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 湖北省西部荆山山系的余脉,延伸到襄阳古城西郊,形成一片低山丘陵。丘陵中有一座山“隆然中起”,这便是隆中山。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17岁至27岁时,在这里度过了10年的躬耕读书生活。诸葛亮(181—234)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乱世时代,父母早亡,他和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都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为了避开家乡战祸,他的叔父便带着他们姐弟四人“往依之”,来到了刘表治所襄阳。后“玄卒”,诸葛亮就到了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躬耕陇亩”(《三国  相似文献   

2.
李丹 《快乐青春》2014,(4):14-14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辗转迁徙(xT)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在这里,他投师当地名士水镜先生,是水镜先生最得意的弟子。  相似文献   

3.
南阳与襄阳的诸葛亮躬耕地论争,其萌芽于陈寿《三国志》所转载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自述与习凿齿《汉晋春秋》对襄阳隆中有诸葛亮故宅的追叙;其肇始是因清代湖北顾嘉蘅到南阳任知府作何必辨襄阳南阳的对子;其直接的论争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论争中,襄阳方面强调,襄阳归南阳邓县管辖,习凿齿等人的追叙文献是可靠的,东汉末年的南阳属于曹操所占领的敌占区因而诸葛亮不可能在南阳躬耕;南阳方面则反诘,邓县属于汉北的南阳郡,而襄阳属于汉南的南郡,东晋至唐的追叙文献所记载的是诸葛亮的家、故宅不是躬耕地,东汉末年的南阳大多时间属于刘表控制,相对和平的政治环境适于诸葛亮躬耕。  相似文献   

4.
刘表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形成,有一个群雄混战的过渡时期。当时存在七个较为重要的武装割据集团,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江东的孙氏父子、荆州的刘表、淮南的袁术、冀州的袁绍、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曾认为“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表)可为英雄”。可见在群雄混战中,刘表是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东吴首任的交州刺史步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壁战后,急于开拓疆土的东吴十分看重岭南地区。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15年),孙权作出一个大胆的决策,让他的助手、淮阴人步(?)遥领交州刺史。为什么说是“遥领”?这就得从东汉末年岭南地区的局势谈起。西汉以后,岭南七郡隶属于交州,州治设在苍梧郡的广信县(今广东省封开县)。东汉朝廷委派的最末一任交州刺史,南阳人张津,是曹操的拥护者。此人终日“鼓琴,烧香,读邪道书”,在同染指岭南的荆州牧刘表的交战中连年败阵,最后惨死在自己的部将手中。于是刘表乘虚而入,硬派他的文吏赖恭为交州刺史、武将吴巨为苍梧郡太守,统领五千荆州兵,到广信县走马上任。可是这两个同僚文武不和,骄悍的吴巨把  相似文献   

6.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9,(12):147-152
历史有时显得是那么遥远,有时又仿佛近在咫尺,甚或你就行走在它幽暗的隧道之中。读史学家陈志让先生的《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我就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诸葛之成规"是诸葛亮治理蜀汉的基本政策,也是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以士人统领宫中、府中取代宦官、外戚在宫中的地位。"诸葛之成规"既是承接东汉中期以后士人政治理想,也是刘备、诸葛亮反思汉末政治的结果。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相继离世后,后主逐渐放弃了"诸葛之成规",并以宦官、外戚、东宫旧臣统领蜀汉政权,打破了蜀汉政权得以维持的政治基础,最终导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界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襄樊隆中说、南阳宛县(卧龙岗)说、南阳但未必卧龙岗说、襄樊但未必隆中说四种。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载诸葛玄南下依附刘表和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自述,可以看出,刘表不可能将与自己关系一般的诸葛玄安排在襄阳,诸葛亮躬耕地应当在今南阳地区,并极有可能在新野或邓州境内。襄阳是诸葛亮的重要活动地而非躬耕地,隆中说为后人附会。  相似文献   

9.
东汉末年 ,中原士民为避兵燹 ,开始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南迁。孙吴统治的扬州、刘表经营的荆州及远僻岭南的交州 ,较之战乱不已的中原尚处于相对安宁的状态 ,因此成为中原士民南迁过程中重要的栖止地。大量中原士民的南迁 ,对江南地区政区的建置、经济的发展及居民成分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探讨客家的源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隆中对》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战略之作。《隆中对》系统地为刘备政治集团谋划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战略构想,是刘备集团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立国之策。诸葛亮提出的兴汉成霸的战略目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作用。但对荆州问题的估计不足是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陷,最终深刻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刘表新论     
刘表(14-208),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县)人,是刘汉皇室的后裔。他少年时代曾随同郡经学家王畅求学,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刘表成长之时,正值东汉王朝政治衰败的本世。当时皇权腐败,士大夫集团与宦官势力间的斗争十分激烈。在土大夫人物看来,当时社会最大的危机就在于宦官专权;所调整肃政策,就是要铲除宦官势力,以挽救统治危机。为此,全大夫社会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宦斗争风潮。他们“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责执”,以致“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①。据《后汉书.党铜传序》描述这一风气…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并非“重益轻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论坛》一九八○年第一期刊载了薛国中同志的《诸葛亮与隆中对》一文,提出诸葛亮没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荆州问题处置失当,犯了重益轻荆的错误。这一论点似与史实不符,值得讨论。刘备进蜀之初,只命庞统随行,而让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张飞、赵云、刘封、孟达等一班虎将及重兵都留守荆州,可见刘备集团对荆州是足够重视的。按隆中对策,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不仅要占有荆州,还必须占有益州,首先完成鼎足三分的霸业。“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蜀书·  相似文献   

13.
“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之一,也是蜀汉由兴盛转向衰落的关键。占领荆州是诸葛亮战略棋盘上最重要的一着。早在出山以前,诸葛亮就看出了荆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劝刘备取荆州作为根据地。他在回答刘备问策时就指出,荆州不仅是一方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也是刘备逐鹿中原的根基。守住荆州,则有北伐曹魏、统一中国的可能;失去荆州,只会偏安一隅,束手待毙。因此,荆州的失守,使蜀汉元气为之大伤,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地方主义·军事主义———近代中国军阀政治探源高海燕对于中国近代军阀政治形成的原因,至今仍有两个问题存在争议。其一,为什么民国初年会建立军人政权;其二,为什么中国的军人政权是由许多军阀分别控制的,而不是像亚洲、非洲、南美等一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李殿元 《天府新论》1996,(3):93-96,F003
论诸葛亮成为杰出人物的原因李殿元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思而辅佐其建立蜀汉政权。刘备临终时托孤于他,总揽国政,及时恢复吴蜀联盟,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平定甫方,实行屯田,增强蜀汉国力。上《出师表》后,屡次出兵...  相似文献   

16.
在本世纪初叶,伴随着辛亥革命失败的结局而来的,便是北洋军阀和各派地方军阀的统治。盘据广西十年的陆荣廷桂系军阀政权,曾经进兵湖南,占据广东,称得上烜赫一时,炙手可热。剖析陆荣廷军阀政权的出现、演化和覆灭,在西南军阀史研究中具有典型意义。社会土壤和历史背景军阀统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特征。陆荣廷军阀政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土壤和历史背景。清政府依赖帝国主义和湘系、淮系地主武装把  相似文献   

17.
<正>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深谋远虑才能非凡,对蜀汉政权的建立,对蜀汉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在日理万机之中却严重忽视了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个重大问题。从而成了导致蜀汉先吴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诸葛亮隆中出山后,在短期内就帮助刘备把军队由寥寥千人扩大到数万之众;同时他又出使东吴,促成了刘备与孙权的首次联合,取得了对曹操赤壁之战的胜利;进而,他又辅助刘备夺荆州、占益州,建立了蜀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 ,由于帝国主义操纵、控制着中国政局 ,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势力割据称雄、混战不休 ,中国的政治制度十分混乱。中央政权更迭频繁 ,政令难行。地方政权各自为政 ,称霸一方。掌握中央政权的各派军阀为强化中央政权 ,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均试图改组地方行政制度 ,以控制地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对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组 ,裁撤府、厅、州中间行政组织 ,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国民党新军阀统治时期 ,再废道制 ,推行省、县二级行政管理体制。地方军阀在形式上遵从中央政府整齐划一的号令 ,裁府废道 ,实际上以谋…  相似文献   

19.
古代历史上的河西,原是少数民族杂聚的地方。汉初,匈奴人游牧于此,控制了河西和西域,中断了中西交通,并对中原王朝造成威胁。汉武帝为了斩断匈奴右臂,曾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并获得了胜利,在这里设立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汉昭帝时又增设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自是移民屯田,开通西域,不断经营,直至东汉,河西一直是一个安定富庶的地方。即使在王莽篡权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东汉未年,由于马腾、韩遂等军阀混战,使河西的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人民死亡流徙,户口大量减耗,以金城郡为例,在东汉繁盛时,领三千八百余户,东汉末,被韩遂等“所见屠剥,死丧流亡,或窜戎狄,或陷寇乱”,竟至于“户不满五百”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建立,河西这块曾经繁荣一时的地方重新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经营范围。史载:“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其剌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由于曹魏政权的重视,河西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在农业上,据《晋书·食货志》记载,旧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卷五十八《虞傅盖臧列传》,记载了东汉一朝四位刚正忠义之士。第三位史传人物“盖”,即盖勋,他是一位古代的甘肃历史人物。东汉末年,盖勋官至京兆尹,即东汉司隶部长安市长。凉州军阀董卓乱政,入都洛阳,擅自废主,直接引起了全国性的军阀混战,使天下人民俱遭涂炭。董卓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军阀。他独揽朝政,秽乱宫闱,操生杀之权,报睚眦之忿。在京城的三公九卿被董卓玩于股掌之上,“莫不卑下于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