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都记得范进中举这段故事。范进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考举几十年,回回名落孙山,被人耻笑,弄得家计艰辛,每每无米下炊。熬到五十四岁,终于上了榜,却又因狂喜过度而发了疯。多亏他平日畏之如虎的老丈人,一巴掌才使他清醒过来。范进何以如此欣喜若狂,以致疯颜?因为他认为从此爬上了“治人”的宝座,敲开了通往仕途经济的“幸福”之门。  相似文献   

2.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影响最大的典型形象之一 ,从文化层面解读以范进中举为中心的“范进现象” ,深入剖析明清八股科举对士人的毒害 ,具有一定的文学批评和社会文化批评意义。  相似文献   

3.
范进不可笑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考了大半辈子的科举狂,一直考到头发白了,脊背驼了,精气神儿也全部丧失尽了,才终于在一个很偶然的机遇之下,得中举人。这个蹉跎考场,经过数十次应试,经过数十次名落孙山之后,已经压根儿不抱希望的他,在获知这个高中的消息以后,高兴过度,疯了。中学语文课本里,选过吴敬梓这部名著的一节,标题为《范进中举》。一般来讲,范进是个可笑人物,但其实并不可笑。因为,即使一个神经极其正常的人,经过如此长时期的科举,落榜,再科举,再落榜的熬煎折磨,忽然,一纸大红喜报,在敲锣打鼓声中而来,整个人由碧落而黄泉,又…  相似文献   

4.
《范进中举》中的细节描写表现在 :对胡屠户语言、神态、行动的描写 ,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其市侩形象 ;对范进的心计及发疯的描写 ,对范母的死的描写等 ,有力地突现出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分析 ,能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5.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是大部头的一部专著,也是历史考证学派的压轴之作。柳如是深明民族大义、坚守民族气节,但又热衷功名、攀附权贵,其生活和性格是复杂的。本书在诗学上的价值,恐怕远在要学之上。在考据方面,本书又可为后学发蒙起例;但陈氏也未能幸免失于繁琐,这似乎与他“无可为而为之”的心境有关。本文试图通过《柳如是别传》来认识陈寅恪,并进而认识考证学派,是作者二十世纪学术史系列论文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与《生绡剪》第十二回的对比,发现两者在情节、人物遭遇等方面颇多类似之处,两者讽刺手法的运用也很相似,都反映了清代康乾之世的科举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社会心态。因此两者创作思路与创作技巧的相似性,可以作为小说相似类型研究的一个例证,也可见《生绡剪》第十二回或对吴敬梓创作"范进中举"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一个标志形象 我们所熟知的牛仔是一个独行侠的形象,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风尘仆仆。他的马就是他身体的延伸,带着他去探索、去流浪,在危难关头帮他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8.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如此重视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相似文献   

9.
没有小就没有大,没有低就没有高,没有新就没有旧,没有恶就没有善……一切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对比,作为一种写作方法,可以使故事或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有个范进中举的故事。为了刻画胡屠户势利、虚伪的灵魂,作者写了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一番可笑的表演。  相似文献   

10.
世界奇石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是一个考了大半辈子的科举狂,一直考到头发白了,脊椎驼了,精气神儿也全部丧失尽了,才终于在一个很偶然的机遇之下,得中举人。这个蹉跎考场。经过数十次应试,经过数十次名落孙山之后,已经压根儿不抱任何希望的他,在获知这个高中的消息以后,高兴过度,疯了。  相似文献   

11.
吴晓波 《市民》2006,(9):12-17
伟人去世30周年了! 2006年8月,我陪女儿去北京。上天安门,带她去毛主席纪念堂。排队参观的人很多,绕了纪念堂整整一个圈。排在找前面的是一个企业家模样的中年人,他一直在打电话,“我在毛主席纪念堂呐,我去看一下他老人家。”他的身后站着两个小伙子,一个抱着好大的一捧鲜花,另一个则给他打伞遮阳。  相似文献   

12.
戴军 《可乐》2010,(7):20-21
我一直认为,谈一场好的恋爱,一定要从餐桌上开始。两个人约会,去公园、去电影院、逛街、去咖啡厅,都是后续发生的事,第一次,一定要从餐桌上开始。 首先,你要观察他选的座位。如果他面壁而坐,这个男人的心会比较难以攻破;如果他选择一个相对开放的桌子,那么,这个男人不害怕与你沟通,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尝试。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称赞《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工于表现”,“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统观全书,这最好的讽刺功夫,集中表现在《范进中举》的精彩片断里。 “中举”,正处在由民而官的转折点上。吴敬梓巧妙地抓住这个转折点,对下  相似文献   

14.
王欣 《百姓生活》2010,(2):20-20
他妻子在一家公司当销售部经理,经常加班或出差,很多时候,接送儿子上幼儿园、照顾儿子吃喝拉撒,都成了他的事情。那天,妻子在外出差,午夜时分,儿子突然发起了高烧,他心急如焚。但一个人开车带儿子去看医生谈何容易,他是扛着儿子出门的,因为他要腾出一只手去锁门。  相似文献   

15.
玲珑 《人生与伴侣》2009,(11):56-56
那时候,他就是文章里写的那种“最后一个去食堂”的男生。因为他穷,最后一个去,可以只要两个馒头,偶尔要一份最廉价的菜,而不用去承受同学诧异或同情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他因为生意失利,最近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公司的业务交给副手打理,他已躲在家里休养好几天了。早上简单吃过早.屯,我约他一起去买菜,他先是耍赖不肯去,经不住我一番忽悠,他勉强随行。我们所住的小区,紧临护城河:我亲昵地挽着他的胳膊,依偎着他边说笑边往菜市场前行。突然,他一阵沉默,不再回应我的话。  相似文献   

17.
包利民 《社区》2010,(35):1-1
一次,和朋友去钓鱼,回来后把钓来的鱼放到盆中加上水便不再去管它们,到晚上再去看时,大多已经死了,仅剩的几条活着的也已奄奄一息。去朋友家一看,他钓的那些鱼却仍在欢快地游来游去。我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他去美国念电影学院时已经26岁了,这件事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告诉他:纽约百老汇每年有几万人去争几个角色,电影这条路走不通。他义无反顾地去了,这个曾经羞涩腼腆的人漂洋过海去了美国。那么结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曹锟贿选     
金满楼 《可乐》2010,(4):74-75
曹锟性情爽直,年轻时好酒贪杯,经常喝醉了便席地而卧。街上的顽童趁机把他的钱偷走,他也不当回事,只是一笑了之。当别人告诉他是谁谁谁拿了他的钱时,他也不去追讨。别人问为什么,他笑道:“我喝酒,图一乐耳;别人拿我的钱,也是图一乐耳,何苦再去追讨?”  相似文献   

20.
悼修斋     
悼修斋汪子嵩知道修斋卧病已经相当长了,近一年来给他去信,他已不能亲自作复,因此有事也不敢再去打扰他。近一段时间听到他病情更加恶化的消息,但总还抱着一点希望;8月25日给一直居留在美国的他的老同学、当年我们在西洋哲学编译会的同事孙霄舫教授去信时,报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