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吴群 《求是学刊》2005,32(5):50-54
文章提出“三农”问题的实质是现代化过程中农民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公平发展;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促农,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促农;建农补农实现反哺促农;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以城带乡促农。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小平 《探求》2006,(2):16-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对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民素质以及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宁 《求是学刊》2008,35(3):53-57
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就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意义及作用、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进行了阐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位居各项战略任务之首。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城乡关系上国家战略目标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不是"敌进我退"的关系,而是共生与和谐的关系。城市能力强劲、功能健全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城市社会发展,改善城市发展质量,使城市在城乡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应当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聂亚珍 《社科纵横》2007,(10):39-40
农业既是产业部门,又是战略安全部门。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的根本出路是走产业化的道路,而产业化的根本途径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对农业大省——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分析可知,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人与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玲 《学术交流》2006,(9):98-1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资金来源是其建设成败的关键。我们应多方并举,多元筹措,加大支农资金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调整农村金融的职能定位,强化政策支农功能;利用资本市场,广泛吸引工商企业和城乡居民进入农业领域投资;充分发挥土地出让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的政策效应;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扩大新农村建设资金积累。通过强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系,全力支持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农产品价格波动已经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经济.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和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受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更加明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豆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时进口大豆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大豆市场却受制于人,缺少话语权.从目前来看,我国大豆加工业面临巨大挑战,诸多因素制约着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必须通过政府政策指导与企业自身调整相结合来实现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价值增值的食品加工业竞争力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加工业的竞争力资源包括以农产品为主的自然资源以及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食品加工业竞争力资源中的农产品资源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性,也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重要特征,食品加工业竞争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农产品价值通道整合是食品加工业竞争力资源创新的重要部分.我国食品加工业的竞争力资源构成中,知识要素较为缺乏,其中产业研发人员缺口较大,无形资产价值较小,缺少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我国食品加工业竞争力资源的形成,要进行食品加工业竞争力资源创新的价值通道整合,通过标准化环节的价值空间扩展路径,做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技术队伍,完善农业标准化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横县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农产品加工业也初具规模,但在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未来几年,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创新为平台,以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强龙头,做大基地,推进"银、政、企、农"四位一体,加快发展横县农业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0.
甘肃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颉燕  王海霞 《社科纵横》2006,21(8):36-37
近年来,甘肃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加工能力和经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企业整体实力不够强,内部管理水平不够高,竞争能力弱。今后,要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必须把龙头加工企业的建设与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企业机制创新,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合理布局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山区发展休闲农业潜力非常大,全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周边农村都有发展休闲农业的条件。山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村经济最好的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生产资本,可以容纳一大批农民当地就业,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种新兴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农村现有的土地山林和生态环境是发展休闲农业产业的固定生产资本之一,农家小楼的投资建设加上生态环境构成完整的休闲农业的固定生产资本,其投资应该由国家财政来解决。农业财政方针转变为资本性投资功能,解决多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本增长缓慢问题,国家应该承担投资的风险。只有劳动者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本才能够进行扩大再生产,才能够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闫化川  李丹莹 《唐都学刊》2004,20(6):103-108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当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历史上重农的传统优势和农业合作生产的已有经验,对指导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具有借鉴价值。王朝佑农业合作社的个案研究,对中国广大农村如何"农业产业化"更具有直接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陈锋 《社会》2015,35(3):95-120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国家资源的不断输入为农村发展和乡村治理带来新的契机。然而,资源输入乡村社会,基层组织却无法有效承接,并遭遇官民不合作的困境。基层组织主要呈现出两种样态:消极作为与难以作为,以及富人和灰黑势力主政后的摆平式“积极”治理。两种治理形态皆导致国家公共资源的耗损,基层组织的权威与合法性进一步下降。在资源不断输送的利益链条中,权力寻租者、地方富人与灰黑社会势力、谋利型的机会主义农民等几个行动主体相赖相生,形成分利秩序,普通民众被排除在外,乡村治理出现内卷化。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家在压力型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产生的张力,并在推动乡村社会从整体性支配向技术治理转型中产生的结果。这一转向试图建立新的公共规则,却使得乡村治权弱化,缺乏公共规则实践的强制力保证,造成国家、基层组织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与责任的连带制衡关系发生断裂,乡村治理陷入新困境。  相似文献   

14.
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农区的经济发展路径应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城市工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探索农区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农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单纯等同于在传统农区办工业,而是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按照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方式建立和发展工业及其他非农产业,并改造包括传统农业在内的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社会,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一元化的过程。这一发展道路的推进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并有可能通过主导产业培育、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群和生态工业发展这一路径获得实现。
Abstract:
The path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should explore the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rea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with the premise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industrial.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taking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are not simply the same as running industry i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but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other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with the new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concepts and approach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communities,transforming the rural economy including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even the entire rural community,and ultimately realizing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unification.Promoting this development path has its reality and feasibility,and probably are achieved by cultivating predominate industry,accepting industry to transfer,gathering industry cluster and ecosystem industry to develop the path.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入世后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全面接轨的大背景下.如何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以应对竞争激烈的大市场.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道必答题.该问题的解决程度,事关我国农业竞争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经济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通过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降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经济有效性,可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关于黑龙江省发展农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旅游是国际旅游市场新崛起的旅游品种,它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相融合,对于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竞争力,都大有好处。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旅游,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中国的农业旅游方兴未艾,前景广阔。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应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将农业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的日程。  相似文献   

17.
白蕴芳 《唐都学刊》2007,23(3):48-5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出于对转型时期的现实和三农问题历史成因的考察,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得出的结论。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作为强有力的组织者和积极的直接参与者,通过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以国家财政用于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增加为主要手段,带动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强调政府主导作用还要处理好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榛 《求是学刊》2006,33(4):62-6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实践以及国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自主生产和经营的作用,使农民最终成为整个建设过程的主导者。而政府虽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要正确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启动阶段发挥政府的领导、规划和资金注入的作用,在进一步的实施阶段使政府更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熹真 《学术交流》2004,(10):74-77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要总结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经验,即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技术进步水平、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是影响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重要因素。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即进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农村结构和农产品的结构调整,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城市化和农业税及土地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