中心为核心,以德桐线-德清大道为旅游发展轴,串联三大旅游地系统,即东部水乡古镇旅游地系统、城区综合度假旅游地系统、西部山地度假旅游地系统。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进线上线下共同发展,实现县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以提升县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最终促进县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旅游规划教学内容更为广泛和专业化。首先梳理了旅游规划学教材的发展;其次,分析了旅游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教材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交叉重复问题、教学实践内容单一性等;最后,提出了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措施,包括从科学、技术、工程和人文4个层面厘清教学目的、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建立结构紧凑的板块式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等。  相似文献   

10.
国内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引发了旅游规划热,推动了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旅游规划成果,同时也凸显出了旅游规划中存在着缺乏特色、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评审多流于形式、监督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突出地方特色、重视市场调研避免重复建设、加强跟踪监管、着力培养综合型旅游规划专才、强化审批管理等措施,同时还应跟随彰显人文底蕴、关注社区作用、重视可持续发展、走团队合作道路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旅游助力脱贫的同时带来全球性人口流动和语言文化接触,对贫困地区的社会语言生活产生诸多影响.依据重庆市武隆区语言生活实态数据,分析其语言生活的总体状况、社会差异、变化及成因,认为围绕"后脱贫"治理阶段旅游扶贫的实施,有必要制定旅游扶贫县域语言规划,指出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构建和谐的旅游扶贫县域语言生活,核心概念是语言资源,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话推广方略、语言功能规划和语言权利平衡等.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始兴县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始兴县的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的现状 ,探讨了始兴县旅游规划所涉及的旅游发展定位、目标、布局、客源市场等问题 ,并提出实施发展规划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造血"式扶贫开发方式,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通过旅游产业开发,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旅游生产要素是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我国旅游扶贫实践长期采取的是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开发方式,旅游生产要素不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瓶颈。贫困地区应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各种旅游生产要素;提升劳动、土地和旅游资源等旅游初级生产要素利用效果;创新和发展企业家才能、技术和信息等旅游高级生产要素,形成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旅游规划实践已形成参与主体多元化、规划类型多样化、管理不断规范化,但也存在着规划质量低、规划实施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旅游开发理念和开发体制存在的深层矛盾。通过规划的本质属性探讨,重新思考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区分规划的不同类型和重点,着重发展公共政策型规划;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界定、来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规划体制;通过规划科研和管理科学化,引入多元化的规划指标体系促进规划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炎陵县的旅游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结合交通状况的改变,对炎陵县县域内外的旅游空间结构重新进行判断,提出了一心,两轴,三组团,将县域外的旅游空间结构抽象为十字形空间布局,按照三种旅游资源类型进行整合,重点打造宗教朝拜、红色爱国、森林生态旅游三类旅游,提升炎陵县的旅游名气,为炎陵县旅游的独立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实现宁夏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旅游业的重要作用及地位,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发展宁夏旅游业具备的优势条件进行了分析定位;阐明了实现宁夏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定位在于完善产业规划体系、优化产品区域结构、扶持做大旅游企业等,而相应的具体措施应定位于提升旅游市场营销竞争力、加快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扶持企业产品转型升级等.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旅游及其规划方略——兼论山东省泰安市旅游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文化与文化旅游的分析,说明文化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并强调发展文化旅游要科学合理地规划,从而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文中以山东省泰安市为特例,具体展示了文化旅游规划的要义。  相似文献   

18.
县域“大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县域为基本单位,以"大旅游产品"的理念作为县域旅游开发的出发点,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县域旅游产业科学与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期国内外整体旅游业发展低迷,如何实现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是我国旅游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打破传统因果关系研究,基于2021年旅游和旅行发展指数框架,从组态视角对国家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条件和实现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基设施施是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赋能环境和需求驱动力是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核心条件。国际旅游竞争力可以通过基础设施与可持续性双核驱动,赋能环境与需求驱动力并行,多因素组合驱动三条路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环城游憩带市场需求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客源市场需求导向规划理念,以武汉市为样本,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研究环城游憩带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提出指导该市及同类型城市环城游憩带景区规划的系列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心城市市民周末近程出游需求潜力巨大,但近程旅游市场并非卖方市场,投资应注意规避风险;(2)客源市场对目的地选择有明显偏好,市民出游目的相对集中;改善交通条件,完善配套设施是提升景区竞争力的关键;以旅行社为媒介的景区推广模式存在局限;(3)经济增长带来的居民收入提高会增加旅游消费总量,长假期间仍有相当比例市民可能选择近程出游,设计景区容量时须综合考虑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