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衡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一个具有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学术流派,有着自己丰富的人生论,涉及人生观与时代背景、人生观与科学、人生观与人生哲学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在人生观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上,"学衡派"学人认为在社会安定的时代中,会产生一元化的人生观;在社会动乱的时代中,会产生多样化的人生观.他们赞赏安定的社会和一元化的人生观,认为这样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安宁.在人生观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肯定了科学实证与人文领域的相互关联,主张把科学实证与人生哲学结合起来.在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认为人生哲学包含道德哲学,道德哲学是人生哲学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人生哲学的性质问题上."学衡派"学人把人生哲学归结为价值哲学.研究"学衡派"的人生论有助于深化对"学衡派"整体思想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形态的人生理论.  相似文献   

2.
"是不是可以美容?"我说:也许吧。"是不是可以减肥?"我说:也许吧。"是不是可以健身?"我说:也许吧。常常碰到初学的朋友问我:Jenny,你那么迷Salsa,它到底有什么好处啊?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时期的思想家对智能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前所少有的学说,其中"智能学知说"、"火光举明说"、"众智说"具有某些现代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余群 《学术交流》2005,(10):159-162
兴,就是先说所感之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含有意韵和声韵,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产生联想."兴"作为艺术手法,首先在<诗经>里不自觉地大量运用.孔子是对"兴"进行理论建树的第一人.他的"兴于诗"和"兴观群怨"说,郑众的"兴者,托事于物"说,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说,是分别从读者接受、作家创作、作品鉴赏三个方面来解释"兴"的.他们三家的理论影响深远.至今,人们对"兴"的界说仍然在他们的理论范围内.所以,对"兴"的定义,应当综合上述三个方面,才能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5.
贾文昭 《唐都学刊》2001,17(2):31-36
自居易诗论中所提出的"比兴"说,大都是作为儒家诗教的一部分来理解的,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其实自居易的"比兴"说也具有艺术手法的含意,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功能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巴罗的"心理距离说"在现代美学和文艺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涵义丰富,同时包含了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经验距离"和"审美心理距离"。由于巴罗在阐述"心理距离"时将两者相混淆,也就为后人的误解、误用埋下了根源。本文试图对巴罗"心理距离说"的涵义做出梳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7.
哈特作为新实证主义的法学代表,立足于英国的司法现状提出了著名的"法律规则说"。该学说得以提出是在批判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基础之上,并运用日常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而形成的。哈特从规则的"内在方面"阐述了义务的真实含义,区分了"被迫"与"义务"的概念,从而厘清了"法律命令说"的错误。文章认为该学说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即引入语言哲学新方法、采取内在观点新视角、激发论战与回应、倡导法治国家的规则之治,其理论贡献对于我国法制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宿美玲 《社科纵横》2008,23(7):93-94
宗白华的"意境"理论与本雅明的"灵韵"说作为东西方美学中的两个重要审美范畴,在审美主体的参与、审美心理距离等方面存在共通之处,但在时空意识、关涉领域、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上帝给你分配的苦难也就这么些了,我们摊上了神经病,别的事可能就没摊上。"1995年的一个冬日,24岁的北京人陈阳被两名同事"押"上了从深圳回京的飞机。置身于3万英尺的高空,除了发动机的轰鸣,陈阳听不见任何声音。不安和焦虑一点点侵袭了他,憋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忍不住了,使出全身的劲儿朝舷窗大喊。同事们并不意外。此前,他在深圳的公司里雄心勃勃地说自己"发现了不得了的新定律"、"该得诺贝尔奖了"。  相似文献   

10.
孙学堂 《求是学刊》2004,31(3):95-99
本文从文学思想发展的角度切入,对"格调说"及几个相近概念作了辨析。"格调说"的实质是以汉魏盛唐诗为典则,建立重抒情审美的诗学理念。此种理念以知性形态介入创作,恰违背了诗歌的抒情审美精神。"重格调"是重文本结撰,它属于"以意为主"的诗学传统,黄庭坚所代表的宋型诗学和"格调说"均属于这一传统,前者的"意"多停留于思想内容层面,后者的"意"则被提升为一种包含了重才情、重神韵等多个侧面的诗学理念。"复古派"是明代"格调说"的主要倡导者,其诗学理念包括"拟议变化"和"格高调逸"两个侧面。"格调派"是对"复古派"和清人沈德潜的概称,沈氏是"格调说"的集大成者,其诗学理念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在更为圆活的意义上强调感情与形式的合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尤战生 《求是学刊》2003,30(5):106-109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美育思想的核心观念.朱光潜认为,"人生的艺术化"意味着人生的情趣化、超脱化、道德化和完满化.在朱光潜看来,文艺能够怡情养性,有助于人生情趣化的实现;要实现人生的情趣化,还必须以超脱的精神观照人生和创造人生;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因而艺术化的生活即道德化的生活;人生的艺术化还意味着人生的完满化,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培养出全面完满的人,才能创造出真正完满的、艺术化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世纪以来,以一姬一妾为主干的"情事说",在梦窗词解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在重新笺释梦窗词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往阅读中存在的大量的误读,并发现"情事说"是导致误读的最重要的原因。本文从梦窗词的酬赠之作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的方法——"骚体造境法",并运用这一武器对"情事说"进行了解构。对于昔贤构筑"情事说"的一些关键的元素与重要的论述,本文也进行了细致的辨别。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王尔德提出"谎言"说,反对写实,推崇想象,要求作家"讲述美而不真实的故事".王尔德的"谎言"说虽然存在割裂艺术与生活、自然关系的弊端,但对矫正当时小说创作的不良风气,维护文学艺术的独立性都不乏作用,对当今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仍富有启迪.  相似文献   

14.
<庄子·渔父>篇提出"法天贵真"的思想,追求自然无为、超脱世俗之情.李贽<童心说>主倡"真心",批判社会之"假",以尊重个人性情欲望为出发点,追求"八世"之"真",使"童心说"对<庄子>"法天贵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从<庄子>到李贽,尚"真"思想表现出一条由"无我"到"社会之我"再到"个体之我"的轨迹,从中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主体意识也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渐趋觉醒,个人对社会的依附日趋削弱,社会对个人的束缚也在逐步减轻.  相似文献   

15.
2004年2月26日《南方周末》报道北京 市新任市长王岐山在听取政协委员的发言 后,要求"老百姓应允许政府工作人员有 时说句错话"。此话实在说得令人有点诧异。王市长只是要求百姓们允许政府工作人员说句错话,其实人孰无错,无论是谁,即使说上十句百句,乃至偶然说上整整一大通错话,及至通过实践,或是多方求证,自己知道错了,及时承认错误,并且勇于改正,  相似文献   

16.
晚清的自变革运动是在体用两分的路径下展开和深化的,但晚清并未避免覆亡.严复认为正是体用两分下的"牛体马用"式怪胎才带来覆亡恶果,此说在学界渐成定论.笔者以为,这是对"中体西用"说本身的最大误解.晚清时期的体用并非被彻底隔绝,西学中源说是它们的弥合剂,互于该说是出于晚清士子的学理认知还是变革策略已难再分辨.  相似文献   

17.
胡建 《浙江学刊》2005,(3):39-44
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政"运动的精英人物,又是近代道德转型的先驱者.因为传统中国所实行的是政治道德化与道德政治化的机制,因而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实际上也即其道德人格诉求.谭嗣同进行"政体创新"与"道德创新"的理论武器是其"心力说"."心力说"对中国近代道德转型所起的奠基作用有:在道德本质问题上,用世俗的"人欲之善"取代了传统的"天理之善";在道德实践理性上,用近代性"平等自主"之美德扬弃了古典式"等级依附"之美德;在"集体关怀"的德性层面,用"平民主义"否定了"权威主义".  相似文献   

18.
"经今古文学派"的对立,可以说是自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关于"经今古文学派"的研究和认识,近代以采可谓是鼎盛时期,但却很少涉及今、古文学派学者针对"荀学"不同态度的角度来展开研究问题.鉴于"经今古文学派"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应该从经今古文学派对于"荀学"的不同态度出发,深入探寻近代今、古文学派学术研究的学理意义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脱口秀大会》等网络综艺的火爆,单口喜剧以"脱口秀"之名真正进入到大陆主流文化视野,看脱口秀成了年轻人非常喜爱的消遣活动,线下演出在国内遍地开花,火了起来。在青岛,就聚集着这样一群以"说"为乐的人。他们来自不同职业,却都"身怀绝技",自我解嘲、辛辣调侃,将生活的苦嚼碎了、消化了,回味出幽默调侃的段子分享出来,  相似文献   

20.
吉荔 《青岛画报》2005,(6):30-31
无独有偶、三三两两、琳琅满目、成群结队、相得益彰……说得都是"两个"以上的热闹和精彩.很多时候,丰富便是美好,配对就是快乐,成群即曰优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