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共早期因师法苏俄和接受苏俄"先党后军"的指示,未能积极注意军事,待北伐推进,国民党武装坐大,中共方感受到危机,开始关注"枪杆子"问题,并试图有所补救。但在国共合作的局面下,中共始终未能组建自己的党军。零星而边缘化的军事尝试并不成功。然而,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军事武力的认知与构想并非没有意义。从短期看,中共因忽视军事而遭致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但从革命长程观察,中共注重组织、宣传和群众运动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的意义。后来被誉为"三大法宝"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与"党的建设"中,至少有两大法宝是在陈独秀时期奠定的。若以1927年为视点,苏俄的"先党后军"路径显然是中共早期革命顿挫的要因;若以1949年为视点,则苏俄的"先党后军"路径又似乎是中共革命最终成功的不二之途。  相似文献   

2.
著名党史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主任黄修荣研究员的新作《横空出世——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以下简称《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已于2000年底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长达近千页,约74万字,140幅图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翔实而准确的资料为依据,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又完整的描述。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该书存在以下的一些特点。一、《中国共产党创建史》所作出的学术贡献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一书在党史研究、尤其是党的创建时期历史研究中所作出的学术贡献主要是:第一,作者令人信…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活史是针对人类的教育生活及其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而确立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体现了学术研究的时代内涵和对现实的关照。教育生活史的直接学术源头是教育活动史,它是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升华,它能更系统、更全面地研究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生活。其学术渊源,在国内,受传统历史叙事学、教育叙事、现代叙事学理论的影响;在西方,受兰克史学、年鉴学派、新史学、日常生活史、微观史学等思潮的震荡、冲击,这些都是教育生活史理论和研究方法创建过程中重要的学术渊源。同时,在教育生活的叙事文本表现力呈现上尚有很大探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蔡和森是中共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前夕就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全称,在中共创建过程中最早提出比较全面系统的建党思想,而且首先在法国将建党主张付诸实践,回国后实际参与创党活动,对中共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创建新民学会不是其建党思想的萌芽,直到蒙达尼会议他才提出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的组织,因为会上出现改造手段和方法的争论和分歧,他放弃改造学会的计划,而试图改造工学世界社;他提出建立的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团而不是共产党的组织。蔡和森建党通信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及湖南党团组织都产生了影响,但对其影响程度应当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煤矿上建党的社会、阶级和思想基础,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党在煤矿的建立、发展及其斗争,为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和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研究提供了翔实和系统的历史资料。这对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在煤矿的建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传播与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阐释李汉俊对中共创建的历史功绩。在理论传播方面:从1919年到1922年,他撰写、翻译了100余篇文章。在初期传播史上,他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第一个揭起批判中国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一个将彻底的唯物论与"自觉辩证法"打通为一,第一个全面介绍国际共运史,与陈独秀创办中共第一个无产阶级大众刊物《劳动界》。在革命实践方面:他与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直接筹备了中共创建。主要有:与陈独秀等5人于1920年6月创建了中共上海早期组织,起到了中共发起组的核心作用,与陈独秀等帮助湖北等地区创立党的组织,在中共一大上发挥了别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大陆史学风气转换中,近七十年来关于傅斯年及史语所史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革命语境回归学术语境的过程。1949年至"文革"时期,受制于阶级斗争思维,对傅斯年及史语所史学以政治批判为主。改革开放后教条化学风终结,开始以学术立场研究评价傅斯年及史语所史学,并蔚为学术史领域的热点。1949年后至1990年代的傅斯年及史语所史学研究,以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为主,焦点是对傅斯年史学思想的重新评判;21世纪以来,受当下学术思想史研究新趋向的影响,日益走向纵深和多元化,注重新材料的运用,出现新的关注角度,越来越聚焦于傅斯年及史语所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语罕是中共建党初期的一位重要人物,由于缺乏直接的文献证据,高语罕的入党时间,学界一直没有切实的研究结论,关于高语罕入党时间的诸多说法都存在漏洞.认为高语罕是中共"一大"前党员的观点,或是误用史料的以讹传讹,或是将高语罕混同为李中.目前权威党史资料均未将高语罕视为中共早期组织成员,高语罕的入党时间可能在1921 年9 月至1922年2月之间.  相似文献   

9.
历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综观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研究过分重视回忆录而忽视检讨回忆录的写作过程和它的可靠性;其二、没有充分发掘、利用国外的第一手材料,特别是欧美和日本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有关的第一手史料。日本学者石川祯浩近著《中国共产党成立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是国外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第一本专著。该书尽力弥补国内学术界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五年来,我国编辑史研究成果丰硕,既有从宏观角度对特定历史时期编辑学学科史、思想史所做的综合性研究,也有从微观角度对图书文献、编辑家、编辑学家的具体分析。学科史、学术史、思想史研究,成就突出,代表作是《中国编辑学研究60年(19492009)》和《中国编辑思想史》。文献类书研究涉及内容丰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编辑家研究,突破了名家范围,扩大了研究视域。编辑学家研究是近五年的亮点,它通过梳理相关人物的学术贡献,厘清了编辑学发展的脉络,凸显了编辑学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时期,通过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和布尔什维克党建党经验的学习探讨,在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及其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基础上,就确立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表现在:(一)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时期,明确宣布过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蔡和森在国外通过“猛看猛译”和对各种主义的“综合审缔”,确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尤其“注重于组织共产党”。1920年8月,他在给国内毛泽东的通信中,就论述了建党的重要性和党的无产阶级阶级性、先进性,指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和担任五届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为中共安徽早期组织的创建和肇始作出了重要贡献.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安徽建党提供了理论武装,培养革命骨干为安徽建党储备了干部资源,领导中共中央为安徽建党提供了组织保障.陈独秀影响了一大批安徽先进分子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安徽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党的骨干力量,以及领导创建了安徽第一个城市党支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第一个省级党的领导机构.因此,陈独秀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也是中共安徽地方早期组织的发轫者.  相似文献   

13.
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武可贤蔡和森(1895—1931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家、宣传家和革命活动家,他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列宁式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建党经验,积极地从事党的组织和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留日学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留日学生在创立中共的过程中起了四方面的作用:(一)留日学生是最早和主要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二)留日学生是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扫除建党思想障碍的主力;(三)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留日学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四)留日学生是建党活动中的基本组织者和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5.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是我党革命中心开始转移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这个时期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正如邓小平所言:“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党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党的学说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矿业大学早期学术研究述论(1909-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是与中国近代工业同步发展、特别是伴随煤矿的创办而兴起的.由从路矿学堂到福中矿务大学再到私立焦作工学院,学校不仅首开中国近代矿业高等教育的先河,而且作为国内当时唯一的私立工学院独步神州学苑.学校的早期创办者师法西方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模式,坚持以学术为本,重研究、重交流、重基础、重实践,为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矿业大学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文依据现有的校史资料,从学校学术研究的研究领域、活动形态、研究条件与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矿业大学早期(1909-1949年)、主要是私立焦作工学院时期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梳理,从而展现了矿大前辈学人在学术探索的领域与成就、学术活动的形态与氛围、学术研究的条件与机制等方面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影响,以达到鉴古知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国内学界对尼克松、福特时期"中美关系解冻及正常化进程迟缓的原因","正常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台湾问题","正常化启动、发展的影响与评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部分研究成果多侧重于这个时期政治、经济领域的宏观构建,在文化、意识形态和微观层面上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因此,若能以"决策"的视角并结合新近解密档案来考察整个正常化进程,尼克松、福特时期的中美关系史研究定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新闻事业始终是党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政策则是党的新闻思想落实到实践中的必要环节。文章将党的百年新闻政策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时段,即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改革开放深化期(1992—2012)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并以此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新闻政策的变迁情形和变迁的基本规律,明确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的动力因素。研究发现,党的新闻政策百年历程艰苦卓绝成效卓著。党的新闻政策变迁的基本规律是:政治导向性变迁是唯一的新闻政策变迁方式。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保障主流话语权威畅达、满足受众需要、适应媒介技术和媒介新形态发展、大众传媒经济自足等,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新闻政策史上政策制定、变迁和优化最基本的动力因素,也是新闻政策制度化、法制化、现代化必须考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9.
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研究已成为近10年内热点问题,尤其是"模范少数族裔"标签下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优惠政策的争议问题.通过对国内外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相关学术成果文献分析,将国外研究成果归为三类:一是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发展史研究,二是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现状研究,三是亚裔美国人高等教育相关法律研究.国内研究成果归为三类:一是美...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当代学术史"包括"学术史"和"当代"两个要素."学术史"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即研究过往学术发展的历程."当代"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概念,具体指1949年至今.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宏观的学术史研究、学科史研究、学者个案研究、学术批评等方面.陈平原是新时期较早提出、积极开展学术史研究且取得杰出研究成果者;在"学术史"前特别冠以"当代"一词作限定、提出"当代学术史"这一命题的,则<云梦学刊>做得较早.目前,当代学术史研究应该强调研究方法的多样化,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是注意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其次要重视学者个案研究,再次要重视当代学者的口述实录(口述史).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当代学术史研究将继续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当代学术史"将会逐渐被建设成为一门确切意义上的、比较成熟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